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台大產學合作 進行蔬食減碳研究

THE MERIT TIMES
記者曾博群、曹麗蕙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依空法師(右)代表佛光山,與台灣大學代表童慶斌教授(左)簽約,委託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農業經濟學系進行蔬食減碳研究。
《人間福報》昨舉辦永續行動力趨勢論壇,邀產官學專家與會分享。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記者曾博群、曹麗蕙台北報導】《人間福報》昨舉辦二○二三永續行動力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三位專家與會分享,論壇中,佛光山文化院長依空法師代表佛光山,與台灣大學進行產學合作簽約,委託該校進行蔬食減碳研究,包含碳足跡分析及減碳方法論建構,為環境永續盡心力。

依空法師表示,佛經提及「國土危脆」、「諸行無常」,人類將兩千年的世界資源消耗殆盡,因此國際佛光會今年主軸是共生共榮,即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說的「同體共生」,勉勵大眾要保護和與地球休戚與共。

鸚鵡救火之願 人與環境共好

「雖然佛光山力量很微薄,但我們願意做救火的鸚鵡;雖然我們翅膀很小,但願心很大。」依空法師說,盼集合佛光山有限力量拋磚引玉,「如星雲大師所言,我們要慚愧、感恩地球,然後發大願心。」

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以「ESG永續治理的危機與轉機」為題分享,面對劇烈轉變,如何建立應變機制,比環境保護或社會公益更重要,「有正確知識以及科學方法,才能真正地去改變,進一步達到共榮共好」。

童慶斌以生命周期評估,檢視食物中的碳足跡,從原物料取得至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及最終處置,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環境考量面與潛在環境衝擊,能源使用、資源的耗用、汙染排放等,來做全面性檢視。

他舉例,咖啡及巧克力雖是植物性食物,但在種植過程所使用的肥料,會產生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造成的全球暖化潛力是二氧化碳逾二百倍。可可豆在印尼、象牙海岸及巴西等地,就有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被開墾成種植,其「改變土地用途」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僅次於牛肉。

童慶斌強調,氣候變遷會一直改變,隨時間進行動態調適,不斷應變,要有系統性的方法,產官學面向都要統一整合,調適需要更加強跨部會、部門溝通、與公民社會建立夥伴關係。

評估企業發展 應納社會責任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李智仁,在「綠色金融對產業之影響」主題中表示,過去企業多追求讓股東權益最大化,但現今好的企業家不應只是關心財務指標,也要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他也舉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重視企業持續發展、環境與健康評等,來呼應《人間福報》正在推動的蔬食減碳活動,即企業員工都願意蔬食、運動,而身體健康時融資比例就會非常友善,就能成為很好的誘因,讓企業在追求ESG的同時,兼顧落實ESG。

日本電信(NTT)首席顧問王小惠,以「全球產業減碳趨勢」分享協助客戶跟廠商去做創新跟轉型,台灣許多中小型廠商身在國際品牌供應鏈中,面臨上游要求,協助客戶回到綠色供應鏈上,保有接到訂單競爭力,是著力的切入點。

《人間福報》總經理陳世晉以「佛光山與人間福報的減碳之路」為題,分享佛光山對永續發展不遺餘力、《人間福報》報導內容重視性別平等,以和平友善為出發點;致力推動蔬福生活網站、蔬食地圖、蔬福生活App等,在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十七項指標,達成八項目標,深受肯定。

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人間福報》董事長慧屏法師、《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有容法師、理事胡偉杰、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四給塔主任嚴淑萍師姑等人,共同出席。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