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佛館敦煌展 1秒到莫高窟

THE MERIT TIMES
記者王淑芬大樹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2觀看次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歷經十餘年籌畫,昨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開幕式。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開幕後,心保和尚(中)偕蘇伯民(右)、寬嚴大和尚(左)走進莫高窟入口牌坊觀展。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敦煌研究院金牌解說員陸帥洋(中)為心保和尚等一行貴賓導覽。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記者王淑芬大樹報導】佛陀紀念館攜手敦煌研究院歷經十餘年策畫的「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昨日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大陸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等人共同主持開幕式,為此一遇千年的藝術饗宴揭開序幕。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重現敦煌莫高窟三座石窟及七座藻井等實體,還有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連同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克服重重障礙,跨越四千四百公里,首度現身台灣。

昨出席特展開幕式還有法門寺住持寬嚴大和尚、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漢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賢、文化學人林谷芳、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何婕、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高雄辦事分處主任史瑞琳、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宗祖殿堂主依照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伉儷及佛光人、信眾逾七百人出席絲路光華開幕。

殊勝展覽

歷34年因緣具足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李群以視訊致詞,他表示,敦煌藝術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資產,欣喜第三個五年計畫的啟始展,以營建及發展之路為題,呈現敦煌石窟的文化藝術、宗教及生活百態。

心保和尚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於一九八九年訪莫高窟,歷經三十四年在因緣促成下,敦煌藝術到佛陀紀念館展出,是非常殊勝的展覽。他讚歎敦煌壁畫及雕塑多為佛教藝術的寶藏,也是世界佛教的寶庫,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佛教藝術流傳

弘揚佛陀教法

心保和尚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將歐亞大陸和貿易商道連接成為「絲綢之路」,開展為一條文化交流的匯通橋梁。有商賈貿易還有印度高僧東來、中國僧人西行求法而成的人文薈萃重要節點。敦煌石窟中有唐三藏取經詩畫、維摩詰居士說經、佛陀成道降魔故事等,都和佛教相關聯。多面向的敦煌文物開展成一門「敦煌學」,吸引很多專家學者探究,盼藉由特展讓佛教藝術流傳,佛陀教法續在人間發揚。

蘇伯民推崇星雲大師一生廣利眾生,以智慧將佛陀的慈悲的精神化為追求全人類福祉的動力、促進兩岸交流等,因緣具足成就了「敦煌石窟藝術特展」。

文化學人林谷芳分享看到特展帶給他的讚歎和感慨,透過展覽體現僧侶、商賈的初心、佛陀帶來的心靈對應及牽起兩岸文化交流的契機,讓觀展者心靈觸動。

佛陀紀念館集訓一支逾一百四十人的「絲路光華導覽義工」,專業的解說讓觀展者深入了解逾千年寶藏的輝煌故事,民眾盛讚他們是展場讓文物活現的靈魂人物。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