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火交響樂 陶瓷

THE MERIT TIMES
文/瑢瑢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圖/琪琪
圖/琪琪
圖/琪琪
文/瑢瑢

如果你曾經玩過捏陶,一定會對手中那塊灰撲撲的土,能夠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容器感到印象深刻。你會不會好奇,如果我們去公園挖一塊泥土,捏成碗盤,也可以用高溫燒成陶器嗎?究竟陶器是怎麼做出來的,陶器和瓷器,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人類很早就觀察到泥土的可塑性,而開始探索陶器的製作。不過,燒陶用的土可不是一般泥土,而是仔細挑選具有黏性的土質,經過充分攪拌、捶打、將土裡的空氣和雜質排出,才能開始捏塑和燒製。如果沒有經過「練土」,土料會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因為質地不均勻或含有空氣而爆裂。

千錘百鍊 得來不易

練過土之後的陶坯,還要經過塑形、素燒、上釉、釉燒幾個階段,才能變成美麗的陶器。塑形可以用手捏、條盤,也可以將陶坯放在旋轉的陶輪上,慢慢往外拉出想要的形狀,稱作拉坯。完成想要的形狀以後,將陶器放進窯內,以700~900℃進行素燒,就可以進行施釉。釉藥也是來自礦物,成分和玻璃相似,經過1200℃的高溫燒融後附著於陶器表面,能夠形成一層彩色半透明的薄膜,增加陶器的美觀和防水性。

很多人以為,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才有的產物。其實,早在距今2萬7000~3萬1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陶製品就已經被發明了。只不過,第一個的陶製品不是日常需用的器皿,而是一尊寬臀圓腹的女性雕塑,出土於捷克布爾諾南部下維斯特尼采村。而隨著世界各地的人類紛紛邁入農耕、畜牧的定居生活,為了有地方存放作物種子、牲畜飲水和吃不完的糧食,人們對於容器產生迫切的需求,陶器也才真正走入人類的生活中,成為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性文物。

瓷器則是中國人的發明,它的英文名稱就是「china」。原始的瓷器出現於商代,發展成熟於東漢,繁榮興盛於宋代,明清時期更全面進入黃金時代,青花瓷、粉彩瓷大量出口世界各地,深受各國喜愛。瓷器和陶器的差異主要在原料和燒製溫度:陶器使用的是陶土或黏土,燒製溫度在800~1250℃之間,而瓷器則使用磁石或高嶺土,以1200℃以上的高溫燒製。相較於陶器,瓷器的坯體顏色更白、更薄、更防水,製作難度也更高。

精密陶瓷 明日之星

自從19世紀發明塑膠以來,陶瓷的重要性降低不少。然而,陶瓷由於耐熱、保溫、耐酸鹼、不導電等特性,除了穩居杯盤餐具的首選材質,近年更被高科技產業看上,廣泛應用在電子、機械、醫學、航空各領域。經過特殊加工的精密陶瓷純度更高、更輕薄,還能透過摻入不同電價的元素,改變陶瓷絕緣體的特性,成為電容體或半導體。我們冬天穿的保暖發熱衣,有許多也都混紡了陶瓷材料,具有吸收可見光、轉化成紅外線再轉成熱能,提高溫度的功能。你說,陶瓷是不是很厲害呢?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