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帳戶被盜 4月1日強化電支驗證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民眾電子支付帳戶遭詐騙集團冒名綁定銀行戶頭或信用卡,導致銀行帳戶裡的錢,一夕被搬空,引起外界關切;為了補漏洞,金管會要求銀行公會修改「電支安控基準」,4月1日起,民眾申請電支帳戶綁定時,電支機構身分確認程序中,需增加核驗申請人原留存在銀行或發卡行的手機號碼,確認申請人與帳戶所有人是同一人,以強化金融支付工具驗證措施。

民眾用電支帳戶可綁信用卡或銀行存款帳戶做付款,綁存款帳戶者還能做儲值、轉帳等用途。目前共有10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總使用者人數約2234萬人,等於全台平均每個人的手機至少有一個電支帳戶App。

截至今年1月底,用戶數前3大是街口支付、一卡通money和全支付;悠遊卡、全盈支付緊追在後,光是前5大市占就達78%,等於全台有近8成民眾手機的支付帳戶App,被這前5大電支機構攻占。

去年11月有民眾陳情,電支帳戶遭詐騙集團冒名綁定存款帳戶,導致一夕間銀行帳戶餘額幾乎歸零,還有民眾是銀行帳戶莫名變成了警示帳戶,質疑電支帳戶在綁定過程中有驗證漏洞。

目前民眾要開設電子支付帳戶,都是「實名制」,尤其是綁存款帳戶,需拍照上傳身分證、姓名、生日等,為何還會發生電支帳戶被詐騙集團偽冒盜用、再綁定銀行帳戶?

OTP驗證碼 搬空存款的漏洞

據銀行局了解,是詐騙集團已握有受害人基本資料,包括身分證影像、姓名、生日等個資,當電支帳戶綁定存款帳戶時,銀行會發一組OTP驗證碼到申請人手機。

最大漏洞是,當歹徒申請電支帳戶時,是設定自己的手機號、而非受害人的,而電支機構在身分確認程序核驗存款帳戶或信用卡時,並未再向銀行或發卡行做受害人原始手機確認,導致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歹徒順利拿到OTP驗證碼、鑽了電支帳戶綁定漏洞而搬空存款。

銀行公會這次修正「電支安控基準」,也放寬電支機構崁入第三方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如LINE App)時,除了查個資以及國內外小額匯兌,其餘業務崁入時,准許用較低的資安檢測標準,以提高被崁入的App業者與電支機構合作意願。也就是說,例如未來愛金卡(I-Cash)想與某家App業者合作,將I-Cash崁在該業者獨立的App時,除了查個資或做匯兌,其餘業務合作,該業者App的應用程式都不再需要符合高資安檢測標準。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