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陶瓷黏土

THE MERIT TIMES
文/京好手作
字級
收藏文章
47觀看次
圖/123RF
文/京好手作

我們知道陶、瓷器是由陶、瓷土經窯燒高溫後製成,但是有沒有想過陶、瓷土是怎麼形成的呢?

製陶原料 來自岩屑

地殼噴出的岩漿或熔岩冷卻凝固後,形成火成岩又稱岩漿岩,岩石被長時間的風化作用分解,風化的力量主要有水、風、冰河等,而三者同時藉著水進行著搬運和堆積的作用,在搬運中,岩屑被水研磨成最細的粉砂,當水無法負載岩屑時,岩屑就稍稍地掉落在河床上,而最細的粉砂則會被帶到最遠處堆積,這些粉砂就是製陶的原料:黏土。

岩石風化成黏土層而由於各地地質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各地風化黏土的母岩成分也有所不同,而黏土成分大部分是由岩石當中風化作用而成的礦物,完全分解為細微粉末的稱之為黏土,而風化不完全、半分解狀態的物質有陶石、蠟石等礦物成分複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黏土大致分為一次風化及二次風化,一次風化的黏土稱為「瓷土」,而經過兩次以上風化作用而成的黏土礦物,就稱為「陶土」。

一次風化黏土又稱為原生黏土,其形成與特色如下:岩石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作用,從長石分解成為黏土礦床,這種接近母岩的黏土,成分純度較高、耐火度高、顏色較白,俗稱為瓷土。可用來製作成瓷器。

而形成二次風化黏土的原因是:岩石經過風化分解之後透過自然或人為介入,如流水沖刷、堆積、搬動、泥沙不斷移動、碰撞、沉積,粒子較細,有機成分較多、可塑性高、顏色深而多樣,統稱陶土。

土礦區域 內外逢緣

接下來為各位介紹原土礦,台灣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良質高嶺土和白色瓷土,因此這二項原料多賴進口。

台灣的礦土分布:一般陶藝使用的泥土,來自下列幾個粘土礦區。

苗栗、新竹北埔鄉出礦坑間質粘土,屬中高溫陶土,色黃,可塑性大,含有多量氧化鐵,適合拉坏,手捏及灌漿。

北投安山岩、南勢角砂岩,中高溫陶土,色白,適合拉坏和手捏。

宜蘭及新竹關西土,色黑,適合拉坏,收縮率高。

南投國姓、魚池砂岩間質粘土,色灰白,高溫陶土,適合拉坏,含矽量高,約60%~70%。

金門島片麻岩基盤之高領土,色白,粘性大,可塑性高,雜質少。

一般來說,陶土與瓷土可以自由混合搭配使用在陶藝創作上使用的,這樣是不是更能了解陶藝家們最源頭的素材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