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熱烘烘

THE MERIT TIMES
文/江明麗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圖/yapei
文/江明麗 

你相信夏日泡溫泉能消暑嗎?不信也去泡泡看喔!說到溫泉,台灣處在歐亞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地殼運動頻繁,雖然地震多,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地質資源,溫泉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個溫泉可不是世界每個地方都有的。

地熱岩漿 板塊運動



那麼,溫泉是怎麼形成的呢?最大的源頭當然是永遠熱力四射的地球囉!別看高緯度國家在冬天的時候結冰落雪,在地球的中心可是個火燙燙的大爐子呢。如果把我們這顆藍色星球像切西瓜一樣剖開1/4,可以看到這顆球體有3個部分,由外而內分別是地殼(或地表)、地函還有地核,後兩者溫度非常高,約在2000到6000℃,且大部分呈現熔融狀態,就是地球散發熱能的來源,這是溫泉之所以產生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板塊運動,地球有7大岩石板塊,在泰雅族神話裡如同一尾尾會游動的鯉魚,當鯉魚動起來,就是板塊互相擠壓的時候,這些擠壓活動也會產生熱能,使得地下水加熱,溫泉就產生了。

就像大家都有煮開水的經驗,瓦斯打開,火一來水就會順勢燒滾,所以當地熱產生,藏在地底層的水持續加熱,因為壓力冒出地面,就是我們常說的湧泉。那麼這些溫泉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怎樣的熱水才可以被稱為溫泉呢?簡單來說,溫泉水的來源有雨水滲透到地下,以及原本就存在於地底儲水層的水量,地殼下的岩石土層顆粒粗細不同,造成有透水層與不透水層,地下水位在兩層中間,地底加熱產生蒸氣也形成壓力,一旦岩層有裂縫,加溫的地下水便會噴湧而上,由於靜水壓力差的作用,熱氣循環產生對流,泉水便不斷地湧出,也就是所謂的「溫泉露頭」。

離子成分 傳導熱能



就台灣的標準而言,這些水受到熱能作用產生超過30℃的時候,就是溫泉,熱能有兩種型態,一是火山岩漿產生的熱傳導,一種是最原始的地熱。

溫泉的界定非常嚴格,不是所有地表加熱的水都能稱為溫泉,每個國家對於溫泉的定義不同,以台灣來說,要從地下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的泉水,水溫超過30℃,而且泉質要符合多種條件才算合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含有一定成分的碳酸氫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氯離子等陰離子,當然溫泉當中不僅僅只有一種陰離子,這只是列舉的主要成分。

台灣島上幾個強調碳酸氫鹽泉、氯化物泉和硫酸鹽泉溫泉區,就是富含陰離子而做規範,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碳酸氫鹽泉,碳酸泉是富含碳酸氫離子的變質岩和沉積岩地層,與鈉、鎂、鈣、鉀等礦物質混合而形成,這種泉質占全台約80%以上。

知名的陽明山溫泉區比較特別,當地隸屬於大屯火山群溫泉,因為火山中的硫化物遇熱溶解在水中,因此成分是偏酸性的酸鹽氯化物泉。溫泉是來自於地心的禮物,適度的泡溫泉能讓身體放鬆且舒適,地熱更可以作為能源,為人類提供更多的便利,大家要多加珍惜。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