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萬公里供水管線 全靠 80 人聽診抓漏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62觀看次
白天車流量大、噪音多,檢漏員通常在三更半夜出勤。圖/台水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走在路上,你我或許都未曾注意到道路下,有大量看不見的地下漏水;其實,台灣有一群人每天半夜出勤,戴著耳機、拿著聽診器穿梭在大街小巷,這些無名英雄就是台水公司的檢漏員。

全台供水管線長達5.9萬公里,巡檢員卻僅約80人,等於每人平均維護長達737公里的管線,至少可來回台北、高雄2趟;即使測漏水的周期是「兩年一巡」,耗費的體力、時間仍很可觀。

檢漏員戴耳機、拿聽筒、背著測漏機,邊走邊聽地面下的動靜,當水從破管處噴出,這些細微的聲響,就會透過儀器放大、濾波,經由耳機傳到檢漏員耳裡。

漏水聲會因水管內水壓高低、破洞大小、管線材質及漏水點的不同,千變萬化,還可能受到空調和瓦斯管線、車輛噪音等干擾;為了研判是否漏水,往往要一聽再聽,台水總經理李嘉榮說,「要學會這樣的技術,至少要培訓2~3年」。

由於白天是民眾的活動期間,因此檢漏員時常得在半夜出勤,夜晚上工,體力負荷大,難度和危險度都不小,且時數3小時起跳,就算氣喘吁吁,還是得集中注意力,不讓聽覺受到影響。

「過去檢漏人員都是直接到路上聽,實在很辛苦」,李嘉榮表示,現在的做法是進行「分區計量管網」,簡單來說,是將一個縣市分成上百個小區,每個小區裡會裝設流量計,監測流量和水壓,蒐集數據後,再和正常數值比對,判定該地供水是否有問題,接著派員到異常的地區探勘,讓檢漏員不必大海撈針。

近年為增加檢漏效率,除了聽音器、聽音棒,還增加噪音記錄器、兩點相關儀和多點相關儀,希望多點布設收集音頻,自動分析漏水位置。

不過,檢漏員短時間內仍無法被儀器取代,在智慧水表尚未普及前,仍須靠檢漏員的專業,一步一腳印找出漏水,確保水資源不被浪費。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