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脫離現實世界 放慢生活節奏 改善心理健康 繪畫療癒自我 成數位排毒妙方

THE MERIT TIMES
編譯/韋士塔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研究指出,繪畫有助擺脫科技成癮。圖/網路
繪畫的療癒力量,已獲得廣泛認可。 圖/網路
繪畫是展現自我、抒發情緒的好方式。圖/網路
素描、繪畫課程,近年來廣受歡迎。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繪畫是最古老的視覺藝術形式之一,南非一處洞穴發現一塊距今已有7.3萬年歷史的石片,其上的十字形圖案是以暗紅色蠟筆繪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繪畫。倫敦皇家繪畫學院(Royal Drawing School)校長巴爾欽(Julia Balchin)說:「一個孩子會說話、走路或閱讀之前,就能夠畫畫了,這是人類表達自我最直接的方式。」

專精藝術、文化主題的作家德席爾瓦(Beverley D’Silva)表示,近年來,素描、繪畫活動日益受歡迎,這個現象促使她觀察分析背後的原因,並進一步探索正念繪畫(mindful drawing)的療癒力量。

巴爾欽表示,繪畫對每位藝術家都非常重要,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當前時代都是如此;例如,達文西的人體解剖學研究,便以繪製的圖像作為紀錄;幾個世紀以來,繪畫受歡迎的程度不斷起伏,但近年大為興盛,主因是繪畫的療癒效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

巴爾欽提到,皇家繪畫學院的線上學生人數,在2020年增加一倍,從每周1000人增為2000人,並維持成長趨勢,目前的線上學生人數為每周3000人。她說:「我認為這現象反映人們渴望與他人互動、接觸,在無法實現的情況下,人們透過繪畫來滿足這種渴望。此外,我們發現繪畫有助改善心理健康,許多人繪畫的目的,是為了暫時放空、脫離現實世界,放慢生活節奏。」

德席爾瓦指出,在步調飛快,但精緻程度下滑的數位化時代,繪畫提供讓人喘息的機會,能夠產生「數位排毒」作用;英國國民健保署(NHS)已肯定繪畫的效果,並讓一些出現心理疾病的患者接受藝術治療。

藝術家霍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罹患慢性疲倦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也稱肌痛性腦脊髓炎);她表示,她患病後陷入無法閱讀或寫作的困境,後來發現繪畫對她有治癒效果,能夠減輕焦慮,並且產生類似腦內啡增加的緩解效果。

紐約繪畫中心首席策展人吉爾曼(Claire Gilman)認同繪畫的數位排毒效果,她表示:「拿起筆,把感受轉化至紙上,是一項極具吸引力的活動。繪畫可以讓我們從沉迷於螢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尤其是寫生課,它讓我們審視世界,而且是不透過螢幕,直接觀察的世界。」

吉爾曼與當代藝術策展人暨作家馬爾伯特(Roger Malbert)合作,出版《現在式繪畫》(Drawing in the Present Tense)圖集;他們表示,這本圖集收錄的作品呈現「繪畫能夠解決個人及社會創傷與不安的作用」。

馬爾伯特說:「繪畫的目的是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如果我們記錄所看到的事物,就能以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體驗世界,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