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網路世代的自覺與行佛

THE MERIT TIMES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同學們從「團體動力學」的遊戲中,學習自覺與行佛。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內一隅。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誕生於網路世代的青年學子,從小3C產品不僅是生活必需品,更成為建構個人生命的元素之一。當抽離3C產品,在實體的世界裡,儀式感與情境式的體驗教學,是促發青年們有感的學習。

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在本學期的課程中,由男眾學部副院長慧屏法師運用「團體動力學」的專業,導入人間佛教思想,讓同學們透過集體創作的互動遊戲學習自覺,進而開闊心量,達到心中有大眾的目標。

誠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如是說:「自覺是一條趨向自我解脫的道路,自己一句『我會了』、『我懂了』、『我明白了』,比別人的千言萬語教導我,還要管用。」



專二班/慧達

在「選黑」與「選紅」的互動遊戲中,感受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原本以為遊戲的雙方,是要營造出「皆大歡喜」的氛圍,沒想到因為一開始「吃虧」的經驗,而讓我們放棄了「皆大歡喜」的念頭,選擇「我大你小」,甚至「同歸於盡」。愈到後面才發現,對方一直「選黑」,也就是選擇吃虧,反而導致另一方的我們一直想要占對方的便宜。

透過「自覺與行佛」課程,從中反思人們在日常生活裡,多半處於一種不想認錯、不肯吃虧的狀態。說到底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老毛病,因而要減少「果」上追悔的次數,則是要增加「因」上發心的力量。如同諸佛菩薩,為饒益一切有情,以眾生的需要來建設淨土,令眾生發菩提心,離苦得樂。



專二班/慧源

在「登入淨土」的遊戲,感受到人我互動,要善於觀察,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很多事情或人們心中的規則,都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關照他人的需要,即心中有大眾而能體察。這對於適應環境、文化,乃至人我相處有很大的助益,所以要從萬種緣、萬種人中磨練,學習讓自己融入眾中,給人接受。



專三班/周文裕

因為有學長的教導,學會如何展示出正確的手勢才會成功,因此在過程中,我覺察到原來主觀的「自認為怎麼做才是對的」想法,最後卻被這框架所框住,受困於所知障,因而不容易去接受別人給予的提醒與建議。

自覺在學佛修行上,要去修正夾雜貪瞋痴煩惱的思想,以開闊的心量去接納善法,讓法的力量在心田內生長茁壯。



專一班/雷志龍

從「齊眉棍」遊戲中反思,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角度來要求別人,想著:這麼簡單你怎麼不會?

當我們都指責對方,出現不耐煩乃至瞋心起時,應當反思要學習包容,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以主觀的視角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自覺容易的事,不能因而要求別人也應該要做到,因此我們需要時刻觀照當下的心念,給予他人多一點包容與因緣。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