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538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36 談徒眾調派 3-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擴大心量,以天下為念,這樣無論到哪裡都是自己的。圖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大佛。圖/資料照片
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因此想對你們做一些了解,以便幫助大家在佛光山找到自己的定位。雖然出家已經是一個目標,但還是會有一些大目標。佛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裡面有教育、文化、慈善,有國際的、有本土的,有法務的、弘講的、唱誦的,有辦事的、有行政的弘法事業……而你們在語言上能有傑出的成就,已經是為人生譜下一個很美好的樂章,接下來就要靠眾緣所成,如何雕塑以增添多采多姿的面貌了。 圖/取自網路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學生開示
時間:2005年2月15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法堂會議室


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因此想對你們做一些了解,以便幫助大家在佛光山找到自己的定位。雖然出家已經是一個目標,但還是會有一些大目標。佛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裡面有教育、文化、慈善,有國際的、有本土的,有法務的、弘講的、唱誦的,有辦事的、有行政的弘法事業……而你們在語言上能有傑出的成就,已經是為人生譜下一個很美好的樂章,接下來就要靠眾緣所成,如何雕塑以增添多采多姿的面貌了。
今天的座談主要是想幫助大家,各位一定要真正讓我了解,才不致錯用了人才。本來是適合這種角色的,卻因為不夠了解而錯把你擺到那種角色,很可惜!對於人生,我不想辜負任何一個人,希望讓每一個人都有美好的未來。所以對我講話不能有一點飄浮不定的言論,否則欺騙了自己,是很可惜的。我曾經自豪的說,破銅爛鐵我也能把它訓練成鋼,何況你們不是破銅爛鐵,你們是佛光山最優秀、最有希望的未來人才,怎麼能不好好的用你們呢?
有時候,人也不要太執著自己的想法,要能改變。時代在變,人的緣分、命運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的啊!無常就是一個變化的人生,窮則變,變則通,不能老是「我要怎麼樣、我想怎麼樣」,緣分是由不得你的啊!要能了解時勢所趨。比方說,你們要想的是常住需要什麼?我要讓常住了解,讓常住知道怎麼安排我,常住一定有宏觀、所安排的路一定很寬廣、所想的一定很周全。常住裡許多的長老、職事、掌權的人、代表的人物,必定能協助你。或者有時候,別人所講不盡如你的意,但是你也應該想想「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那都是經驗的話,為什麼不聽呢?
我認為語言可以分幾等人才。上等的能著書立說、能精通東西方文化、佛學,有思想、有見解、語言流利、能讀、能寫、能講,但是這不容易做到。做不成頂級的人物也不要緊,何況要做頂級的人物,除了才華、能力,還要有緣分,沒有緣分、懷才不遇的人也多的是,不必抱著太多的期望,好比我的老二哲學,不必做最優秀的、最傑出的,但總應該要做中等的。什麼是中等的?中等的能參與翻譯、參加會議、和人深談問題、與人交流、能為常住增光、能為自己爭取到一點讚美和榮譽。
學習語言也不一定要分上等、中等,就算是下等的,也不是說人格上就有缺失了。我沒偷、沒搶,只是語言不好,你會看不起我嗎?不會,因為我在人格上沒有差錯。什麼叫做下等的呢?就是可以看懂一封信、看懂一本書的大意;有人來了,能代表常住和他談話、寒暄,所以,能溝通只算是下等的。當然,如果你在語言上連下等都達不到,像我就是沒有等的,也沒有關係,畢竟學習語言是需要下苦功、有天分的,我覺得可以隨順因緣。不過我還是可以在別處有所成就的,好比在佛學上、在做人處事上多下工夫。
一個人要有理想,至於做不做得到沒有關係,因為人是一直在變化的。好比孔子集合學生,說道:「盍各言爾志?」說說你的志願是什麼?
過去黃埔軍校剛開辦的時候,因為正逢國家需要人才,一些青年才剛入學三個月,就當上連長、營長,一旦當上軍官當然就要會帶領,但是他們都才剛入學,又能學到什麼東西呢?立正、稍息的動作,在軍隊裡少說也要經過幾年的訓練才會做得好。同樣的,在佛學院的學習,三個月就要能做老師、做職事。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你有多少的本領,等到做事以後,再慢慢學、慢慢磨。一個排班、一個合掌、一個禮拜、一個走路,如果沒有學個幾年,哪裡能如法?就像跳舞,肢體要能柔軟,心地要很柔善,需要好幾年才能學會。一個走路,除了每天過堂的時候,走來走去、走來走去,還要能用心,走了幾年之後才能走得像樣。像我在宜蘭的時候,只要一走路,大家都會跑出來看。
你們要立大志、發大心,度量要廣大,不要老是在人我是非上斤斤計較,「哎喲!哪一句話、哪一件事不公平!」你想要有成就,就要能接受委屈,就算是不公平,也要從不公平裡將心平衡,才會有所進步。倘若你一直計較不公平,那就永遠都不公平了。
你們讀英文,最好是讀「理」,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在學部裡慢慢讀。英文是在日常生活裡學習的,是在接觸中學習的,是要投身於社會裡學習的,尤其在華語的圈子裡,講英文的時間又能有多少,可以學的好嗎?再說,有的人一和香港接觸,就想回香港;和美國接觸,就想到美國;和澳洲接觸就想到澳洲。可見你們的心量很小,並沒有以天下為念。香港、美國、澳洲哪裡是我的?天下才是我的,更何況將來我的因緣在哪裡是不一定的啊!
像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跟隨我五十幾年,沒有哪一個人是他們的死幫,更不會說我要跟隨某一個人,一切都是聽從常住的安排。現在,你們慢慢地在分,分我將來想要跟隨哪一個人做事,如此只會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我的意思是,你們先預做了選擇,路就走小了;最好能哪裡都是我的,我都應該要接觸;我要有平等心,多方學習,多少年後才有條件選擇。
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想出國嗎?其實佛光山沒有「出國」這回事,不管到哪裡都是佛光山,美國是佛光山,澳洲也是佛光山,佛光山在哪裡,我就到哪裡。假如我問各位想到美國嗎?想到澳洲嗎?想到歐洲嗎?或許沒人敢講。但是你不敢講,常住也不敢叫你去,為什麼呢?怕你去了之後不習慣,怕你才去了兩、三個月又要再回來,這在過去的例子裡有很多,他只是一時的想去而已。
過去有人曾經跟我說,他想到育幼院服務,我答應了,但是我要他再想一想:在育幼院裡照顧小孩,就要能做的像一位母親。半夜小孩子說要大便、肚子痛,你身為一個老師,能說不要大便、不要生病嗎?而且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要像育幼院的蕭碧涼老師這樣,一做幾十年是不簡單的呀!我這麼一講,再問一次:「有人要去育幼院嗎?」就沒有人敢說話了。好比做一位護士,很好做嗎?一個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倘若照顧不周,怎麼能做護士呢?世間上不管做什麼都不容易,尤其我們出家修道,行的是菩薩道,更不容易。不過,事實上也並不困難,路是一條,人是一個,心是一點。(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