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印跡》出版 見證大馬佛教發展

THE MERIT TIMES
人間社記者曾瑞涓八打靈再也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4觀看次
覺誠法師(右2)、祝福文化總編輯蕭依釗(右3)與諸位法師,2023年12月30日於佛光山八打靈大學園滴水坊,出席《雲水印跡》推介禮。圖/人間社記者潘勁成
《雲水印跡》為大馬佛教發展保留重要史料。圖/人間社記者何正聖
【人間社記者曾瑞涓八打靈再也報導】由馬佛光文化、祝福文化基金會聯合出版的《雲水印跡──馬來西亞寺廟的文化密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在佛光山八打靈大學園滴水坊舉行推介禮,顯、密、藏等佛教團體代表與會,共同見證馬來西亞佛教的發展印跡。

此書收集全馬各州一百零六座具地方色彩的寺廟介紹,包括歷史沿革與發展過程,圖文並茂,並有寺址與聯繫方式。由祝福文化總編輯蕭依釗擔任總編輯,戴志強和葉偉章分別擔任責任及文字編輯,歷時七年始完成。

群策群力

展現篳路藍縷過程

馬佛光文化社長兼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表示,這本書的出版如同當年《佛國記》印行,對佛教記錄和推動充滿意義,能讓更多人了解宗教的演變、傳承和弘揚的軌跡。

近年來,致力巴基斯坦與印尼弘法的覺誠法師指出,雖然印尼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但他們願意保留先輩留下的佛教文化,因此該國可見到許多佛像。為推廣人間佛教,佛光山也計畫在巴基斯坦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並在印尼婆羅浮屠成立佛學院。

「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想到團隊中都是採訪經驗豐富的媒體人,一旦放棄對廟宇的歷史記錄,這些歷史軌跡很有可能就煙消雲散。加上許多百年古剎的創辦人多已離世,不應讓他們當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功績隨著歲月而淹沒。」蕭依釗分享集結資料的過程中,曾多次萌生放棄的念頭。

蕭依釗指出,這本書結集眾人力量和祝福才得以完成,從二○一六年實地採訪到二○二三年的編排出版,除了動員五十名來自大馬和台灣的記者、自由撰稿人、攝影人、編輯參與,還有許多法師和友人因肯定這項工作的意義而無私奉獻。

她說,當初稿大致完成,邀請覺誠法師寫序時,他覺得應該讓佛光文化出版社參與完成此書的出版,而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和張集強亦分別為書寫序,令此書生色不少。

傳承信仰

領眾關注宗教文化

馬佛總雪隆分會主席明吉法師指出,這是第一本記錄馬來西亞本土廟宇的書籍,相當珍貴。他曾在台灣看到寺院有通訊錄而感到非常羨慕,如今《雲水印跡》讓大眾初步認識大馬的佛教廟宇,讓人們更珍惜信仰的傳承。

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說,大馬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重鎮,這本書將為大馬的佛教發展保留重要資料,希望能讓更多更深的史料得到關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