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星雲大師一筆字(29)-5】禪似什麼? 六之五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90觀看次
禪,有如山泉清流,它渾然天成,不假造作,它自然而流,不帶勉強。世人皆說流水無情,流水真是無情嗎? 古人卻云:「溪聲盡是廣長舌。」你看,淙淙清泉,山窮水盡處,它百轉千折,卻隨緣安然,任運逍遙;它澄澈見底,而甘純清淨,可以滌人俗慮。 圖/莊美昭
參禪修道的人,永遠活在當下,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事情過去了,心裡面也不必再留有痕跡。 圖/佛光山提供
悟道的人,在悟得那一剎那,真是天崩地裂,山搖地動,不但過去的迷妄粉碎了,自己與宇宙虛空融為一體,現前的更是另有一番新的風光,是另一個真實恆常的世界。 圖/佛光山提供
禪似什麼? 六之五
文/星雲大師

禪似有無超越對待
禪似玄妙難思難測
禪似生命沒有死活
禪似您我但無分別
禪似心空浩瀚無邊
禪似白雲悠遊自在
禪似甘露清涼解渴
禪似冬陽溫暖人心
禪似山嶺難以攀登
禪似飛鳥翱翔自在
禪似燭光一燃即明
禪似流水代佛說法
禪似佛心無可比擬
禪似家人親疏有別
禪似吃飯無人能替
禪似流星ㄧ閃即過
禪似人心變化無窮
禪似多元實際一體
禪似宇宙就是我心
禪似甚麼啥都不是

超越世間

世間諸法,皆為對待之法,因為有對待,因此起種種分別,時而這般,時而那般,因此煩惱、紛爭不已。例如,世間人為了生死,悲喜交替;為了生計,憂悲苦惱;為了貧富,斤斤計較;為了有無,惶惶不安。一天當中,忽悲忽喜,忽苦忽樂,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失去了方向。因此,在這個動亂的生活裡,總想有一點解脫自在的生活,有了禪,就能超越對待。如何超越呢?有四點意見:

第一、要視生死一如也:一般人以為生可喜、死可悲,開悟的禪師卻視生死一如,坐脫立亡,來去自如。生死,也是觀念的轉變。過去有位母親想要尋死,老和尚告訴她:「既然你生命不要了,就把它奉獻給佛教吧!」她若有所悟,從此在服務的義工生活裡,獲得歡喜,也獲得重生。生死是什麼?如薪盡火傳、如蟬脫殼,此死彼生,「生未嘗生,死未嘗死」;視生死一如,就能超越限制,超越輪迴。

第二、要視苦樂一味也:中藥裡,甘草味甘,具清熱解毒之效;黃連味苦,亦可解熱去毒,可見甘苦同功也。練功,下苦功夫,才會有所榮耀成就;小丑,內化辛酸,帶給世人歡樂,苦樂亦是同體也。能將苦樂調為一味,認知苦是一種奮鬥、一種增上、一種成果,也就能「處苦境不覺得苦,處樂境也不以為樂」,超越感受,體會中道的生活。

第三、要視貧富一念也:人生的幸福快樂,貧富不是絕對的條件,也不是判定人格尊嚴的標準;有人粗茶淡飯不改其樂,有人富甲一方,仍然憂愁煩惱。如果心裡擁有滿足、歡喜、豁達、緣份、平安,即使身無立錐之地,也可以超越貧富,享有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要視空有一體也:大部分的人視「空」和「有」為截然不同的境界,「有」的,就不是「空」,「空」的,絕對不可能「有」,用二分法把空、有的關係一刀兩斷。事實上,空、有是一體兩面,好比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又好比孿生兄弟,兩者相需相求、相生相成。如同杯子空了,可以裝水;口袋空了,可以置物。認識空有一體,可以發揮無限。

超越世間,就要超越對待,就要超越分別。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面對紛擾生活,面對萬花世界,內心不會動搖,這就是超越。如何超越世間?有以上四點意見。

第一、要視生死一如也,

第二、要視苦樂一味也,

第三、要視貧富一念也,

第四、要視空有一體也。

本版文章摘自星雲大師

──摘自《星雲法語》第一冊 p.67、《禪門語錄》p.7、87、183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