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農村缺工 勞部擬辦依親打工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農村缺工長年無解,有立委呼籲開放新住民「依親打工」,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依親打工不失為解決農業缺工的方法,將由農委會規畫類似打工度假方案,採國對國簽署協定試辦。農委會官員則說,初步是讓已在台灣生活、取得身分證或居留權的新住民,具備申請資格,不過因依親移工可能會增加失聯移工人數,目前還在跨部會討論中。

根據農委會統計,2021年主力農家有6.3%農戶缺工;若依經營業類別區分,農耕業有6.3%農戶缺工,畜牧業有6.6%農戶缺工,全年短缺常雇員工約4,800人次、臨時員工約8萬9千人次。農委會表示,2020年失聯移工轉而從事農業者,被查獲約達6000人。

移工增額 最快上半年實施

勞動部的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在3月時,已同意讓農業移工從原本6千人增額至1萬2千人,農業移工核配占比從35%放寬至本外勞比率1:1,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上路。不過有南部農會總幹事質疑,依親打工「名不正、言不順」,屆時勞健保、職災等權益保障該怎麼算?

農委會表示,2020年失聯移工轉而從事農業者,被查獲約達6000人。不過,農業雖已開放聘僱外籍移工,但主要經營人力仍以家庭成員為主,且家庭成員也可能兼職其他產業工作,依目前移工核配35%的規定(至少要2名本勞才能聘1名移工),部分農場仍無法聘僱移工,盼降低門檻為本外勞比1:1,亦即1名本勞就可聘1名移工。

實際上,為增添農村勞動力,農委會曾在2018年開放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4個新南向國家青年,來台度假打工,當時預計各國開放200人。不過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說,來台青年興趣不高,所以改為外國青農來台農業實習計畫,偏向兩國交流性質,每年名額約50名。

陳怡任表示,依親打工是針對已在台灣有身分證或居留權的新住民親屬,讓他們依親來台時,可短暫從事農業工作,跟所謂的產業移工、社福類移工完全不同,也跟農委會先前推動的度假打工不同。

管理層面 仍需設計配套

美濃鎮農會總幹事鐘清輝表示,農會曾提過依親打工的想法,當時理由是移工到農村工作,人生地不熟,若是依親來台,相對有歸屬感,比較不容易逃逸,但勞動部3月已同意提高農業移工名額,能透過正常管道添補人力,何必再用依親?「依親打工是依親來台,也不算是真正的工作,誰要負責管理?」勞健保、職災保險等可能也還需要特別設計配套。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蔡孟良說,依親打工走的不是移工引進程序,而是讓依親簽證也具備工作許可,勞動部不反對依親打工,但確實涉及如何落實管理的問題。

此外,對於農委會去年曾發文給各級農會,鼓勵農民假日舉辦「休閒活動」,提供移工休假時「農事體驗」,挨批政府帶頭鼓勵非法打工,陳怡任說,農事體驗的移工就是純粹體驗,不是工作,農委會未特別統計參與體驗的移工人數。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