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億年歷史 最大小行星樣本返地球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裝有小行星灰塵的太空膠囊,24日著陸後,立即被送到淨潔室由科學家進行檢驗。圖/取自CN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衛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探測船「冥王號」(OSIRIS-REx)獲取的「貝努」(Bennu)小行星樣本,於24日成功在美國猶他州沙漠降落,帶回史上最大的小行星岩石樣本返回地球,結束為期7年、40億哩的旅程;這批樣本有望超過日本蒐集的數量,也能幫助科學家一窺45億年前的宇宙風貌。

冥王號2016年發射,於2020年成功登陸小行星貝努,並從岩石表面收集到約250公克的岩石、塵土等物質。

貝努圍繞太陽運行,距離地球約8100萬公里,直徑約為0.5公里,形狀像個旋轉的陀螺,普遍認為它是產自更大顆小行星的碎片。

樣本艙降落後,4架載有科學家、工程師與軍事安全人員的直升機抵達,眾人全副武裝,確保樣本沒有受到地球汙染,並迅速將其送往臨時無塵室設施;目前樣品艙先送到附近軍事基地檢查,25日再空運到NASA位於休士頓的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並在一個專門設計的新實驗室打開,屆時才能確定帶回多少樣本。日本是唯一另一個帶回樣本的國家,在兩次小行星任務中收集約一茶匙的樣本。

貝努1999年被發現,是一顆富含碳的小行星,被歸類為「近地天體」,每6年將掠過地球附近一次。

其岩石擁有約46億年歷史,含有太陽系形成的最古老物質,也富含碳基物質和含水礦物質,科學家認為有助於揭開太陽系最早期歷史的神秘面紗,同時研究地球生命起源。

冥王號帶回的碎石和塵土,是月球任務以外的最大批樣本,NASA計畫在10月進行公開展示及講解。

另外,專家發現「貝努」最快於2182年撞擊地球,因此了解它對即時掌握小行星運行軌跡,並開發出偏轉小行星的方法至關重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