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福特電動皮卡銷售不佳 人事精簡裁3分之2人力

【本報綜合報導】福特汽車(Ford)位在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座工廠,本周將裁撤約1400個工作,因為該廠生產的電動皮卡F-150 Lightning銷售不如預期,成長放緩。 福特發言人安諾奇表示,這項人事異動其實早在1月便已宣布,預定4月1日開始生效。這座位在迪爾伯恩市的工廠員工共有2,100人,分三班制,進行最新一波人事精簡後,三分之一員工將繼續留下來。 安諾奇說,公司將會把700人轉調到生產Bronco休旅車和Ranger皮卡的另一座密西根組裝廠,其餘700人不是接受去年勞資談判時提出的提早退休方案,就是接受調派,分發到其他密西根東南部的部門工作。她強調,員工即使不退休,也仍會保有工作。 F-150 Lightning本是福特熱賣的純電皮卡車款,但近來銷售成長不如預期,福特今年開年不久就減產這款起售價不到5萬美元的電動皮卡。 雖然美國的電動車銷售正持續成長,但速度仍不及業界規劃的宏偉藍圖,且有愈來愈多消費者轉而購買油電混合動力車。 福特去年售出24,165輛F-150 Lightning,榮獲美國最暢銷電動卡車的頭銜,雖比2022年的15,617輛增長55%,但經銷商已陸續反映這款車的銷量放緩和庫存升高。福特曾在2022年表示,希望擴大F-150 Lightning的年產量至15萬輛。  

MORE

數位部公共程式網站上線 15類22個程式碼可直接下載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數位部今日宣布啟用公共程式平台網站(code.gov.tw),目前已提供包括開放資料平台前端在內的15類22個公共程式,未來民眾可以在該網頁快速搜尋已開放的公共程式,並可直接下載使用,大幅縮短開發時間;預計於今年底針對公務機關的行政指引,以利後續完善推動。 數位發展部今天舉行「數位部公共程式網站上線記者會」;數位部推動公共程式(public code)政策,今日宣布啟用公共程式平台網站(code.gov.tw),將政府不涉機敏的系統或軟體程式碼公開釋出,讓各界能清楚了解實際運作機制,得以共同討論、協作和加值,進一步提升政府數位服務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六都已與數位部簽署合作意向書,就各配套措施進行合作,共同推動我國公共程式政策。 數位部說明,公共程式是指將政府開發的軟體原始程式碼視為公共財,開放給全民取用,數位部的公共程式平台網站在今天上線,目前已提供包括開放資料平台前端在內的15類22個公共程式,未來民眾可以在該網頁快速搜尋已開放的公共程式,並可直接下載使用,大幅縮短開發時間。 數位部指出,此次推動的公共程式政策包含規範指引、人才培育與資訊系統三大構面,公共程式平台網站為資訊系統的一環,其他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培訓課程和針對公務機關的行政指引,預計於今年底公開,以利完善推動公共程式,永續營運平台。 數位部長唐鳳表示,今天起任何人只要連線到 code.gov.tw,就可以直接利用或改進程式碼,在原有的程式碼基礎上持續創新和精進,不僅減輕公務同仁的負擔,也提升民眾洽公的效率;code.gov.tw就像一座資訊圖書館,裡面的程式碼就像一本本書,大家可以借用這些書,去閱讀和研究,寫出一本論文,再回饋到圖書館。

