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黑面聖母

THE MERIT TIMES
文/林一平
字級
收藏文章
69觀看次
立陶宛首都威爾紐斯曙光之門,背面牆上小禮拜堂安奉的黑面聖母瑪利亞畫像。圖/林一平
城門背面上層是一個小禮拜堂 圖/林一平
曙光之門正面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1年人間衛視曾經報導黑面觀音,引發我的興趣。關於黑面聖母,佛教、道教及基督教都有類似傳說,相當耐人尋味。

先談基督教。2014年我訪問立陶宛首都威爾紐斯,參觀了曙光之門(The Gate of Dawn;Aušros Vartai),見到一尊黑面聖母。這城門建於1503至1522年間,是守護維爾紐斯的九個城門之一。

十六世紀的城門往往會安置宗教性的文物以保佑城市及旅人。曙光之門是巴洛克及洛可可式的建築(圖一),進入城門後另一面牆上頭是一個小禮拜堂(圖二),安奉了黑面聖母瑪利亞畫像(圖三),立陶宛人鑿鑿有據的說,畫像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治療疾病。這是一幅十四世紀拜占庭風格的畫像,每次顯聖,信徒就為畫像添加裝飾,到了十七世紀時,祂全身穿金戴銀,只留下臉龐和雙手。這幅聖母像應該具有神蹟,因為維爾紐斯經過多次戰火,九個城門毀掉了八個,只有曙光之門安然無恙。天主教與東正教都有教徒特別來此朝聖禮拜。

聖母瑪利亞的皮膚顏色,西方學者有不少探討。我遊歷歐洲,在各地的天主教堂或東正教堂看到不少中古世紀時期製作的黑面聖母瑪利亞畫像(Black Madonna ),又稱為黑面處女(Black Virgin)。有人說聖母是黑人,有些人堅稱聖母是白人,只是年代久遠,因老化或蠟燭煙薰等因素,畫漆變暗。

黑面聖母瑪利亞出現在天主教和東正教國家,部分來自中東,高加索或非洲地區如埃及和衣索比亞。有些學者推測,深色皮膚的繪畫是由於基督教前的異教神被重新設想為黑面聖母瑪利亞形象,如非洲的希巴女王(Queen of Sheba)。

而在道教方面,台灣的媽祖雕像也有黑面、白面,以及金面三種不同態樣,這代表祂不同階段的修行。白面媽祖呈現祂青春少女的容貌,擁有凡人粉嫩的皮膚;泉州崇武島的媽祖是黑面,稱黑臉三媽,是不辭勞苦,救苦救難的形象;金面媽祖象徵媽祖得道成仙,因為金色是神明的色彩。

黑面聖母瑪利亞和黑面媽祖有一個相同推測都因香火鼎盛,長期奉祀而薰黑成為「香煙媽」。台南市大天后宮曾將媽祖神像的薰黑臉畫眉點唇,塗成金臉。

至於佛教方面。四川黃市有一尊滿臉漆黑的菩薩,名為黑臉觀音。竹北大興善寺也供奉有黑臉觀音。人間衛視的報導說到,地方人士只要提到黑面觀音的故事,就會對觀音護民的辛勞更加虔誠禮敬。宜蘭一寺廟裡的黑面觀音,有很多信徒前往朝拜瞻仰,除了是觀音的法相與一般粉色觀音不同,有一個民間流傳比較寫真的傳說,就是當地的河道旁有個渡船頭,黑面觀音是兩岸居民的守護者。

民間信仰中觀音菩薩一直都是普世救民的形象,原是以各種應化身護民的使者,研究黑面觀音可以追溯地方發展的脈絡。因此以觀音、媽祖及聖母的膚色,進行文化異同的比較,是很值得探討的民俗題目。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