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絲路花雨 3800餘場、500萬觀眾的祕訣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王博、王紫軒、郎兵兵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二○一五年,走進中國民航大學。圖/新華社
2013年2月27日,舞蹈演員陳晨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演出舞劇《絲路花雨》。圖/新華社
二○二三年,甘肅省歌舞劇院的演員在烏魯木齊京劇院表演。圖/新華社
2023年,演員在甘肅黃河劇院表演舞劇《絲路花雨》。圖/新華社
2012年,在日本東京東急文化村果園劇場演出。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博、王紫軒、郎兵兵

二○二三年春,北京。

當國家大劇院歌劇廳的巨幕徐徐拉開,台上的康琦驚呆了。

「三層的觀眾席看過去黑壓壓的,座無虛席。」作為舞劇《絲路花雨》主要角色「英娘」的扮演者,康琦參加過的演出不下百場,但現場觀眾的熱忱仍令她始料未及。「這是經典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康琦已是《絲路花雨》的第二十一位「英娘」。這一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以絲綢之路和平與友誼為主題,博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藝術的舞劇,一九七九年首度面世,傳承至今。舞劇已先後在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三千八百餘場,觀眾超過五百萬人次,被譽為「中國舞劇的里程碑」。

四十四歲的《絲路花雨》「復活」了千年敦煌,讓深沉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遠播海外。

舞自敦煌而來

一九七七年,甘肅敦煌。

八十三歲的編導朱江依舊記得四十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壁畫中舞者的模樣。搖曳的身姿、飄逸的裙裾、曼妙的素手……美不勝收,瑰麗奇絕。無數次的凝視之後,《絲路花雨》自壁畫中「飛出」。

《絲路花雨》源自一次偶然。一九七七年,甘肅省歌舞團(現甘肅省歌舞劇院)的創作團隊正在排練匯演劇目《驕楊頌》。時任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陳舜瑤提出了新的想法。她建議,不如將目光投向甘肅河西大漠深處的「藝術富礦」︱︱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偏居沙海,在絲路古道上卻是群星閃耀之地。她見證了文明文化的交融交匯,記錄了中華文化的盛大輝煌。

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無數僧侶信徒、工匠畫師攀壁造窟,融合漢民族藝術與多民族文化、歐亞文化,「刻錄」在數目龐大的建築、壁畫、彩塑、文獻中。其中,壁畫裡上迄北涼下至元代的豐富樂舞形象,正等待新的詮釋和演繹。

是年十一月起,甘肅省歌舞團先後派出七批編創人員趕赴敦煌,著手劇本創作和舞蹈素材收集。

敦煌學者段文杰在《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段文杰回憶錄》一書中回憶:「一九七七年冬季,甘肅省歌舞團的表演藝術家們來到莫高窟,說是為了創作一部表現絲綢之路昔日輝煌的舞劇,希望從敦煌石窟藝術中得到靈感和啟示。我覺得他們這個想法很好,就熱心地帶領他們參觀洞窟並講解壁畫內容……」

孕生經典舞姿

「起床咯,看洞子咯!」

段文杰濃重的「川味」吆喝,清晰鐫刻在甘肅省歌舞團編創者們的記憶裡。朱江等人回憶,在敦煌的日子,每個清晨,他們都會跟隨段文杰、史葦湘等敦煌守護者們,擠上通往洞窟的羊腸小道,踏入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

莫高窟南區四百九十二個洞窟,幾乎窟窟都有舞蹈形象。憑欄奏樂的天宮伎樂、自由揮灑的飛天伎樂、靈動婀娜的經變畫伎樂,留下不同時期舞蹈藝術交流的印記。在這裡,胡旋舞、胡騰舞等不同舞種異彩紛呈,忽而豪邁粗獷,忽而曼妙舒展,蹁躚間突破了中原舞蹈的條框。

「浩如煙海、前所未見!」編導們的創作熱情被激活了。他們日臨畫山,夜潛書海,在一兩個月時間裡遊歷了上百個洞窟,查閱了數百萬字資料,在四點五萬四餘平方公尺的壁畫中尋覓「活化」敦煌的密碼。

勾腳、送胯、扭腰,一顰、一笑、一抬手、一低眉,舞者的眼神、手勢、體態都是他們的素材。看得多了,一閉上眼,壁畫上的舞姿如走馬燈般從眼前掠過,不覺眼花繚亂。

於是他們請教段文杰:敦煌伎樂中,哪一個舞蹈動作最典型?段文杰答:應是一百一十二窟的反彈琵琶舞姿最有代表性。

反彈琵琶是敦煌壁畫中的經典形象,在唐、五代、宋時期的壁畫中現身五十多次。一百一十二窟的反彈琵琶形象出自中唐時期,舞姿形態、組合形式更加豐富。一番琢磨,舞劇中經典的反彈琵琶造型就此誕生。



經典正青春 B站「圈粉」1億多

二○二三年春節假期,北京。

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裡,當絲綢之路畫卷徐徐鋪展,敦煌文化勝景呈現,沉浸在歷史長卷中的現場觀眾掌聲雷動。演出最後一日,演員謝幕六次,觀眾仍不願離開。

李金江說,此次國家大劇院五場演出,一萬一千多張票全部售出,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演出開始前,仍有觀眾來電詢問購票事宜。

更讓李金江欣喜的,是舞劇的演出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我站在入口處觀察,發現六成都是年輕人進場觀看。」李金江說。

打造絕美視覺盛宴

二○一五年至二○二一年,在「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推動下,《絲路花雨》走進北京、天津、福建、廣東、浙江、江蘇、雲南、四川等十七個省、市的七十八所大學演出八十場,反響熱烈。

二○二一年十一月,在河南衛視與嗶哩嗶哩等平台聯合出品的舞蹈節目《舞千年》第三期中,甘肅省歌舞劇院出演的《絲路花雨》精采片段,成功在年輕網民活躍的B站「圈粉」一億多。有網民評論:「觀天宮之舞,看敦煌壁畫,場面太壯觀,打造了絕美的視覺盛宴!中國真不愧是積攢了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大國,心底自豪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成就敦煌舞教學體系

發端於《絲路花雨》的全新舞蹈流派︱︱敦煌舞,也在傳承發揚中展露出勃勃生機。

八十八歲的高金榮是敦煌舞教學體系的創始人。受《絲路花雨》展演的啟迪,她將一生投入敦煌舞研究和教學。

一九八○年,高金榮編纂了《敦煌舞教學大綱》,並於當年招收了第一屆敦煌舞班學生。教學實踐中,她開創了包括呼吸、手姿、手臂、單腳形態和琵琶道具組合在內的舞姿訓練課,編導了《敦煌夢幻》、《極樂敦煌》等組舞以及教學劇目《千手觀音》、《妙音反彈》、《大飛天》、《歡騰伎樂》、《莫高女神》等,再一次「活化」了敦煌壁畫,形成了完備的敦煌舞教學體系。

如今,敦煌舞已成為中國古典舞流派之一,高金榮培養的千餘名敦煌「文化使者」,遍布大陸藝術院校和院團。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