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增加免疫力 來趟森林步道健走

【本報台北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周應有累積達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但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十八歲以上國人僅五成二符合。全台約有七十條長約一點二至二公里的健走步道,適合民眾下班後健走運動。不過,如果能到森林走走,對健康更有益處。 簡單的健走就可達運動效果,森林中含有許多芬多精,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逃離都市喧囂,更對身心有益。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指出,研究顯示,將受試者分兩組,走溪頭森林步道及台北市公園步道,森林步道組明顯「血壓下降」,且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活化效果也更勝一籌。 蘇大成說明,NK細胞是淋巴球一種,是人體抵禦外界的「第一道防線」。研究顯示,針對在溪頭長期工作的人員、居民及台北上班族進行對比,NK細胞有明顯落差;後續研究更發現,上山後NK細胞就開始活化,即使回到台北,數量也高於之前。 蘇大成建議,民眾選擇健康、森林步道,不用太高海拔,溪頭差不多一千公尺,若能安排步道健走兩小時,對心肺功能就有促進效果。  

MORE

每天2杯西瓜汁 糖尿病患變洗腎

【本報台北訊】西瓜是夏天許多人愛吃的水果之一,不過清涼解渴的西瓜看似無害,但有腎臟病、糖尿病的人可要小心!醫師分享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每天喝2杯西瓜汁,結果導致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嚴重受損。 醫師分享病例指出,一名已有1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因水腫就醫,經檢查後發現男子腎絲球過濾率僅剩6、7分,腎功能嚴重受損,需洗腎了。經詢問原來患者為補充維生素C每天喝2杯西瓜汁,但其實西瓜汁維生素C不高倒是含糖量高,最後結果竟是導致糖尿病腎病變。 西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群、鉀、鎂、磷等營養素,但水分及糖分含量高。專家表示,腎臟病患若吃進過多西瓜,會使得體內水分超量蓄積,容易導致體內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使水分無法排出,出現水腫,並可能進一步誘發肺水腫、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且西瓜3片下肚,鉀攝取量就有300毫克以上,需控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不宜多吃。

MORE

小兒過敏三級預防 從媽媽懷孕開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3歲的小愷早上一起床,就噴嚏不停、鼻水不止,晚上睡前也頻喊鼻塞,入睡還會打呼,就醫服用緩解過敏藥物後,症狀改善,但只要一停藥又反覆發作。醫生診斷是小兒常態性過敏症狀,建議採「三級預防」策略。 和小愷一樣的還有6歲的小雅也在半夜咳嗽,跑步或大笑就會劇烈咳嗽、呼吸喘,爸媽以為是被同學傳染感冒帶去看醫師,但症狀沒有明顯好轉。 高醫岡山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仲翔昨日指出,上述情況都屬於小兒常態性過敏的症狀,特別是在季節變化時會誘發,例如3∼5月間溫溼度變化大;最近門診氣喘及過敏發作的小病患,明顯增逾3成。 國健署資料顯示,引發未滿12歲兒童氣喘原因的前5名為塵蟎(46.3%)、氣溫急遽變化(37.7%)、病毒感染(36.8%)、冰冷食物(28.8%)與空氣汙染(24.2%)。 李仲翔說,臨床上要降低寶寶過敏發生情形,建議「三級預防」,即「過敏第一級預防應從媽媽懷孕就開始」。如果父母本身有過敏,寶寶會有3分之2的機率遺傳到過敏體質,所以醫生建議,當媽媽懷孕時,須避開已知吃了會過敏的食物,並減少接觸家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蟎、黴菌、二手菸等。 而出生後確定會過敏的寶寶,第二級預防是盡量餵母奶提供免疫力的保護,並找出過敏原,降低接觸。第三級預防是當寶寶產生過敏反應時,先用藥物緩解過敏症狀,減少過敏反覆發作。 要預防寶寶換季過敏,李仲翔建議,可使用除溼機降低環境溼度到60%以下,定期以高溫水洗床單、被套等,盡量減少可能引發過敏的因子。

