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泥塑技藝傳承人】胡錦偉 傳男不傳女 難以傳承下去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張健、李亞楠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胡錦偉正在為彩繪泥塑老虎上色。圖/新華社
胡錦偉設計的鳳翔泥塑文創產品。 圖/胡錦偉提供
文/記者張健、李亞楠

我們六營村被十里八鄉叫做「泥塑村」,從小生活在這裡,我一直覺得泥塑沒什麼稀奇的。家家戶戶都會做泥塑,我們家也不例外。上了大學之後,當我把家鄉的工藝品帶到同學面前時,他們徬彿見到了寶貝,表情特別誇張。後來,隨著我慢慢接觸到天津的泥人和年畫,對於家鄉鳳翔泥塑的價值有了全新認識。

我的父親胡新明是鳳翔泥塑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耳濡目染下,泥塑其實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就像發小一樣熟悉。臨近畢業時,我做了一個慎重的決定:回到家鄉,加入鳳翔泥塑傳承隊伍,將這項千年技藝傳承下去。

家人對於我的決定非常支持。我想,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從二○一八年至今,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鳳翔泥塑如何傳承?我又能為鳳翔泥塑做什麼?

善用自己的專業優勢

許多年輕人對於非遺的認識停留於博物館,覺得它們只是放在展櫃裡供人參觀的老物件。因此,要讓鳳翔泥塑傳承下去,就必須打破非遺與年輕人間的隔閡。不然,有朝一日,鳳翔泥塑等非遺技藝可能只剩下影像資料,被束之高閣了。

經過一番調研,我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切入,對鳳翔泥塑進行創新和調整。

首先,我對傳統泥塑的形象和造型比例進行了調整,結合現代流行元素,讓泥塑變得憨態可掬,更加可愛。

接著,我開闢了幾條新的生產線,以國潮風為引領,對一些經典的泥塑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在兼顧實用性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如圍巾、背包、眼罩等。我通常會在設計一款新的周邊產品後,製作幾個不同的版本讓身邊的朋友試用,根據他們的反饋對產品的各種細節進行調整,比如眼罩的材質、背包帶的長度等。

最後,我還嘗試開發以鳳翔泥塑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設計了很多體驗包和體驗材料。目前,清華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美院、武漢紡織學院都把我們這裡作為掛牌研學基地,有的老師帶學生來這裡一待就是一個月,最多一次我們一周接待了五個研學團隊。

靠政府支持遠遠不夠

從長遠來看,光靠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非遺保護必須找到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生機勃勃的發展之路。

一方面,非遺傳承人的理念要變。不能故步自封,囿於教條,比如有些老手藝人依然堅持傳男不傳女的思想,這往往會使手藝難以傳承下去。

另一方面,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我們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於非遺技藝形式、內容的創新並不會改變其本質。今天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非遺作品,很多都是過去人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或用品,我們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開始擁抱傳統文化,大學畢業後返鄉加入傳承大軍,引入創新思惟,讓非遺更年輕、更有活力。

當前,非遺傳承群體老齡化是比較嚴重的。年輕人的參與可以為非遺技藝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他們從同齡人的角度思考和設計,可以把產品帶入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