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303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51 佛教與文學──與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對談 6-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白先勇先生:大師提到我們在推廣崑曲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那是因為崑曲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斷層。崑曲的流傳經過許許多多波折,危機很可能在民國初年就有,後來遇上文化大革命,又是一個很大的危機,致使中間有個很大的斷層。所以,如果這時候不去搶救它,很可能有失傳的危險。圖/黃華安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51

佛教與文學──與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對談 6-2

時間:2005年12月26日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如來殿

白先勇先生:大師提到我們在推廣崑曲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那是因為崑曲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斷層。崑曲的流傳經過許許多多波折,危機很可能在民國初年就有,後來遇上文化大革命,又是一個很大的危機,致使中間有個很大的斷層。所以,如果這時候不去搶救它,很可能有失傳的危險。
這種表演藝術是口傳心授的,如果那些老師傅們不在了,可能這樣具有高度價值的古典美學成就就會失傳了。我們中國文化有兩大遺憾,一個是宋詞的音樂失傳了,到今天都沒有人曉得宋詞的唱法。如果我們讓宋詞的音樂流傳下來,那麼中國音樂將是多麼豐富、多麼美;宋詞本身的詞句已經是那麼美了,加上音樂一定美得不得了。所以,我們這麼多詞牌的音樂沒有了,實在是一大遺憾。
另外,元朝時戲劇非常興盛,當時深深影響中國人民的一個劇種──元雜戲,到了今天卻沒有人會演了。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擁有這麼多資源,教育這麼普及,如果我們再不把崑曲保留下來,很可能會再遺失,那我覺得簡直是不可饒恕了。宋朝時沒有錄音器材,如果說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擁有這麼多資源的時候,我們還讓這麼寶貴的一種藝術消失掉的話,我覺得是我們這個民族一個很大的損失。
二○○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中國的崑曲是「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示世界最高文化機構認定我們這個民族所產生的高度美學成就的表演藝術,因此,我們自己身為中國人,如果不去搶救它、不去保存它,實在說不過去。我覺得這是一件責無旁貸的事。本來根本輪不到我來參加崑曲的搶救工作,應該是戲曲界來做的,可是我覺得等不及,不能眼睜睜看著它慢慢消失,因此我以一個愛好者的身分出來搶救。
剛剛大師提到崑曲面臨失傳的危險,我又有了另外一個想法。佛教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曾經一度遭受很大危機,但是卻成就了像大師這樣的高僧渡海來台,我想這可能也是佛教的一種因緣。佛教的高僧從中國大陸渡海來到台灣,又再將佛教傳回中國大陸,冥冥中是不是說我們中國的文化命不該絕?我想這是一種因緣際會。
崑曲搶救工作絕不是我一個人在做,在台灣有很多人投入,如在座的陳怡蓁小姐現在也加入了。這幾年,台灣有很多崑曲義工積極在保存崑曲,要讓它再回到中國大陸去,我想這跟大師再把佛教傳回中國大陸,可能是一樣的軌跡。請教大師,我們的文化走到這個程度,是否已經到了十字路口?
大師:講到這一點,白先生你比我有福氣,你在崑曲衰微的時候,已經回去大陸倡導復興崑曲,在大陸的校園裡演出好幾場的《牡丹亭》青春版,而我卻還沒有機會把佛法帶到大陸,還沒能做幾十場的講演啊!不過我會努力。
說到崑曲,有一本書叫做《歸元鏡》,是崑曲的劇本,這本書現在失傳了。在白先生還沒和我對談前,我有一個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的徒弟依淳法師,如獲至寶般發現了這本《歸元鏡》,於是他就把崑曲的歷史掌故告訴我。
我也才知道崑曲是中國的戲劇之祖,甚至才懂得崑曲從上海崑山(現在台商集聚的地方)傳到浙江叫做「越劇」,傳到四川去就叫「川劇」,傳到湖南叫「湘劇」,傳到北京才有「京劇」。所以,京劇應該要以崑曲為老祖!(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