大都會中尋動物足跡

THE MERIT TIMES
文/露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圖/BOB
文/露 

您有沒有思考過:在一天裡,我們會遇到幾種動物呢?(當然,撇除人類豢養的毛小孩、居家環境常見的蟑螂、螞蟻、蚊子……)如果有幸住在公園旁邊,或許清晨還能在鳥叫聲中甦醒。在大都會裡,我們應該都是在鬧鐘或媽媽的催促聲中驚醒的吧?上學、上班、放學、下班……仔細想想,遇到最多的生物,似乎就只有人類了呢!為什麼呢?主要因為都市的生存環境不利於大多生物,在多樣性少的緣由下,棲地與食物來源窘迫,造成野生動物不易存活。不過,我們可以發現,還是有很多動物慢慢改變了牠們的習性,在都市裡適應、生存了下來。

台語俗稱「厝鳥仔」的麻雀,就是與人類融和居住的鳥類之一。在台灣主要有麻雀、家麻雀、山麻雀這3種。灰褐色的身軀,點綴著黑色斑點,白色臉頰上兩塊顯眼的黑腮紅,以及吱吱喳喳的聲響,都是牠們最大的特色!在台灣中南部,或許感受沒那麼深刻,但有鳥類學者發現,從2009年開始,台灣北部麻雀數量居然少了將近50%!

水泥叢林 鳥在何方?



在國外,例如英國部分鄉鎮,麻雀數量甚至比1980年代減少了90%。原本繁殖力旺盛、適應力強的牠們,也遇上生存危機了嗎?麻雀族群的驟減,其實是一個對人類的警示:氣候、環境或農藥汙染超過負荷了嗎?還是有更強勢的競爭者呢?或許我們應該思考一下。

說到強勢的競爭者,近年來,大家或許有察覺到:都市內還有另一種說是氾濫也不為過的動物,那就是「八哥」。成群結隊、肆意跑跳;以人類丟棄的麵包、廚餘為食,以城市的屋簷、紅綠燈為家;還有生態學者調查發現,生存區域與麻雀部分重疊的牠們,在生物競爭下,甚至以麻雀的雛鳥為食!

台灣麻雀有3種,台灣八哥也有3種呢!但只有「台灣冠八哥」這種台灣原生種,被列為台灣二級保育類動物,數量僅有5%。另外兩種則是較強勢的外來種「家八哥」與「白尾八哥」,我們可以從嘴喙與身軀顏色輕易的辨別:台灣冠八哥嘴喙是唯一的米白色,其餘兩種是鮮黃色;家八哥的身軀是棕咖啡色,其餘兩種是灰黑色。走在馬路上,不妨觀察一下身邊的八哥鳥,看看能否找到那珍貴的5%。

植樹造林 生養動物



澳洲的生物研究團隊更發現到,都市的發展與擴張,是讓野生動物滅絕的三大主因之一。生存的棲地被水泥建築與人類的使用空間所取代,是動物們遭受威脅與壓迫的致命傷。雖然有部分的動物漸漸適應與融入都市生活,但畢竟是少之又少,而且容易演變成種類單一、數量劇減。鳥兒在樹梢上嬉鬧、松鼠在枝條間跳躍,或許,這才是自然原有的樣貌,能力許可的話,在都市種一棵樹吧!讓這些樣貌得以有延續的空間。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