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禮尚往來好美德

THE MERIT TIMES
文/劉洪貞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劉洪貞

記得,從我四、五歲懂事開始,父母就教我要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好,且要伺機給予回報。

然而我家家徒四壁,父母是種田的,沒有什麼貴重的禮物,可以轉送親友,只好送最粗俗的自家農產品,聊表謝意。

家裡孩子多,難免有病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媽媽會找親友借貸。我們曾向叔婆借一百元繳學費;曾向三嬸借過好多次的二十元,帶小弟去看百日咳;有一年我和大弟同時得了瘧疾沒有食欲,是鄰居那位喪偶的伯母,給了我們兩小塊鹹魚,才讓我們吃下一點稀飯……

媽媽為了感謝她們的雪中送炭,玉米成熟時煮一大鍋,每家送幾條嘗鮮。蓮霧或芒果成熟時,也要這麼做,最重要的是,要選最好的送出門,較小顆或蛀蟲咬過的,就留著自家吃。

有幾次好想問媽媽,為什麼自家都吃最不好的?而我一直未開口,因為我知道她承擔很沉重的人情壓力,而又沒能力買禮物送人,這是她最好的選擇了。

由於從小就看媽媽,以最卑微卻是最誠摯的方式在處理人情世故,讓親友間的好感情數十年始終不變。婚後,我也依媽媽的方式,以薄禮向長輩問候和關懷。

和親人是這樣互動,和鄰居亦如是。我在市場做生意,經常受惠隔壁攤的贈送。前兩天賣地瓜的大叔,送我一大袋地瓜,我拿回家後就分享鄰居,請他們幫我解決問題。地瓜如此,橘子、芭樂和容易腐壞的葉菜類,也是比照辦理,就是怕暴殄天物。

我常分享,鄰居們也一樣,去旅遊也會幫我帶回土產。左鄰右舍多了這樣的往來,感覺親如家人。

禮尚往來是好美德,大家善用它維繫情感,是值得傳承延續的。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