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像石雕 大堡礁珊瑚守衛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英國水下藝術家 泰勒在澳洲湯斯維爾海岸底下打造8個石雕人像,可用作培育新珊瑚的結構、幫助海洋生物繁衍生息,以及當成遊客、潛水員的消遣。圖/取自泰勒IG
法國紙雕藝術家 伊波利特細心的以雕琢、摺疊的手工方式,創造出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珊瑚礁紙雕。圖/取自網路
英國水下藝術家 泰勒在澳洲湯斯維爾海岸底下打造8個石雕人像,可用作培育新珊瑚的結構、幫助海洋生物繁衍生息,以及當成遊客、潛水員的消遣。圖/取自泰勒IG
日本纖維藝術家 楠本真理子以半透明布料打造出夢境般的海底世界,展現珊瑚美麗及脆弱的一面。圖/取自楠本真理子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珊瑚因為氣候變遷「熱」極生悲,珊瑚大規模白化的事件愈來愈頻繁,不少藝術家以作品呼籲世人重視珊瑚的存亡危機。英國水下藝術家泰勒 (Jason deCaires Taylor)為了復育大堡礁珊瑚,近日在澳洲湯斯維爾(Townsville)海岸外,創作8個人像石雕,重建海底生物的庇護所;此外,也有法國藝術家創作紙雕珊瑚、日本纖維藝術家則以半透明布料,打造飄逸輕柔的珊瑚,展現這個海洋生物的美麗及脆弱的一面。

泰勒不僅是藝術家,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潛水愛好者,他表示,自然珊瑚經常受到破壞,如海水溫度上升、海水酸度改變、農業化學的汙染等,大幅減少海洋生物的淒息處,「當我潛水時,我發現了人工珊瑚及它們的用途。如果我將藝術放置於海底,讓作品有其功能性(成為人工珊瑚),同時也富有藝術性的美感,那是多麼有趣的事!」

無毒水泥 最終融入海洋生態

他在創作中使用酸鹼值自然的水泥,杜絕有毒的化學物料,為海洋生物創造「新的家園」。他的作品在海水長期浸泡也會不斷產生變化,最後真正成為海洋生態的一部分。

這些人像石雕也有一些特徵,全部都合著眼睛,像在沉思、反省,「所有雕塑以真人倒模而成,合著眼睛除了是製作時為了保護真人的眼睛外,我也想讓人像呈現夢幻、永恆的特質」,他強調,這些人像石雕也是為了反映有血有肉的人類本質。

它們會經歷許多階段,首先是一層薄薄的藻類黏附在作品上;接著是無脊椎動物也來這裡定居;最後,硬珊瑚、軟珊瑚、魚類,以及所有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都會棲息在藝術品上和周圍。泰勒說:「它不斷進化。我從來不覺得它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總是處於一系列過程中。」

另外,這些雕塑可用作培育新珊瑚的結構、幫助海洋生物繁衍生息,也可作為遊客及潛水員的消遣,提供珊瑚受災地區喘息的機會。

除了水下雕塑,致力於珊瑚礁生態保育的法國紙雕藝術家伊波利特(Mlle Hipolyte),推出珊瑚紙雕藝術系列,傳達環境的重要性。她的代表作〈珊瑚博物館〉花費4個多月完成,經過細心的雕琢、摺疊,以全手工的方式打造出198公分寬、91公分高的彩色珊瑚礁,超現實主義風格完全展現出海洋中最原始最美麗的珊瑚礁生態。

紙雕、布料 呈現美麗珊瑚礁

日本纖維藝術家楠本真理子(Mariko Kusomoto),則以柔和色調、輕巧質地打造出夢境般的海底世界,包含半透明布料製成的珊瑚、海葵等,以及整片綿延的粉色珊瑚、青色海葵、微小魚群,令人眼睛一亮。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葡萄牙藝術家巴拉高(Vanessa Barragão),意識到不斷升高的海水溫度、工業汙染等,正一步步的威脅著她最熱愛的海洋,擅長運用再生原料、環保素材創作華麗掛毯的她,利用回收羊毛、棉、竹子等素材,編織作品〈白化珊瑚〉;另外一件作品〈活珊瑚〉,則利用粉彩色系的工廠廢棄紗線,呈現柔嫩海草、瑰麗珊瑚礁,創造一幅豐饒的海洋風景,希望喚醒大家對海洋生態的重視。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