MORE

立夏養生護心不躁怒 吃酸性食物睡子午覺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月6日是24節氣中的「立夏」;「立夏」意即夏天正式來臨,代表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萬物開始旺盛的節氣。根據中醫四季養生學說,「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立夏養生首重養心,微出汗可調節體溫,吃些酸性食物與睡子午覺則有助戒躁與怒,讓人擁有「好眠」。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指出,在四季中,夏天是屬火的,人的「心火」也最旺,這是「養心」的關鍵時期。中醫理論的「心」與西醫解剖的心不盡相同,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以及外在表現的精神狀態。 夏天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 微微出汗 能使氣血調暢 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所以,夏季相對於其他季節,更需「養心」。 一位45歲女性,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日前她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生脈飲」,服用兩周後,多汗、心悸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 吳宛容說,「生脈飲」裡有人參可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損失與耗損的元氣「拉回」,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 天氣漸熱後,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水分),可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之類,酸性收斂,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山楂荷葉茶」作法: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
 午時小憩 1小時內為宜 另外,還可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其中西洋參可補元氣滋津液,麥門冬可清心除煩,五味子則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 「生脈飲」作法:西洋參5-8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加入熱水10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吳宛容表示,中醫所說的「心」,除心臟外,還包括心理方面,養心,就要靜養,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生氣、導致心火內生,戒躁與怒,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即所謂「心靜自然涼」。 除此之外,適當的午休,也是必要的,因為夏季夜晚的睡眠,通常是不足的,所以需用午休時間來補充,又稱睡「子午覺」。 所謂子午覺,顧名思義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午覺一般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

MORE

輕忽黃斑部病變 恐成長輩失明主因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2021年全民健保醫療統計結果顯示,台灣約有678萬人次因眼科疾病就診,醫師指出,威脅國人眼睛健康、甚至造成失明的主因之一就是黃斑部病變,其中又與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有關。 為提升國人對黃斑部病變的重視,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特於今年10月12日世界視覺日前夕,喊出「擊退Eye的威脅,就靠愛的力量」口號,提醒國人別讓黃斑部病變患者在抗病路上孤立無援。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黃奕修指出,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引起,此外,每10位長輩中約有1位的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 黃奕修強調,千萬別把黃斑部病變當成正常的老化結果,如果沒有治療,視力可能會隨病程發展而受損或喪失,而逾半數患者在治療兩年後停止療程,若無持續回診,可能暴露於視力受損與失明危機中。 為探究中斷回診原因,愛盲協會今年攜手羅氏大藥廠,進行黃斑部病變醫囑遵從性收案研究,探討「國人黃斑部病變治療認知與態度」。 研究發現台灣患者常見迷思,「黃斑部病變健康衝擊不大、有治療視力就會快速變好」,且對眼內注射治療存有過高期待,容易受挫而放棄治療。但透過邀請伴侶與家人加入照護行列、減少眼內注射頻率、提升治療初期信心,有望提升患者治療穩定度。

