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薪傳〉的啟示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雲門舞集今年創辦五十周年,重要的活動是重演經典舞碼〈薪傳〉。雲門與〈薪傳〉,彷彿是台灣文化的典範,也是藝術創作的高峰,更是時代精神面貌的歷史記憶。

雲門創辦於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的一九七三年,當時的台灣,風雨飄搖,原本做為全中國代表的中華民國,失去了國際身分,人們產生自我認同的危機。人們質問:中華民國是什麼?它不再代表十億人的中國大陸,那麼在台灣的一千八百萬人又代表什麼?

這種自我認同的失落、信心的危機,貫穿了退出聯合國之後的台灣史。隨後的知識分子自覺運動、黨外運動、乃至民進黨的成立、台獨運動,都無法擺脫這個死結。幾十年下來,台灣依舊在這個迷失的認同裡打轉。

林懷民正是在這個時候,回台灣創辦雲門。他的中心思想即是「中國人要跳中國人自己的舞,跳給中國人看」。也就是在被國際所否定的時代,我們創作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文化,來自我肯定。在當時「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風氣之下,林懷民是逆著潮流的洄游者。

他剛開始創作的舞有〈寒食〉、〈白蛇〉、〈薪傳〉。〈寒食〉以介之推的故事為主軸,呈現堅毅不屈的靈魂。〈白蛇〉以中國古典文學為底蘊,呈現典雅的傳統美感。但到了〈薪傳〉,即一改優雅細緻的風格,採用了大膽勇敢而奔放肢體語言,刻畫先民渡海來台的偉大歷程。

我們必須向當年演出的雲門致敬。因為那仍是戒嚴時代,台灣史猶被視為禁忌,特別是在台灣先民的歷史資料缺乏,人們只能在口傳的歌謠、小說、戲曲裡去感受渡海來台的艱辛與苦難。而林懷民卻編出這樣震撼靈魂的舞。〈薪傳〉首演之際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也正是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的艱困時刻,許多人排隊,去美國辦事處辦移民手續。在那樣危疑動蕩的時局,林懷民以鼓聲震天代表風暴擊打,但怒吼而掙扎奮鬥的人,對抗海浪濤聲,以生命肉身抵抗萬頃巨浪。這樣大氣勢的勇敢舞作,從南部嘉義開始演出,再帶到台北,帶到台灣各地。從國父紀念館,到鄉鎮野台,這支舞不知感動了多少觀眾,特別是在南部鄉村的演出中,人們彷彿看見自己祖先的血汗而潸然淚下。

在那被國際社會所否定、失去自信心的危疑年代,〈薪傳〉無疑是一部尋根的史詩。它的堅毅與力量,鼓舞著失去信心的人,教人們重新找回渡海來台先民的勇氣,那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新天地的氣魄。毫無疑問的,當中華民國失去國際正當性的時候,文化上的自我認同要比政治認同更重要。而雲門所帶動的正是文化的覺醒與認同。

〈薪傳〉在台灣因此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它不僅是一支舞,更是向先民致敬,為內在失落的靈魂找到根底,為失去信心的人找回信念的生命之作。它克服了統獨政治立場的分歧、克服現實權力的考量,而是回到人的生命之本源,去凝視最初的生之勇氣。

對現在的台灣來說,重新演出的〈薪傳〉更具有不同的時代意義,特別在國際局勢的驚濤駭浪更加凶險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回歸根源,找回先民渡海的根底與勇氣。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