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借鏡】讓世界擁有更多顏色

THE MERIT TIMES
文/劉晉亨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在瑞典,顏色就是顏色,沒有任何性別的聯想,人們因此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圖/123RF
圖/時報出版
文/劉晉亨

很多事情是否「理所當然」,有時候當下真的是霧裡看花。

來瑞典之前,我當然知道粉紅色不該只是女孩的專利,藍色或黃色也不應該是男孩專屬,但或多或少還是會被刻板印象綁架,無法真正做到「顏色的真平等」。

瑞典在這方面可說是不遺餘力,努力想摘掉大家的有色眼鏡。

前公司坐我隔壁桌的好同事是個型男,我們每天工作之餘都會聊天喝咖啡吃午餐。愛迪達的Stan Smith鞋當紅時,他買了一雙桃紅配色的,穿起來非常有型。同事很自豪地說,這是他太太幫忙選的,他倆都覺得這顏色很適合他。

同事後來當了爸爸,兒子的衣服顏色有藍有紅有黃有粉紅,他們決定要用無性別差異的方式撫養孩子。有次他太太帶孩子來公司探班,胖嘟嘟白嫩嫩的小嬰兒穿著柔和粉紅色連身裝,衣服上還有幾個桃紅色小蝴蝶結,任誰看了眼睛都會冒粉紅泡泡。我好奇詢問同事太太,為什麼讓小孩穿有粉紅桃紅蝴蝶結的衣服,她不太理解地回問,為何不呢?

鼓勵運動風氣是瑞典的企業文化之一,許多公司都與各大健身房結盟並提供員工優惠價。前幾年隨著換公司,我也換了健身房。第一天去運動時,健身房給了一份內含水瓶和大浴巾的入會禮。健身房櫃檯男員工順手拿了一個黑色水壺與桃紅色浴巾給我。我拿了後想一想,問說能不能換條黑色的浴巾,表示桃紅色對我來說有些尷尬。他禮貌性地笑了笑,說「我也是用桃紅色的,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最後我當然還是拿到了想要的黑色浴巾,卻一邊跑步一邊想了足足三十分鐘桃紅色到底哪裡有問題?我的顏色觀被性別刻板印象綁架了。

另一個同事是數位設計師,他女友是攝影師,兩個人對於顏色或許都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見解、也更不想落入俗套。我們一起工作了兩年,讓我學到很多關於顏色的運用和協調。當我在發想公關活動的圖像時,同事都會提醒我不要讓刻板印象主導了溝通方式。我的想法經過他的巧手之後,原本不敢用的顏色都變得和諧又恰到好處。

讓顏色回歸本色

二○一三年有一篇新聞鬧得不小。瑞典最大的連鎖超市在當期廣告型錄裡刊登了藍色與粉紅色的兒童腳踏車,並在藍色腳踏車上標示「Perfect for boys」(很適合小男孩),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反彈,再加上媒體的報導與評論,最後超市不得不出面澄清並承認不妥。

或許等我們拿掉了有色眼鏡,顏色就真的只是顏色。

很多時候在解釋瑞典與台灣乃至東亞社會的異同時,我都很害怕落入俗套,讓人誤以為我在闡述「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瑞典自然有許多值得借鏡參考之處,但也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可是在性別平權上,我的確認為瑞典是走得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那不在於他們多做了什麼,而在於他們讓原本該是什麼的性質就是什麼。大至國家政策,小至顏色的選擇。

讓顏色不被性別綁架、讓顏色回到它們原本的初衷。讓這個世界多一點顏色,我們就能更豐富自由地選擇顏色。

(摘自《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劉晉亨

筆名「瑞典劉先生」,原以為人生就像許多人一樣北上念書工作,卻一不留神走得太北,自2011年起深入寒帶國家一住至今。斯德哥爾摩大學媒體碩士畢,行銷公關專業,替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服務過。專心體驗人生、讀書寫字之際也喜歡獨自旅行,已走訪六十個國家。關心性別、人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實體報紙與網路媒體,也擁有自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節目「瑞典劉先生的頭殼」和臉書專頁「瑞典劉先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