MORE

飲食若要健康又低碳 只需餐盤蔬果占一半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以植物為主的低碳飲食,能讓地球永續,並可預防1100萬成人死於疾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日聯合衛福部國健署、行政院農糧署,對國人發起「蔬果占一半,地球更友善」健康低碳飲食法,同時也號召超商、有機食品等公益夥伴共同響應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期望國人可改善「蔬果吃不足」的煩惱,同時還幫地球減碳降溫。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基金會倡議這簡易健康低碳飲食法,是根據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委員會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 從一周一次做起 降低慢性病風險 主要著眼於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國人在攝取蔬菜水果都嚴重不足,蔬菜類19歲以上79.9%未達每日3份(一份為100公克);水果類19歲以上87.6%每日未達2份(一份為1拳頭大),幾乎是人人蔬果都吃不夠,會間接影響台灣癌症或慢性病的預防。 另一方面,地球暖化嚴重,在各單位與企業投入減碳大作戰的同時,其實最簡單就是每個人一周一次改吃植物蔬食,即可幫助降低碳排放為地球降溫,同時穩定地球糧食供應。 EAT Lancet委員會的台灣代表,同時也是國內營養流病專家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潘文涵教授說,EAT Lancet委員會曾以多項疾病風險評估「植物為主飲食」,發現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降低整體成人死亡率近25%。 同時,也相對降低了高居全球近7成死因的慢性病風險,例如糖尿病風險下降3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大腸直腸癌風險降低10%,肥胖風險降低7%。 因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對治療與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皆有助益。 潘文涵以其研究論文的健康飲食排序,指出不同食物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也不同,研究中發現,保護性食物第1名及第2名就是蔬菜和水果。 建議吃素族群 多攝取天然食材 此外,她更強調「Plant-Based Diet」的精神,是鼓勵大家多吃「蔬食」,至於「吃素」則建議多攝取天然蔬菜和水果,所以「吃素不等於吃蔬,吃素也要吃蔬」。 要一夕改變飲食習慣並不容易,潘文涵鼓勵大家,先從「一周一次」的頻率開始,逐步落實「蔬果占一半」的飲食結構。特別是想進行熱量控制、有三高慢性病、想預防直腸癌的民眾。當蔬果占去一半,也相對排擠另一半餐盒可裝的食物,肉類等自然會相對減少。 根據EAT Lancet報告,若將飲食改為「植物為主飲食」,每年可防治1100萬成人死亡,並且可以達成2050年供給全球100億人口糧食系統的目標。為了讓民眾體驗蔬果占一半很簡單,潘文涵也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出「餐盤健檢」、「餐盤加菜」兩種網路遊戲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並提供豐富獎品,吸引民眾參與。

MORE

ICOPE量表 早發現長輩衰弱徵兆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常常自覺老化、衰弱?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多來自於民眾懂得保健及運動,但是仍有不少人因為遺忘或短暫的失能而自我懷疑衰弱了。醫生建議參考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評量,再請醫生協助改善。 「醫師、我近來腳無力、常常差點跌倒、體重下降、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家醫科主任戴書郁昨日指出,門診常見長輩說體重下降、擔心走不穩、站不穩就像要跌倒了。 醫生表示,如果家中長輩有上述情境和自我懷疑否定,親人要小心可能是他們衰弱的徵兆,特別是失智、憂鬱和營養不良等。 她指出,「衰弱」是一種狀態,與「老化」有關聯。衰弱代表生理機能退化,也是老化過程中功能受限及失能的臨床前的階段,常伴隨體重減輕、體能活動力降低、功能衰退、行走速度慢及肌握力不佳等。 戴書郁說,親友可以透過篩檢評估表了解長輩的衰弱程度,並透過醫療保健以延緩衰弱或失能的發生。

MORE

秋冬5病毒正流行 醫籲打疫苗

【本報台北訊】秋冬季節到來,氣溫忽高忽低,各類病毒活躍,對健康威脅大。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最近臨床收治一名9歲男童,感染流感併發腦炎,到院時已呈昏迷,病情危急,目前住院治療中。 「因為男童未打流感疫苗,因此引發重症,病情較嚴重。」黃立民指出,新冠疫情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今年秋冬病毒感染情形,一定十分嚴重,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等5大病毒,現在還是「到處都在感染」,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這個冬天一定要認真打疫苗,「應該要打的疫苗,一劑都不可以放過。」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對打疫苗,已經疲乏了。」黃立民對此非常憂心,這個不打疫苗的心理障礙,一定要克服。其實打疫苗很簡單,就到基層診所1次、2次,把該打的疫苗打完,「把打疫苗當作是健康的投資」。 黃立民提醒,若家中幼兒感染病毒後,應在家裡好好休息,不要再去幼兒園、學校,降低傳播的機會,且有不舒服症狀,一定要「早一點看醫師」,有時候早看、晚看,對於病情的影響就很大。

