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四給的師父上人

THE MERIT TIMES
文/妙樂法師(佛光山南屏別院住持)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信眾恭迎星雲大師法駕南屏別院,妙樂法師(左)隨侍陪同。圖/佛光山南屏別院提供
文/妙樂法師(佛光山南屏別院住持)

家師星公上人於2023年2月5日捨報圓寂,於我,頓失人間依怙,無所適從。

我是個才智平庸又歷練不足的小徒弟,然而師父不嫌棄我笨拙、沒經驗,給予許多機會磨練與學習,當我手足無措時,師父以他的慈悲智慧、豐富閱歷,撥開我的迷惑,讓我站在他的肩膀,用更高闊的視野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於師父,我有著無盡的感恩與懷念,師父,我真的很想念您。





我領職的南屏別院位在高雄市左營區,距離佛光山僅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心性怯懦的我,凡規畫重要弘法活動一定回山請示他老人家,師父也常常不辭辛勞地到南屏給我鼓勵指導。如今,師父圓寂了,走在南屏的每一個角落,我這個傻徒弟四處想找回師父身影,還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在師父座前聆聽教誨。

對於南屏別院,一開始,師父就指示,要把南屏別院這座都市叢林定位為文教大樓,成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充電站。因此,教室內外的空間規畫非常重要,不要造成互相干擾,而又能暢所欲言的討論。尤其,師父還考量到現代人出門多以開車代步,囑我預留足夠的停車位,讓信徒來寺院共修、參加課程活動、滴水坊用餐,不用牽掛停車問題,安心學習。整個道場的建設,都要從「給人方便」的需求來規畫施設。

記得南屏別院落成後,師父有一次前來巡視,才抵達就招呼大家坐在一樓彌勒佛的中庭。他說,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少有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當場指示這個中庭要設備桌椅,給左鄰右舍及路過的人方便休憩暫歇,空間要歡喜給人用,才能發揮它的價值。師父輕鬆地和我們話家常,共享他人間佛教的理念,在大家開懷的笑聲中,我彷彿看到人們在縮小版的「南屏化城」穿梭、交流,暫時休息、充了電、加滿油之後,具備了信心再繼續往前。誠如師父所說「向前有路」。

師父的指導不斷地打破我對自己的設限,帶給我無限的想像力。例如,空間的使用要多元化,才能充分發揮弘法度眾的功能,所以,南屏別院八樓的大雄寶殿有別於一般傳統寺院的大殿只辦法會,它同時也是演藝廳。我相信師父,依止他的指導,我們邀請藝文界的團體前來演出,居然吸引了許多鄰里大眾、大小朋友走進佛門。在實踐中,我才逐步明白師父「真空能生萬有」的般若智慧,沒有框架、沒有局限,只有想方設法的要把佛法給大家,從中,扮演人與佛陀之間溝通的橋梁。





師父力行平等,視眾生如佛,全心全意,無止盡的供養,如同〈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所云:「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每次見到師父,他常常對我耳提面命:「都市的土地昂貴,一般住家居住都不容易了,家裡已經沒有空間再設佛堂,要讓信徒把南屏別院當成自家佛堂,隨時都開放給信徒來參拜。」

我平常深居寺院,無法深刻明了信徒對佛堂的渴望。因此,當我看到社會大眾利用上班前、中午休息或者下班後的時間,特地前來殿堂禮拜、靜坐,或誦讀經文、或訴說心情,大家臉上的微笑,演繹了「如以甘露灑,除熱得清涼」的法義。我對人間佛教的理解,對佛法的認識,都是經過了實踐,才明白師父為教、為人的心。

此外,師父一直都很關注和倡導終身學習,南屏別院人間大學的教室,師父希望教室除了具備上課的功能,還要放置佛教書籍,同時成為佛教的圖書館。他特別叮嚀要重視兒童教育,我依教奉行,在人間大學開設兒童課程,並且和學校合作,在寒暑假辦理免費的兒童營,並且預留偏鄉的名額,讓學童來這裡快樂學習。南屏別院也因此成為一所全家大小都可以讀書的學校、文化中心。

對於道場客房的設計,他更是體貼入微。還記得八十多歲高齡的師父前來關心工程時,看透我們只想著如何增加更多的住宿掛單空間,對於人心的需求並沒有太多著墨,他慎重的說:「現代人注重隱私,不喜歡和陌生人共住,要改成單人房。」師父在建設上,都是從大眾的需求著眼,而不是從數字的多少來看待事情,他教導我什麼是「隨順眾生」。

師父「以人為本,以眾為我」,在師父的人間淨土裡,是沒有邊界的,整個人間都是師父想照顧的對象。「民以食為天」,對於設置滴水坊以好吃的蔬食來接引大眾,師父的理想是「五十齋」(一份新台幣五十元),讓人人都能吃得起。因此,南屏別院的滴水坊,師父對我沒能落實他提倡「五十齋」感到很遺憾。當我跟師父報告,若是調降價格,會影響周圍小攤販的生意(他們也賣五十元一份),師父聽了之後,除了接受滴水坊現行的訂價,但又不放心的千叮嚀萬交待,一定要敦親睦鄰,千萬不可以影響附近商家的生計。





師父在《往事百語》裡提到,他和徒弟的關係是「三分師徒,七分道友」,他是這樣在和我們這些小徒弟相處。南屏別院佛光緣美術館「一筆字」常設展開幕當天,高雄市教育局長及各級學校校長都來到現場,嘉賓如雲,師父有事無法親臨現場,卻用他的書法每一筆一畫、一字一句來說法,整座道場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開幕式結束後,師父馬上來電關心情況如何。這樣細心親切的師徒之情,一直溫暖我心,師父就是這樣關愛著每個徒弟。

師父一生提倡「四給」,但師父何止「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他還給人佛法、給人安穩、給人無懼、給人親切、給人溫暖、給人因緣……無盡意的「給」。

佛陀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師父也是如此,不斷給人因緣,為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種下得度因緣。即使我這樣的笨徒弟,師父也不厭其煩地殷殷叮囑。自己何其有幸,能夠成為師父的徒弟,能親近這樣一位大善知識。

回顧家師點滴垂教,眼前一片模糊,只能就此擱筆。



(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5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