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金融商品發展的問題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近年來,國人熱中投資的金融商品出現明顯變化,高股息ETF受到追捧,相似類型的商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統計至八月底止,快速成長的高股息ETF基金規模,超過了五千五百億元、占台股ETF基金總規模的一半以上。但一如過去許多快速崛起的商品,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了爭議,尤其收益平準金的分配和周轉率偏高等問題陸續浮現,引起各界的重視,更擔心是否另一場新的風暴蠢蠢欲動。

不容諱言,高股息商品之所以蓬勃發展,是因為這項商品的特質,恰如其分的滿足了台灣人的理財需求。一來我們的社會逐步邁向老齡化,龐大的退休族群擁有為數可觀的資金,需要金融機構提供穩健且低風險的商品,予以吸納,二來低利率的大環境下,存款之類的低風險商品,所能提供的報酬難以維持一般家庭的生計,此時若能提供兼顧風險與報酬的穩健型商品,自然有發展的空間,且在滿足市場需要之餘,就維持整體社會的安定而言,也有其重要的功能。

可惜的是,當今社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因金融商品引發的社會動盪事件,不論違法吸金案、結構債商品或以匯率為標的對賭性質濃厚的衍生商品,都曾引起過軒然大波,看準民眾利之所趨的心理搭配銷售話術,許多商品大賣一段時間後,往往就輪到監理機關得出面善後。

此種情況反映業者的商品設計過於粗放,或對本身獲利的重視遠超過協助客戶降低風險,一而再的發生後,主管機關也養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於市場上出現的創新構想,態度消極,金融市場的商品種類自然不夠豐富,也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惡性循環。

火熱的高股息ETF現在也出現了爭論。但相較於之前的亂象,此商品所引起的討論,比較偏向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如投資標的是否更換的太密集,或為維持高配息頻繁動用平準金等,是否適當應予約束等,就本質上來看,並不存在誘導投資人去承擔過度的風險,甚至違法吸金等問題,從現象面來看,高股息ETF商品規模還在持續擴大,願意投入此類型商品的業者也愈來愈多。

我們建議監理機關重新對此類型商品檢視之際,應該更聚焦在實際運作面的規範,例如對於分配機制給予更清楚的指引,資訊的發布也要更為密集並做到公開透明,即設法導正完善此種商品,而非採取限制其發行等消極性的措施,應知對一合乎發展趨勢的新商品,過於畏首畏尾的監理手段並不合適。

我們更想強調的「主動」二字。其實民眾也是因大環境出現低利率、老齡化等變化,才會興起追求此類商品的念頭,金融機構也是因為看到民眾的需要,才會順勢而為的開發合乎需求的商品類型,且此一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是台灣理財市場的主流。

相形之下,監理機構的態度卻顯得被動,多是市場發生交易的爭議時,才被動地出面設法解決,其實政府擁有的研究資源最多,八大公股行庫規模更非一般民營業者能比擬,只要主動掌握最新趨勢並導入市場,不但可改變總是問題出現才謀求善後的觀感,也可縮短台灣與國際市場發展上的落差。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