MORE

國科會推動動物實驗減量 仿生皮膚、電腦模擬可替代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今天是世界實驗動物日,我國於2022年成立「台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為全球唯一涵蓋3R的跨部會推動機制,針對化粧品、化學品、農藥導入102種替代測試方法,如運用人類仿生皮層,進行皮膚刺激性及腐蝕性試驗,可達到動物實驗減量之目標。 為呼應4月24日世界實驗動物日(The World Laboratory Animal Day),表達對於實驗動物的感謝,回應動物實驗減量的國際趨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日舉辦「台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推動成果記者會,展現我國在動物實驗替代方法推動上,達成實驗動物之取代、減量、優化的階段性成果。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我國於2022年10月成立「台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運用跨領域科技,致力達成動物實驗3R(Replace取代、Reduce減量及Refine優化)目標,減少不必要或不符合人道精神的動物實驗,同時加速生醫轉型,展現我國保護動物的核心價值。 吳政忠提到,動物實驗替代科技的發展主軸除了保護動物外,也是生醫產業進到AI與晶片世代的機會之一,在動物實驗外,闢建一條新興的生醫研究與新藥開發路徑,提高臨床前試驗及藥物測試的效率,對接未來精準健康需求,同時也強化未來因應新興疾病的反應速度與韌性。 國科會「台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期程為2024年至2027年;國科會簡報指出,台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是全球唯一涵蓋3R的跨部會推動機制,目前農業部、環境部、衛生福利部採納替代方案,法規中導入102種替代測試方法。 國科會舉例指出,可運用人類仿生皮層,取代實驗兔,進行皮膚刺激性及腐蝕性試驗,包含化粧品、化學品、農藥;另外農業部建立「新穎皮膚過敏性評估平台」,不同於以往進行動物實驗,運用AI電腦模擬結合人體細胞試驗,試驗期程可縮短8成以上,且不需要犧牲或傷害任何一隻動物。

MORE

中研院量子電腦 我科技里程碑

【本報台北訊】中研院去年底成功打造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並透過雲端提供給計畫合作者使用,對台灣量子科技研究具指標性意義及鼓舞效應。 蔡英文總統昨天赴中研院見證台灣首部自研自製量子電腦,她表示,台灣不只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自製衛星,現在更有自研自製的量子電腦;再次證明「台灣製造」是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與突破,更是台灣人的驕傲,「『台灣製造』不僅能夠在天空、往太空、航向海洋,更可以走進未來」。 量子電腦是一種使用量子位元進行計算的裝置。由於量子位元的疊加和糾纏特性,不像傳統電腦位元只能為0和1,而是能夠同時為0和1,此特性讓量子位元運算能力大增,得以進行當今超級電腦都做不到的運算。傳統電腦需要計算多年的問題,量子電腦能夠在幾分鐘內解決。 量子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對AI、金融、生醫等領域帶來重大影響。量子電腦可以協助科學家進行對醫療數據的快速分析,藉此破解人類衰老和疾病之謎。應用在國防上可協助判斷軍事政策與採購,美、英兩國的國防部皆已巨資採購量子電腦。 數位通訊加密 將被破解 而科學家預測,量子電腦憑藉超強運算能力,有朝一日將破解保護全世界數位通訊的主流加密技術,屆時全球的軍事與金融安全將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包括諜報人員的情蒐暴露、企業的智慧財產遭竊、民眾的個資洩露等,美、中等大國正為此進行量子科技大戰。 科學界形容量子科技的出現猶如「19世紀發明的電」,關鍵科技被各國視為機密,中國大陸、英、美、日、南韓、俄、德國皆自研自製量子電腦。 廖俊智昨致贈研究團隊自製的量子晶圓予蔡總統。他表示,中研院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累積相當研發能量,如量子電腦晶片設計、製作,以及在量子位元的狀態控制和讀取技術。去年成功研發我國第一個5位元量子晶片,並推出該量子電腦系統於雲端供計畫合作者測試,使台灣躋身能自製超導量子電腦的少數國家之一。 下世代科技 加速發展 蔡英文指出,量子電腦被視為「下個世代的運算工具」。3年前廖俊智向她提出,量子科技可能是晶片製造之後各國爭相發展的下一世代科技產業,台灣應該加速發展。2021年底中研院、科技部和經濟部跨部會合作,建置產業合作平台,5年內將投入80億元提升台灣量子科技實力。她感謝共同參與的研究機構與大學,團隊中有很多年輕的研究員,「他們將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展,成為台灣未來的資產」。

