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得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文/星雲大師

凡人之心,在有所得!得到金錢、得到愛情、得到物質、得到利益,只要眼見心想的,我們都想得到。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有得必有失,尤其真正的所得,也不一定只在有形上面著意;過去做國家的領導人要得人心,做長官的要得到部下的擁戴,這才是真正的有所得。關於「人生四得」,有四點看法:
第一、謙恭獲得尊重:我們和人相處,謙虛恭敬,必定能獲得對方給我們的尊重。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對他人謙虛恭敬,他人必定也會對我以禮相待。《抱朴子》云:「勞謙虛己,則附者眾;驕倨傲慢,則去者疾。」所以人和人相處,如何能把彼此的關係拉近?如何獲得廣大群眾的敬重?最好的方法就是低一點頭,多一點恭敬。
第二、寬厚獲得擁護:唐朝柳宗元為官愛民如己,當地人特別為他造一座「柳侯廟」以示感謝。我們待人如果寬厚一點,必定能獲得對方的擁護;反之,對人過於嚴苛,必招反感。過去歷朝時有民間造反的事件發生,為什麼?因為為官者不寬厚,苛捐雜稅,剝削百姓,大家窮苦難熬,自然要聚眾造反了。所以,「唯寬可以載人,唯厚得以載物」,我們要想獲得別人的擁護,寬厚是不能少的美德。
第三、誠實獲得信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教訓,今古引為借鏡。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跟人相處,如何獲得別人的信任?就是在彼此往來之中,要讓對方覺得我很誠實,我所說的話能兌現,我所做的事都很有分寸,自能令人生信。像春秋時代的正樂先生,他的誠實代表了魯國的信用。《韓詩外傳》曰:「見其誠心,石為之開。」曾國藩先生說:
「誠則金石可穿。」足見信用是無價之寶,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
第四、仁慈獲得高貴:我們常用「仁民愛物」、「民胞物與」來形容仁愛的君王;用「慈佑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形容諸佛菩薩的慈悲。可見一個人要想令人敬重,必具有仁德之心、慈悲之念;能夠待人慈悲仁厚,不但到處令人仰望,自己的道德人格也會昇華,所以對人仁慈,能令自己高貴。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人任焉,敏則有功,惠足以使人。」日常生活之中要想有所得,不妨照此「人生四得」去做:
第一、謙恭獲得尊重,
第二、寬厚獲得擁護,
第三、誠實獲得信用,
第四、仁慈獲得高貴。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