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3C變義肢 肯亞兄弟造福身障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蓋圖(左)與基烏那以廢棄的3C零件,打造電動義肢。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統計,肯亞有超過100萬的殘疾人士,有許多人因小兒麻痺症、意外事故失去了四肢,但當地居民經濟狀況普遍不佳,無力負擔義肢的高昂費用;見到此情況,當地有對表兄弟大衛.蓋圖(David Gathu)與摩西.基烏那(Moses Kiuna)利用廢棄的3C產品,打造許多「拼裝版」發明,甚至自學義肢設計,打造平價義肢,造福肯亞身障人士。

同學行動不便 燃起助人心願

基烏那說:「我們注意到肯亞自國外進口的義肢非常昂貴,所以我們捫心自問,『該如何解決問題?』」他們在垃圾掩埋場找到了答案,利用撿來的電子產品,打造出頭戴式的接收器,它可以蒐集使用者大腦傳遞的訊號,並轉換成電流,讓機械手臂動起來。

法新社報導,世界有許多人需要義肢,但義肢造價高昂,只有10%的人能夠負擔;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無力支付義肢開銷的身障人士,身體負擔會因此更加沉重。

蓋圖表示,「我們看到身障人士面對許多的困難與折磨,希望讓他們感覺不到自身的障礙。」這項動機在2009年萌芽,當年有名同學先天沒有手,不忍見到同學在寫字、吃飯,或是其他孩子能輕鬆完成的事上苦苦掙扎,讓蓋圖與基烏那產生研發輔助技術的心願。他們第1個義肢,是在2012年為鄰居量身訂做。

儘管因學費高昂,蓋圖17歲時退學、基烏那大學肄業,但他們對學習的渴望並未消退,他們把祖母舊穀倉改造成實驗室,除了四處蒐集來的材料,也有許多科學書籍,還有人體解剖學、元素周期表等海報,蓋圖表示:「我們以書籍和醫師的說明,自學神經生理學。」

他們開發的機器人義肢,其功能類似於人手,該裝置可戴在頭部和背部,接收器可促進肩部、肘部和手腕活動,還可以讓機械手臂手上下移動、抓住和鬆開物品、開關門等簡單任務。

然而,蓋圖表示,機器人的動作因製造材料受到限制,他認為,他們可以用合適的材料製造出更耐用、更時尚、更靈活的設備,目前仍在完善該設備,但缺乏資金一直是個挑戰。

回收電子垃圾 省資金又環保 

「人們扔掉了很多對環境有害的東西,只是因為它們發動不了」,蓋圖指出,如果電子產品無法運作,可能只是一個零件有問題,但所有其他組件仍可以運作。」

「他們把它扔掉,我們撿起來用」,蓋圖與基烏那時常到垃圾場「尋寶」,他們的創新研究,沒有經濟上的支持,所以透過撿塑膠、電線、舊電腦主板、LED燈、風扇、電源裝置等,蓋圖說,「這樣我們就不用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材料,也可以解決電子垃圾問題。」

新冠疫情爆發時,他們曾打造一個利用紅外線消毒鈔票的裝置,後來又研發一台能將氧氣轉換為電能的綠能發電機,應對氣候變遷;這對表兄弟每個月都會到3所學校演講,以他們的經歷鼓勵學童勇於創新、走出自己的道路。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