MORE

三星電子挑戰SK海力士 計劃2025年推出3D DRAM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電子目標2025年推出3D DRAM,以便在全球AI半導體市場相關領域中取得領先。目前這塊領域是由SK海力士所主導。 3D DRAM晶片是藉由將單位垂直堆疊的方式,而非水平置放的方式,使得單元面積容量達到三倍。相較下,高頻寬記憶體(HBM)是垂直互聯多個DRAM晶片。 根據首爾半導體產業消息人士周二的說法,三星是在上月於加州聖荷西舉行的全球晶片製造商聚會Memcon 2024會議上公布其3D DRAM的開發藍圖。 報導指出,三星電子計劃在2025年推出基於其垂直管道電晶體技術的初步版本3D DRAM,並計劃在2030年推出堆疊式DRAM,它會把所有單元都堆疊起來。 產業消息人士表示,全球3D DRAM市場規模到了2030年可望成長至1,000億美元。消息人士說,這項技術預期協助三星擊敗SK海力士,目前SK海力士在全球的HBM市場擁有90%市占。

MORE

工研院攜手日本三菱電機 開發淨零排放技術

【中央社台北訊】工研院今天與日本三菱電機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淨零排放為合作重點,聚焦碳捕捉、利用與封存、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以及低碳氫產製技術與應用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發交流,盼協助產業建置綠色生態系。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與三菱電機自2013年起密切往來,在智慧機械、智慧生活、生醫、再生能源等領域皆有互動與交流。 工研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在2050淨零排放目標驅動下,工研院進一步與三菱電機合作,聚焦淨零排放領域的技術研發、創新合作、人才交流,包括共同投入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的技術開發,以及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研發。 劉文雄說,雙方還將於工研院沙崙院區進行大範圍跨域電力調度驗證,並共同推動氫能與低碳技術的市場應用,以實現能源轉型和減少碳排放目標;此外,將擴大人工智慧(AI)數位轉型和智慧生活等多領域創新技術合作。 日本三菱電機表示,三菱電機以推動永續發展為經營核心,致力研發建構綠色社會的創新科技,包括碳循環、材料和產品的循環利用、次世代半導體、能源管理等領域,未來將與工研院共同研究和開發綠色能源相關技術,並力求將成果儘早應用於社會,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MORE

政府打造自主太空產業鏈 2028年完成自研低軌衛星升空

【本報台北訊】政府點火太空產業,看好龐大商機,電子五哥包括鴻海(2317)、廣達(2382)、仁寶(2324)、和碩(4938)及英業達(2356)、宏碁(2353)都已卡位,工研院自研地面射頻、基頻與天線技術已技轉大眾投控旗下攸泰、仁寶等5家業者,天空的衛星通訊酬載則因技術難度高,預計要2028年完成第一顆自研B5G衛星開發計畫,串連天空地面打造自主產業鏈。 「台灣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基站,但這些基站跟天線都是買國外或美國產品,說實在話,這麼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是不是應該要台灣研發?我們攸泰科技期望成為幫助太空事業的重要拼圖。」大眾投控董事長簡民智16日表示,攸泰隸屬大眾投控旗下,是工研院技轉5家地面衛星接收設備業者之一。 台灣太空計畫積極推動,「太空三期計畫」預計10年投入400億元,被稱為台灣星鏈計畫,其中低軌衛星自研計畫預計提撥69.4億元,打造地面接收站與天空衛星,去年底中華電信(2412)引進OneWeb低軌衛星服務,但700個使用終端設備(UT)仍為外購,為打造產業韌性建立自研自產能力,政府提撥預算,由工研院挑起自研射頻及基頻晶片、太空通訊酬載研發重任。 太空計畫高技術挑戰,地面設備先行 立委萬美玲在立法院詢問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關於B5G衛星研發進度時,林敏聰表示,由於研發時程不足及研發經驗待累積,規畫台灣自行發射的兩顆B5G低軌衛星,其中2026年預計發射的一顆,其通訊酬載將採外購,而2028年發射的第二顆將由工研院自主研發,與原先兩顆衛星均自研發射有所調整。 對此,工研院表示,自主低軌衛星研發不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反覆測試驗證,期間更遇到疫情影響研發時程,團隊仍努力不懈為促進我國太空科技的自主化及產業化,工研院會持續加強策略性研發,期待能早日掌握我國全自主低軌衛星酬載關鍵技術力。 在台灣低軌衛星自主研發計畫中,工研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負責自主研發低軌衛星通訊基頻技術、低軌衛星射頻晶片與大型陣列天線等技術都已展開商轉,目前上述技術已技轉給仁寶、鐳洋、攸泰、耀登(3138)、瑞安等廠商。 低軌衛星通訊基頻技術與大型陣列天線技術,都是目前國內廠商所急需也欠缺的核心技術,透過這些關鍵自主核心技術,工研院也已協助鐳洋跟瑞安建立立方衛星生產與製造技術,同時也協助部分廠商取得國際4大低軌衛星營運商國際訂單。 攸泰董事長簡民智表示,台灣還沒有低軌衛星研發產業鏈,所以政府計畫10年投入至少10億美元發展,現在獵風者衛星已發射出去,雖是氣象衛星,但意味在太空產業一直在進步中,不過鑑於策略跟資源,攸泰不會做太空衛星,會鎖定地面設備系統,結合既有船舶客戶基礎,攸泰估2024年衛星業務年成長率將高達50%! 由於目前三大低軌衛星業者都已建立供應鏈,新加入業者難以切入,故攸泰決鎖定有意從中高軌衛星跨足低軌衛星產業的廠商,爭取成為新設備合作夥伴。簡民智表示,除爭取承接地面終端設備(UT)外,攸泰也將跨入衛星頻道代理商角色,合作夥伴是加拿大衛星營運商Telesat Lightspeed,目前已有中東及英國客戶洽談中。 不只是大眾投控想跨入衛星代理商服務業務,廣達也同樣入股美國衛星通訊業者CesiumAstro,這是一家軟體定義衛星通訊系統新創,開發模組化相控陣列天線及控制器,主打可快速啟用,業者指出該新創主要提供頻寬及地面接收設備,協助客戶快速使用衛星訊號,美國海軍、美國飛彈防禦局、空巴及NASA都是客戶,外電報導該公司2023年營收為22萬美元,還不到新台幣千萬元。 根據公告,廣達將投資1,500萬美元,參與CesiumAstro B輪投資,持股比例預計低於3%。

