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腸胃道 讓激素、肌肉鬆弛劑等 穿透皮膚精準治療 穿戴式貼片 無痛送藥到人體

THE MERIT TIMES
編譯/韋士塔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新型穿戴式貼片,能治療各種皮膚病。 圖/網路
MIT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貼片,讓藥物從皮膚進入人體。圖/網路
新型貼片嵌有圓盤形壓電換能器,可將電流轉換為機械能,穿透皮膚的角質層。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皮膚是相當有效的藥物施用途徑,可讓藥物直接到達人體內部需要的位置,有助傷口癒合、緩解疼痛及其他醫療用途。然而,要透過皮膚輸送藥物並不容易,因為皮膚的外層會阻擋多數的小分子。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已開發一種穿戴式貼片,利用超音波技術讓藥物輕鬆穿透皮膚,且不會造成疼痛。

研究人員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報告表示,無痛超音波能在皮膚上形成讓藥物通過的細微通道。目前這種貼片能讓藥物滲入皮膚數公厘,可用來治療各種皮膚問題,也能為使用者輸送激素、肌肉鬆弛劑或其他藥物。

穿戴式貼片的材料是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這是一種矽基聚合物,不須使用膠帶就能附著在皮膚上,使用時相當便利。初步測試顯示,使用超音波貼片輸送藥物時,穿透皮膚的藥物數量,是未使用超音波裝置的26倍。

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的副教授戴格德維倫(Canan Dagdeviren)表示:「這種創新的穿戴式裝置操作相當簡單,也可重複使用,能幫助皮膚病及皮膚過早老化的患者。這項研究,具有顛覆當前皮膚病質料領域的潛力。」

戴格德維倫強調,以這種方式輸送藥物,能更精準地控制藥物使用量,減少進入人體的毒素,減輕患者的負擔;此外,這種貼片也比傳統的治療方法或設備更舒適、可控。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開發這種貼片,起因是探索藥物輸送的新方式。目前多數藥物的施用途徑是口服或靜脈注射,但他們發現,皮膚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給藥管道。

參與開發貼片的研究員薩赫(Aastha Shah)說:「透過皮膚供藥的優點,可讓藥物繞過腸胃道。使用口服藥物時,必須提供更大的劑量,因為藥物經過消化系統時必然會損耗。穿戴式貼片能避免這種情形,是一種更具針對性的給藥技術。」

為了透過皮膚給藥,研究團隊從超音波著手。過去已有超音波技術能增強皮膚的滲透性,讓藥物進入人體,但這類設備相當笨重且成本昂貴。因此,研究團隊著手開發輕便、可穿戴的超音波貼片。

研究人員設計的貼片,包含數個圓盤形壓電換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可把電流轉換為機械動能。這些圓盤被鑲嵌在聚合物空腔,包含溶解在溶液的藥物分子。當電流施加到壓電元件時,會在流體中產生壓力波,從而產生在皮膚上破裂的氣泡,這些氣泡破裂時會產生微射流,穿透皮膚外層角質層。

另一名研究員卡拉米(Amin Karami)表示,這項研究為使用振動技術增強藥物輸送奠定基礎,是藥物輸送在機械學及生物學方面的重大突破。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