MORE

後頸、腋下皮膚暗沉恐是糖尿病早期徵兆

【本報台中訊】「醫師,我脖子後面和腋下的皮膚都黑黑的,流汗時味道還特別重,老婆說我是不是洗澡沒洗乾淨,但我很努力搓還是如此。」一名30多歲、身材中廣的男子向衛福部台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惠文求診,「看起來應該是黑色棘皮症,先抽血檢驗。」 林惠文表示,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並不是疾病,而是黑色素沉澱引起的皮膚異常,好發於身體皮膚皺摺處,像是頸部、腋下與腹股溝(大腿內側)。患處皮膚會變得暗沉,摸起來粗糙,有時還會有搔癢感或帶有異味,常被誤會是皮膚沒洗乾淨。 腰圍過大 會影響胰島素運作 黑色棘皮症成因仍不清楚,一般認為與胰島素阻抗有密切相關。林惠文說,一旦體重增加或腰圍過大時,會導致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意即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身體就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由於胰島素也會作用於皮膚的角質細胞或纖維母細胞上,進而刺激皮膚增生及角質化,造成患處皮膚粗黑等問題。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飲食西化等,代謝症候群和肥胖比率增加,尤其是蘋果型肥胖,腹部明顯脂肪過多,易伴隨胰島素阻抗性出現。林惠文指出,黑色棘皮症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警訊,唯有利用飲食與運動等生活型態的調整來降低體重或減少腰圍,才不會惡化成第二型糖尿病。 一位50多歲女子陪父親就診時,跟醫師提到自己鼠蹊部皮膚變得非常粗糙和暗沉,擔心得了皮膚病或其他疾病。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詢問後,發現患者體型肥胖(BMI>35),最近食欲旺盛,但體重卻在半年內下降5公斤,近兩個月鼠蹊部皮膚也逐漸變粗糙、變黑。 林軒任檢查後發現,女子除了鼠蹊部外,頸部跟腋窩也明顯顏色較深、皮膚較粗糙,由外觀懷疑可能是黑色棘皮症,加上有糖尿病症狀(食欲佳但體重下降),因此建議她詳細檢查,結果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3.2%,為新診斷的糖尿病。 控制飲食 每周5天中等運動 近期醫學研究,認為改善胰島素阻抗性較有用的是低醣飲食、運動。適量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與其他優質蛋白質的原型食物,減少高糖、高油、高鹽分的加工食品;每周5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例如走路、騎腳踏車通勤,多爬樓梯等,且應減少久坐。上述女病患使用糖尿病藥物降低血糖,並減重減少胰島素阻抗,積極飲食控制輔以運動,半年內糖化血色素達標,粗黑的皮膚也好轉,最後黑色棘皮症完全消失。 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體重過重(BMI>25)且出現黑色棘皮症者,必須接受血糖檢查。體重過重的兒童,若出現黑色棘皮症,且合併下述3項其中1項:糖尿病家族史、特殊族群(如亞裔美國人、拉丁人、太平洋島民等)、母親有妊娠糖尿病者,也必須接受血糖檢查。

MORE

為減輕高溫影響 身體易感疲倦

【本報綜合報導】本月氣溫飆升,創下地球上最熱的紀錄,同時也消耗了人們的體力。當人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時,會觸發心臟、大腦、皮膚和肌肉的一系列生理過程,讓人身心俱疲。 日前刊登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的一篇文章,解說了「為什麼高溫天氣會感到疲倦?」美國波士頓的MGB醫療中心運動心臟病專家沃斯菲說:「疲倦是身體告訴我們『該休息了!』的一種方式。」而減輕高溫影響的一種方法是,減少身體活動。 她補充說,儘管人們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極熱或極寒天氣,但人體的耐熱力通常不如耐寒力。極高的體溫會對器官造成重大損害或使其衰竭,而當核心體溫較低時,人體器官功能可能會下降,但更容易恢復。 在酷熱的日子裡,人們感到疲倦的另一原因是:睡不好。202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氣溫每升高一度,人們的睡眠時間就會減少一些。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邁納說,當夜間室外溫度超過10℃時,每升高1℃,人們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就會減少37秒。

MORE
/17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