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山計畫 獎落11所大學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112學年玉山計畫審核結果出爐,今年共14校提出87件申請案,最終通過42件,包括11件玉山學者、31件青年學者,另有10件國際優秀人才,分由11所大專校院聘任,其中1位玉山學者獲最高外加500萬年薪。

玉山計畫邁入第5年,每年仍有國際級學者通過申請,不過經權衡後放棄來台,對此,學界就點出,薪資不是絕對誘因,更需看重能否給予研究舞台。

教育部自107學年開辦玉山計畫,提供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待遇,以吸引國際頂尖人才來台任教。今年玉山計畫獎落11校,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均有獎,技職體系為虎尾科大,私校僅台北醫學大學。

其中,玉山學者可獲外加年薪300萬~500萬元,3年為1期;青年學者外加年薪50萬~150萬元,5年1期。教育部說,今年有1名玉山學者獲得外加薪資500萬,青年學者獲最高、外加150萬者則有6人。

科研經費不漲 政策杯水車薪

不過,每年大專校院約提出百件玉山計畫申請案,經教育部審核後通過約40多件,但最終完成聘任約30多件,主要因國際級學者也挑單位,權衡後不一定來台。

陽明交大研發長蔡金吾表示,對學者而言,有時薪資並非最大誘因,他們更需要研究舞台,但台灣主要問題在於研究經費規模比不上歐美日。台灣近年GDP上升、稅收有餘,卻鮮少用於改善國內研究環境,導致無法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基礎科研經費未提升下,其他政策都顯得杯水車薪。

蔡金吾舉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給單一研究計畫,至少1年為50萬美元(約新台幣1550萬元);台灣國科會生醫領域單一計畫則為1年200萬新台幣。此外,兩邊企業界給大學科研的支持也不同,如美國部分企業主每年多有大筆捐款支持科研,不過台灣科技業多著墨於捐硬體、蓋大樓。

3年短期聘任 吸引力會打折

教育部分析可能原因,包含外國其他大學可能同時在延攬學者,落差在於學者選擇到他國就職,或家庭因素、個人行程無法配合,也有少數學者獲兩校同時申請,導致學者最終只能選擇一校任職。

過去有頂大反應,真正頂尖學者挖不動者就是挖不動。台大前教授、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何志浩說,在美國稍微資深的教授就能達到最高外加年薪500萬水準;加上玉山計畫短期聘任,對已具備研究能力的學者,需割捨既有研究團隊,在有限時間來台重新耕耘,吸引力當然有限。

此外,玉山計畫學術領域分6項,綜觀歷年統計,社會科學和人文與藝術類鮮少,每年僅3~5名獲聘。學界人士說,台灣的人社領域,例如過去於中國研究上有一定成績的學者,近20年很難拿到資源,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者幾無舞台,且台灣近年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具有出色成就,自然不想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