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力 有多大?

THE MERIT TIMES
文/張瑞棋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張瑞棋 

1654年5月8日當天,神聖羅馬帝國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廣場萬頭鑽動,廣場左右兩邊各有15匹馬分列而立,好奇的群眾等著看來自易北河畔的馬德堡(Magdeburg)市長要變什麼把戲。

馬德堡市長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原本醉心於科學研究,但23年前馬德堡因戰火而幾成廢墟,3萬居民僅剩5000人倖存。他當年就是淪為戰俘,歷劫歸來後積極投入故鄉的重建工作,竟因此走上公職之路,已於8年前擔任市長。不過這期間他始終未荒廢原本的最愛,閒暇時仍從事科學研究。

164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托里切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用水銀氣壓計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並在水銀計上方製造出真空狀態。格里克得知此實驗後大受震撼,隨即也投入研究,而於165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幫浦。皇帝斐迪南三世對於他的研究深感興趣,於是邀請他來雷根斯堡,在皇室與議會成員面前演示,畢竟當時一般人根本難以想像何謂真空,對於大氣壓力也仍半信半疑。

半球實驗 轟動一時



格里克深知,單單複製托里切利這種桌上型的實驗不足以撼動人心、起懾服之效,因此他精心設計了一場大型實驗。他走到廣場中央,拿出兩個銅做的空心半球,球殼直徑約50公分。他將兩個半球合在一起,中間接合處放置一張浸了油的環形皮革以確保密合。接著用真空幫浦抽光銅球內的空氣,然後讓兩隊馬匹以相反方向拉這兩個合在一起的半球。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銅球竟聞風不動!就在群眾目瞪口呆,夾雜著竊竊私語之際,格里克上前打開銅球上的閥門,讓空氣跑進去後,用雙手輕輕將銅球分成兩半。

測量真空 研究空氣



就這樣,格里克不但展示了大氣壓力的存在,並且讓群眾見識其威力。這個「馬德堡半球實驗」與格里克本人因而聲名大噪,各地紛紛仿效其實驗;3年後波以耳(Robert Boyle)即因為受此實驗啟發,而找來虎克(Robert Hooke)打造抽真空的裝置以研究空氣,才發現著名的「波以耳定律」。

就科學普及教育的角度而言,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說是史上第一個以直觀的形式,向一般大眾呈現科學真理的實驗(伽利略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應該只是傳聞)。尤其它如此簡潔有力地展示了感官經驗之外的自然現象,更是難能可貴。下一個能做到這點並展現科學之美的要等到200年後的「傅科擺」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