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燒不完 2026年才能緩解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東訊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本報台東訊】台東縣議會日前退回代燒南投縣垃圾的提案,顯示台灣仍面臨嚴峻的「垃圾山」危機。環保署統計,2022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已逾1100萬噸,創歷史新高,但公有焚化爐陸續歲修、年限將屆,及每年181萬噸事業廢棄物需仰賴公有焚化爐去化,問題依舊嚴重;即便環保署近年推動「廢棄物燃料化」,最快2026年才可能紓緩垃圾燒不完的困境。

全台有24座焚化爐,但半數已逾20年使用年限,最老的北市內湖焚化廠已將屆30年;北市木柵、新北樹林及新店、台中文山則超過25年。高齡化焚化爐成縣市政府問題,據環保署統計,2021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突破千萬噸,2022年再增加百萬噸,總計約1123萬8654噸,加上事業廢棄物處理廠還在建置,因此每年約有181萬噸事廢需靠公有焚化爐去化,排擠一般廢棄物,導致家戶垃圾堆積量始終降低不了。

垃圾分類 有效減少焚化量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簡任技正劉俊廸坦承,公有焚化爐早期是為處理家戶垃圾而設,原評估還有量能可協助處理事業廢棄物,但近年發現「垃圾產生量遠比燒然速度還快」;目前作法是盡量做好垃圾篩選,篩除不可燃或不適燃的垃圾,減少焚化垃圾量。

另外,環保署自2019年起推動可燃廢棄資源燃料化,可解決高熱值廢棄物處理、減少化石原料及燃料開採;以發電為例,廢棄物與焚化爐發電效率僅20%,若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並與專燒爐燃燒發電,其發電效率可高於30%,有效將事業廢棄物「轉廢為能」。

截至去年底,實際有製造及使用SRF的業者,分別達28家及14家,SRF使用量也從2019年6萬公噸逐年提升,去年已達18萬公噸;劉俊廸表示,透過一般與事業廢棄物的分流,可有效解決公有焚化爐去化量能問題,目前已逐步建置、啟用事廢專燒爐,但仍要等到2026年才能緩解家戶垃圾燒不完困境。

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黃嘉瑩說,焚化爐歲修整改非主要影響垃圾去化主因,民眾生活習慣改變導致垃圾產量太大,重點應放在源頭減量,認為環保署應拿出魄力落實執行,規畫路徑圖及配套措施,並做好宣導,民眾才不會有太大反彈。

縣市互惠 管轄權在地方

除了「廢棄物燃料化」,沒有焚化爐的部分縣市只能向外縣市尋求互惠協助,但雙方也不一定能達成共識,劉俊廸表示,全台24座焚化爐都是中央出錢建置,再交由地方管轄,環保署雖能居中協調,不過基於《廢清法》,實際管轄權仍在地方政府。

以南投縣為例,垃圾堆置問題成為沒有焚化爐的南投縣長期夢魘,曾規畫台中市每日協助處理250萬噸,但最終不了了之,環保署近期函請台東縣代處理南投縣垃圾,也遭台東縣議會退回不納入討論。出錢蓋焚化爐的中央無話語權、採互惠方式的地方政府碰到民意就卡關,垃圾堆置問題看似無解方。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