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展開書道心法的創作

THE MERIT TIMES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書道 圖/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大度 圖/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微笑 圖/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愛情 圖/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我承認,這是個「天地閉,賢人隱」的時空,在台灣,只要一談傳統文化,就會招來各種異樣的眼光。多年來,我在台灣講心學,儘管曾經運用磨課師(MOOCs)線上學習模式,拍攝「王陽明帶你打土匪」這門課,創下超過十二萬人修課的佳績,但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景象,社會對於探討心性議題,基本上抱持著冷漠的態度。

但,我常想,如果討論心性議題都變成一種禁忌,那我們社會常見關注心理學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家會注意到的事情,難道只是某些測試人性的實驗結果,藉此作為談資,又或者,當人心中有嚴重的痛苦經驗,才會想要請人來救治?但我們究竟該如何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關注並守護自己的心靈呢?

由形而上落回到形而下,這就是我重新提筆寫書法的因緣。這個因緣的起點,首先跟書法大師杜忠誥教授有關。

我曾經在我們東華大學舉辦「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的過程中跟杜教授結識,並相贈《王子精靈法則》這本書,沒想到快五百頁的著作,杜教授將其中每一頁都滿滿畫線,做著眉批與筆記,他說他將該書當作經典來閱讀,並告訴我應該把練書法這一件事,提高到可與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的儒家聖學心法並論的層次,意即這是個凝氣與聚氣的過程,學習重點在痛快與沉著的既相矛盾對立,卻又相統一和諧的旨標中,不斷調節修煉,從而自我完善而已,這番話開啟我每天認真寫書法的起點。

我會舉辦「書道心法:陳復教授心學書法首展」,就來自這種心境的呈現,「書法家」這三個字,對我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神聖意義,我這輩子都不需要跟人妄言自己是個書法家,但古來士人無不自然而然寫著書法,我是個研究中華文化的大學教授,寫書法本應該要被我視作「宇宙內事」與「己分內事」,作為心學家,長期從事相關工作這一事實,如何寫書法,將我平生體悟心學的「道」放置於書法的「術」中,這是我首度的實踐。

其實,幾乎在同一時間,今年過年前,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 GPT)的出現,使得我更意識到寫書法的重要性,我的書法作品幾乎都是這段時間所寫,算是我對危機年代的挑戰與回應。

二十五年來,我在帶領著儒家工夫團體,每天晨間與夜間,我都會引領大家祝禱與靜坐,祝禱過程需要有祝禱文,來讓自己面向心體做工夫,我每天都會寫百來字左右的短語,提供給大家作為祝禱的內容,如此持續數年的光陰,累積已經超過十萬字的內容,祝禱結束後,好些弟子或學生會將這些帶有祝福能量的文字廣發到各群組中,我的書法也就是在這個脈絡中衍生出來的作品。後來會寫這種正能量的書法,主要來自於我的知交廖慶華教授的鼓勵與啟發,我們甚至常在相互對話中寫著各自的短語與書法,交相輝映,並獲得很多人的熱情回應,廖教授對於我書法技術的無私指點,更讓我領會到同道比翼共行的深意。

因此,這個「書道心法:陳復教授心學書法首展」,只是我寫書法並跟大家相會的起點,如同我的著作重點在談智慧,我的書法同樣如此,只是使用的工具略有不同而已。我願意拋磚引玉,並希望有緣人能因我的書法獲得鼓舞。由於科技軟體的日新月異,大家不僅不再打字,甚至使用聲音來輸出文字,使得我們對於文字的筆感與觸感愈來愈單薄,這對於感知的深化開展實有不良的影響。期待我們都能放下各自童年時期錯誤的書法教育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開始自由拿起筆來,把全副精神貫注到紙面畫幅的點畫排列構築過程中,這對於調節我們每天緊張的生活狀態,應該是相當有益的事情。



展名:【書道心法‧陳復教授心學書法首展】

展期:3月23日至3月31日

展地:國立東華大學東湖樂閣

開幕典禮:3月23日下午2點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