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行佛 以師心為己心

THE MERIT TIMES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定和尚
字級
收藏文章
51觀看次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定和尚

編輯序

星雲大師,是一位不一樣的大師。

在佛教史上,我們常常看到都是弟子為師父立傳,但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卻是一位想把每一位參與人間佛教的行者寫進他的著作、寫進人間佛教的歷史,並且如是做到的大師。

有一次在法堂,我們和師父說到,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的白蓮社中,卓越表現者有十八人,號稱「十八賢」。師父馬上說:「我們也來選佛光山一○八位賢能的弟子,為他們寫歷史。」

在此之前,大師也曾經邀請「天下文化出版社」為佛光山十多位的長老師兄們撰寫簡史傳記,集成《薪火:承先啟後的故事》一書,並囑咐我們要為參與佛光山開山的長老出書立傳,為人間佛教的弘傳留下歷史,也為後代佛光子弟樹立學習楷模。

我們帶著緬懷和紀念大師的心情,從佛光山開山長老們口述的歷史中,提供社會大眾從不同的視角認識人間佛教,認識大師一生「為了佛教」盡形壽、獻生命的付出與奉獻。

我們希望將一代大師慈悲利他的精神傳播下去。



我很有福報,一九六七年佛光山開山之際,就有機會跟隨師父上人,參與了人間佛教的推動,見證了師父上人無盡的慈心悲願。

和師父的因緣,可以遠溯到我在當兵時,閱讀了《覺世》旬刊、《佛教故事大全》,裡面有很多因果故事,很吸引我,也從《覺世》旬刊知道高雄有一間壽山寺,隔年我被調回高雄服兵役,就常常去壽山寺參加活動。

在壽山寺,看了師父的《海天遊踪》、《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無聲息的歌唱》,心裡覺得蠻歡喜的。

一九六八年農曆正月初九,壽山寺剛舉行過供佛齋天,我見到師父上人就向他請求:「我要來出家。」師父爽快的回我:「好!好!好!出家很好!」說完就把我交付給心平和尚。平和尚正好奉師父的指示,要到彰化的「胡改良農藝場」挑選樹苗,我就跟著平和尚去了田尾。

隔了二天,回到佛光山,白天跟平和尚在工地幫忙。晚上做完晚課,我就摸黑走回現在滿香園旁的草寮睡覺,沒有電燈。隔天早上又摸黑走到東方佛教學院懷恩堂參加早課。同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國曆三月十七日),我就出家了。九月佛學院開學,承蒙師父慈悲,讓我就讀東方佛教學院。

師父為我們開了很多課,來授課的老師都是一時之選。其中,師父教授《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內容,我最受用,師父用十六個字來說明《金剛經》「無住生活,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得而修」對我修行幫助很大。

一九八○年,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開設印度文化研究所,敦請師父兼任大學董事及所長。我有幸被師父推選去報考就讀,在師父的栽培之下,圓了我讀書的夢想。

在佛學院,師父上人會帶著師生投入工程,二樓寶藏堂的外觀要裝潢,師父設計了佛陀的浮雕,男眾在張青老師指導下,先把鐵皮做成菩提樹葉子的紋脈,上面弄個洞用水泥抹平它,水泥乾了之後,把鐵皮拿掉,再用鋼釘把樹葉打上去。我們還做了釋迦牟尼佛的造型、牧羊女以跪姿供養佛。就這樣,以最克難的方式做成,到現在成為佛光山很有歷史意義的一幅壁畫。

師父在建設工程、規畫空間時,都是想到「人要的」,人要歡喜、希望、光明。像「淨土洞窟」位於不二門兩旁的山澗之地,整體呈現「ㄇ」字型洞窟,從東面進西面出。師父讓人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大家生歡喜心,修淨土法門,淨化三業,就能往生淨土。

我參與洞窟的工程時,不只做硬體建設的監工,還要處理文書工作。師父交代我把十六羅漢、四大菩薩,還有九品洞裡九品往生每一品的文字說明,都要書寫出來,每一則不得超過一百字。我努力找資料,字斟句酌把它完成。所以說,做佛光山的工程要文武雙全,我也是邊做邊學,慢慢完成起來。

(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