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功!「沉浸故宮2.0」數位展 讓國寶可看可聽可把玩

THE MERIT TIMES
曹麗蕙
字級
收藏文章
384觀看次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日起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ー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翠玉白菜〉、〈肉形石〉、〈清 雍正 琺瑯彩赭墨山水碗〉等經典文物。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漫步在模擬書畫山林的場景裡,觀眾可聽見風在山壑間穿梭,以及蟲鳴蟬叫聲環繞,彷彿走進宋代李唐〈萬壑松風〉畫裡臥遊;在8k攝影機多角度的捕捉下,曲面環形螢幕中,磅礡映照出〈翠玉白菜〉的精雕細琢、〈肉形石〉的千層紋理,以及〈琺瑯瓷碗〉的立體山水。

「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即日起在故宮北部院區開展,以全新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重新演繹〈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三大鎮院書畫國寶,以及〈翠玉白菜〉、〈肉形石〉、〈清 雍正 琺瑯彩赭墨山水碗〉人氣文物,展期至7月28日。

「觸景早春」展件,透過炫目的光影雕刻,再現北宋宮廷畫家郭熙山水巨作〈早春圖〉畫中的山石、林木,映照出河水融冰、草木吐芽、人群活動等季節流轉的微妙變化,還可放大欣賞。圖/記者曹麗蕙

「文物一定要推動數位化。」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表示,去年首度推出「沉浸故宮─四季行旅」,獲得廣大觀眾好評,今年再推「沉浸故宮2.0」,將8K文物影像轉換成新型態數位展演,「你只要走一圈,會很驚異,原來還有這麼文物細節從未被看到,這就是科技與展覽結合的成就。」

在「萬花幻象」展件中,則以19世紀初歐洲發明的萬花筒技術,結合清宮珍玩絕美的紋飾與肌理,將它放大、鏡射、重組,打造出將視覺官能極大化的沉浸空間。圖/故宮提供

同為故宮副院長的余佩瑾說,「沉浸故宮2.0」數位展,是想打造一個不同的觀展環境,請大家用不同角度來體驗故宮收藏的文物。她表示,如這次的「萬花幻象」展件,將康熙時代琺瑯彩瓷上的花卉紋樣,變成萬花筒裝置裡的玩轉圖案,相當吸睛可愛,「你不會發現那是300年的圖樣,因如今看起來毫無違和感,這也展現故宮文物經典而歷久彌新的現代性。」


第二單元「浸入靈光」,以清晰寫實的文物影像與創新技術,超越感官限制,尋訪千年山水的筆墨畫境。圖/記者曹麗蕙

展覽集結故宮8K文物影像與高畫質圖檔,分成「小中見大」、「浸入靈光」、「捕光捉影」三大單元。

「小中見大」單元從細微處體察距今千年的宋代三大畫,與做工精細的琺瑯彩瓷等經典之作。如「觸景早春」展件,透過炫目的光影雕刻,再現北宋宮廷畫家郭熙山水巨作〈早春圖〉畫中的山石、林木,映照出河水融冰、草木吐芽、人群活動等季節流轉的微妙變化。

「聆聽松風」裝置取自李唐〈萬壑松風〉畫中搭建的隱蔽山徑,模擬隨著山勢的爬升,周遭可聽見的環境音將產生相應變化,進而出現溪澗、山風、松針、瀑布等不同的聲響,讓觀眾宛如置身於畫作中的理想山林。圖/記者曹麗蕙

「聆聽松風」裝置取自李唐〈萬壑松風〉畫中搭建的隱蔽山徑,模擬隨著山勢的爬升,周遭可聽見的環境音將產生相應變化,進而出現溪澗、山風、松針、瀑布等不同的聲響,讓觀眾宛如置身於畫作中的理想山林。

在「萬花幻象」展件中,則以19世紀初歐洲發明的萬花筒技術,結合清宮珍玩絕美的紋飾與肌理,將它放大、鏡射、重組,打造出將視覺官能極大化的沉浸空間。

在「碗轉山水」裝置中,藉由本院拍攝的〈琺瑯彩赭墨山水碗〉8K文物影片素材,觀眾得以在精密攝影儀器的輔佐下,自由持拿、旋轉碗身,細觀碗壁上以赭墨描繪製的崇山峻嶺、迎風而立的人物,以及「蹊上紅泉分徑路,山中香雨有神仙」、「壽如」、「山高」、「水長」等詩書畫印,細細感悟古代名匠心獨具的製作,以及清代皇帝的品味。圖/故宮提供

「浸入靈光」單元則是沉浸式劇場,將〈谿山行旅〉、〈肉形石〉、〈翠玉白菜〉等六件8K文物紀實影片,以多元分鏡的拍攝手法,映照於曲面環形螢幕中,邀請觀眾透過科技之眼觀看經由螢幕放大後的微觀細節。

「捕光捉影」單元,則是將文物3D掃描成數位圖檔與立體模型,民眾動手操作互動裝置時,如同親拿文物把玩般,可零距離地探索文物細緻的內容。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