MORE

因應全球ChatGPT浪潮 國科會推生成式AI發展先期計畫

【本報台北訊】因應全球ChatGPT帶來廣泛且巨大的影響,國科會自2023年初即推動可信任生成式AI發展先期計畫(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簡稱TAIDE),國科會主委吳政忠15日宣布釋出 TAIDE-LX-7B模型,這是一款結合台灣文化的大型語言模型,透過此次模型釋出,將能更進一步協助我國政府在生成式AI模型發展路上,提供更多元與多樣化的服務,幫助產學研快速導入生成式AI。 國科會表示,TAIDE-LX-7B模型釋出版相當於汽車的引擎,後續搭配各式零件、組裝車殼,就可以化身成不同用途的車輛運具,提供消費者使用。例如TAIDE已與高雄大學合作,透過教授吳俊興及其團隊開發的開源生成式AI應用平台(Kuwa GenAI OS),將TAIDE模型預載內建於Kuwa平台,開發者可靈活組合串接週邊功能,使用者則是透過簡易的Web介面與後端模型互動。其他應用案例,包含台南大學的TAIDE台語對話機器人、中興大學神農TAIDE、中研院行政常見問題回應、民間公司智慧客服等。 國科會表示,與現今其他大型語言模型不同之處,TAIDE-LX-7B模型具有繁體中文的文本生成能力,在Meta Llama-2-7B的基礎上,透過額外擴充繁體中文字元、字詞,使得生成的文本更加流暢、精準,並且更具有「台灣特色」。為達成前述目標,訓練模型所使用的文本資料,皆以合法取得授權之文本數據進行訓練,此一過程確保模型本身強調的「可信任性」,透過「可信任性」的文本協助TAIDE-LX-7B模型加強台灣文化、用語與國情等知識,從而產生豐富多樣的文本內容。另加強訓練5大功能,包括自動摘要、寫信、寫文章、中翻英、英翻中等,並開發出多輪問答的對話能力,讓模型可以透過已生成的文本內容,接續使用者的指令,產出更符合需求的文本。 國科會表示,藉由公開釋出,可望於近期看到TAIDE語言模型在公部門或民間機構的各類應用(包含商業應用),有效擴散整個語言模型的發展。現在即可以進入TAIDE官方網站,了解模型發展目標與歷程,並點入網站上「TAIDE模型」連結,再進入該頁面中提供的Huggingface連結下載,就可開始使用並體驗具有台灣特色的大型語言模型。

