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 3年爆增10萬人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外送人員短短3年暴增10萬人。 圖/台中市議員陳清龍競選總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19年全台外送員人數4萬5000人,隔年攀升至8萬7000人,2021年更來到10萬2000人,2022年持續飆升至14萬5000人。外送員數量快速增長,無論正職或兼職,短短3年間暴增了10萬人。不過部分產業卻找不到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大缺工潮」。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近年外送員數量快速增加,主要有3大原因,除了低薪環境導致不少正職工作者必須兼做外送,或完全以外送為主要工作外;第2是疫情影響導致消費型態改變,民眾愈來愈依賴外送;第3個原因則是年輕人對工作型態的偏好已改變。

排擠穩定工作 不利職涯發展

辛炳隆提到,外送的好處是工時自主性很高,多接單就多跑,不想接就少跑,而工時自主性又是現在年輕人非常在意的,不見得是多工時,但是工時可以自己決定,使得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外送員行列,也讓許多公司苦惱找不到新人。

辛炳隆表示,長期來說,外送員數量持續攀升,絕對弊多於利。對個人來講,除了人力資本累積起來沒有效果,也沒有意義外,現實的是,年輕可以多跑,如果年紀大了怎麼辦?對職涯發展不見得有利。

另外,外送員數量增加,自然會排擠到一般正常工作,代表穩定的工作樣態愈來愈少,而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就業安全的問題。

為吸引新血 企業調整工時

至於政府或企業主可以提出什麼解方?辛炳隆認為,「必須尊重每個人的職業選擇」,而政府必須要做的是,對新興的就業樣態,包括平台外送員的權益保障,除檢視既有社會保險和勞動權等,是否有辦法把這些新興樣態的勞工納進來,若沒有的話,就要設計一套機制來保障他們。

企業主則必須正視「青年就業偏好已改變」,企業若仍想要吸引年輕人的話,就必須在工作制度設計上進行調整,讓工時更有彈性,例如:可以遠距、居家工作等。據悉,已有些製造業廠商開始重新設計工作內容和工作制度,吸引年輕人投入。

此外,1111人力銀行網路事業群總經理張篆楷指出,「低薪」是癥結點,老闆們確實要正視這個問題,他建議,除提升企業體質外,也要營造「幸福企業」概念。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