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動物黑嚕嚕?

THE MERIT TIMES
文/江明麗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圖/樹下繪本
正常和黑色變體的胡椒蛾,其中深色飛蛾,會在被煤煙覆蓋的樹木汙染地區生活得更好。圖/樹下繪本
文/江明麗 

天生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外貌形象,每一個動物群體以相同的遺傳基因延續生命,長頸鹿有高長的脖子方便吃到樹上的嫩葉,也靠這個特徵求偶;森林之王獅子土棕的身軀與棕黑色叢毛令人印象深刻;梅花鹿獨有的黃底白斑毛色,也被卡通動漫作者模擬得淋漓盡致。

基因突變 成黑化症



因為對這些動物群像有既定的畫面,因此大家都認為他們天生就該是這樣的樣貌,但是,自然界有種種原因會產生例外,其中以毛皮顏色變種最常見,就有許多研究觀察,在世界各地出現了黑獅子、黑企鵝、黑豹甚至黑色的鱷魚等等,這便是所謂的動物界的「黑化現象」,如同白化症,全都是因為基因突變的影響改變了既有的DNA鏈接,造成大群體之中有極低百分比的黑化症動物數量。

黑化症的發生,在於動物體內染色體遺傳基因突變,發生黑色素增生現象,黑色色素隨著年紀增長沉澱,也就是所謂的「假性黑化症」。一般的哺乳動物的體內黑素細胞可以分泌包括黃色、紅色、棕色、黑色等色素,這個決定了動物的皮膚與毛髮顏色,如果黑色素過多,就會產生通體黝黑,像在黑煤炭泥滾過一遍似的,這個條件造成的原因,也必須先排除動物本身就是黑色體的因素。

烏漆墨黑 辨識不易



比起常見的白化症現象,世界上的黑化症動物數量不多,但也因為稀有,吸引一些研究人員的注意,根據國家地理頻道的資訊,目前可發現的黑化症動物包括有美洲豹突變成的黑豹,原本是粉白色的火烈鳥出現全黑的火烈鳥,灰松鼠在黑化症的影響下也突變成黑松鼠等等,另外諸如長頸鹿、梅花鹿、獅子、蜥蜴等等,也發現有黑化的蹤影。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西馬尼烏雞,原產於印尼爪哇,因為全身除了血液之外,包括骨頭都是黑色的,屬於早期變種的禽類,因為獨特,也被暱稱為藍寶堅尼雞,台灣有養雞場飼養,販售價格高,可達每隻新台幣7萬元左右。另外生態觀察者也發現南極國王企鵝群中有全黑企鵝的蹤影。原本的企鵝是背黑肚白的身體特徵,有黑化症的企鵝連肚腹區域也都是黑的,站在白晃晃的企鵝群中非常明顯。

是保護色

抑或淪危?



而被當成寵物養的藪貓長得像獵豹,最大的特徵是一對又高又圓的耳朵,是原產於非洲的中型貓科動物,皮毛類似美洲豹,棕黃身體帶黑斑點,黑化症藪貓全身漆黑,就有攝影師在非洲的坦尚尼亞大草原發現過牠的蹤跡,飛快躍動彷彿奔馳的精靈。得了黑化症動物一般不會影響牠們的身體機能,有些甚至因此獲得絕佳的保護色,尤其是對一些需要在夜間覓食的動物們來說,黑色身體更有利於捕獲獵物,宛若身穿一件隱形的夜行衣,可說是造物主給的生命禮物。當然絕大部分還是身處危險之中,試想萬白叢中一點黑的景象,被天敵找到的機率變高,逃命的技巧就要更加勤練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