MORE

工作被AI取代?9成上班族有危機感、逾6成想靠AI加薪

【本報台北訊】近年來AI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科技進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調查發現,多數上班族對AI有濃濃的危機感,9成認為AI會取代某些工作;在上班族心目中,最危險的職業有翻譯、客服、產線、以及櫃台;至於擁有AI技能,能不能為自己鍍金?6成3想靠AI技能加薪,期待加薪6736元。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隨著AI應用融入生活,高達98%的上班族都有使用AI應用的經驗,最常接觸的項目依序為語音助理、影像生成、智能客服、餐飲業的自助點餐系統,以及語言生成的AI模型;上班族使用AI的主要目的為提高工作效率59.3%、找資料56.9%、娛樂休閒41.8%、對新科技感興趣41.2%。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表示,翻譯、客服、產線和櫃台的工作,通常包括大量的重複性任務,舉例來說客服處理的問題大多是相似的諮詢,只要依據既定的操作手冊就能解決,而生產線依賴的是標準化的生產流程,這些常規性的任務正是AI所擅長的工作,因此特別容易被取代。 隨著AI系統在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的能力不斷提高,更能精準地解決翻譯與櫃台工作。 曾仲葳指出,儘管AI的出現衝擊部分的職務,但同時也促使企業招募更多新興人才,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資料庫顯示,過去一年AI的相關職缺成長幅度達到3%,包括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慧工程師、資料科學家、演算法工程師、AI溝通師,都是當前的熱門職缺。 至於擁有AI技能,能不能為自己鍍金?9成3的上班族認為學習AI可以增加就業競爭力,且認為不學習會被淘汰佔63.6%比率最高,其次是減輕工作負擔49.6%、便於轉換道37.5%、升職加薪29.0%。 一旦掌握AI工具,上班族對薪資的期待如何?6成3的上班族認為學會AI對提升薪資有幫助,平均可以加薪6736元。 不只上班族會主動使用AI應用來提高作效率,AI在企業組織的運用也逐漸提升,調查顯示有將近9成的企業對AI抱持正面的態度,包括開放員工依個人需求使用36.4%、正面鼓勵員工了解新知30.3%,更有超過2成已將AI應用融入公司作業流程當中,其中以資訊科技業、醫療業以及金融業轉型速度最快。

MORE

果粉看過來 傳iPhone 17 Plus螢幕尺寸比iPhone 15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外媒《MacRumors》報導,距蘋果 (Apple )下一代iPhone 16亮相雖然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但預計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 相關傳聞卻已浮出檯面。近日有分析師表示,以大尺寸螢幕為特色的Plus機型可能在明年反其道而行。 《MacRumors》報導,螢幕面板供應鏈分析師Ross Young近日在社群媒體X(原推特)上表示,蘋果明年的iPhone 17 Plus螢幕尺寸,可能比目前iPhone 15 Plus 的6.7吋螢幕還小,但她並未在推文中明確提出螢幕尺寸。 目前iPhone 15系列的螢幕有兩種尺寸,iPhone 15及iPhone 15 Pro採用6.1吋OLED 顯示器 ,而iPhone 15 Plus與iPhone 15 Pro Max 同樣採用6.7吋OLED顯示器。 先前曾有傳聞指出,下一代iPhone 16 Pro 及iPhone 16 Pro Max的螢幕尺寸有望加大0.2吋至6.3吋及6.9吋。除此之外,也有消息人士透露iPhone 16 Plus的電池容量會比目前主打續航 的iPhone 15 Plus還少。 分析師推測,若這些傳聞屬實,代表蘋果可能有意讓4款iPhone機型的差異化更明顯,並增加頂規Pro Max旗艦機特色,藉此吸引不同客群。不過距離iPhone 17發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這些傳聞仍待觀察。

MORE
/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