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鐵道發想創意作品 北科大致力百年產業薪傳

THE MERIT TIMES
曾博群
字級
收藏文章
58觀看次
北科大「記憶・技藝」展題「藝留豐園木」中,USR計畫教師今(2024)年赴日學習國內已近失傳之組子細工細木作工藝,配合計畫所開設跨域全齡商品設計開發課程,帶領學生於北科大木藝基地進行組子細木花窗設計與創新。圖/北科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迎接113周年校慶,台北科技大學「記憶・技藝─百年北科文資薪傳紀實」系列展覽今日於十二甲講堂復出,從《台灣鐵道》雜誌看見日治時期鐵道視角美學,教學現場轉換為實作教材,引領學生發想轉譯創意作品。

策展人、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張怡敏介紹,展題「藝遊鐵道行」由文發系教授鄭麗玲與助理教授吳欣怡合作,以鐵道與旅行視角的美學藝術為中心,進行台灣鐵道、鐵道旅行雜誌之圖像盤整與分析,勾勒台灣鐵路的發展歷史與社會文化脈絡,並為典藏機構圖像史料的時代價值、意義性與文化意涵,開創全新的可能性。

在北科大USR計畫方面,展題「藝留豐園木」由工設系副教授張若菡團隊推動木創文化攪動深根,從傳統木育復興到全人推廣,創造匠師與職人的二次職業舞台,與培力新生代的力量,為木育文化導入設計力的創新實踐。

展題「藝傳鶯歌陶」,為文發系副教授王怡惠鏈結在地藝師傳統工序、工法的再傳承,將製坯、彩繪的發展歷程,透過人才培力復興,接續鶯歌在地陶瓷文化美學。

於校內,展題「憶載十二甲」為建構於北科大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的研究基礎,由總務處、圖資處及建築系等單位,對於象徵孕育北科大實作精神的市定古蹟紅樓、歷史建築一大川堂的修護設計與再利用。

於校外,展題「憶開北城門」由建築系副教授張崑振透過三井「記憶倉庫」的策展,呈現台北西區舊城周邊的歷史發展與空間演替的歷程。

展題「憶起大稻埕」,包括由文發系副教授張怡敏與工設系副教授范政揆合作,藉由梳理大稻埕商業書信,攜手跨域深耕共讀,拼組二戰前台灣關貿網絡地圖,並對資深海關人進行口述訪談,啟動海關歷史記憶的世代傳承;以及工設系副教授李東明對於顯現大稻埕商人經濟實力的百年街屋的調查研究。

無論在產業的發展與永續、文化的創造與繁榮,都需要教育單位奉獻專業。秉持薪傳育才的使命,北科大期望能與各界齊心共同建構文化生態系統。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