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82 環保與心保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64觀看次
佛教透過音樂、藝術、文學、教育、體育等管道來辦各種活動,讓大眾都能與佛教接觸,這才是發展佛教的重要之道。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人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需要有大地才能立足,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才能活命。可以說,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緣起法」──世間一切都要靠各種因緣和合才能存在。

而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依佛教的觀點,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比方,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它就能多使用幾年。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乃至對「惜生」、「護生」,都有很積極的作為與看法。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不殺故不濫墾,不偷故不盜伐」。佛教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認為不僅對人和動物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加以保護。

如佛教的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汙染了大地。」這就是一種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

當然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如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等,需要大家共同一起維護外,佛教更講求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所以我倡導三好運動:身做好事,不犯惡行;口說好話,不出惡語;心存好念,不懷惡意。一個人如果能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

不過,我想最大的環保還是心,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的設備好,就能生產優良產品;設備不好,產品也跟著劣質,甚至還會造成外在的環境汙染。《維摩經》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只是我們如何做好心靈的環保呢?像我們掃地也需要有掃把,打仗也需要有武器;同樣的,心中的染汙要清理乾淨,也需要工具和武器。那我們的武器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慈悲、忍耐、勤勞、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內心自然也就能得到淨化了。

玄談與實務

佛教在兩千年前傳到中國以後,大家最初都以譯經為重,後來就以講經傳道為要,好像出家法師要能講經傳教,才認為是最大的榮耀。但是,講經傳教,也不管人家聽得懂、聽不懂,有講就好,以致於在我們的社會裡,連個「三皈五戒」,一般信徒都不懂,只是一知半解,頂多只有對「因果」還能稍為懂得,或者「阿彌陀佛」這句話,不需要你宣傳,家家戶戶都略有所知,但也是不解意義。

不過,佛教也就靠著「因果」、「阿彌陀佛」,在中國社會發生了一些影響。有些佛法真義,不但沒有說得讓人了解,甚至還給人產生誤會。例如,苦、空、無常的佛法義理,把它解釋得那麼消極、那麼悲觀、那麼負面,好像信佛以後,什麼都沒有了;這些不當的說法,都大大的傷害了佛教。

尤其,重視「玄談」成為佛教的正宗,好像不講佛教的經義,就不是佛教。例如,歷代以來多少的雕塑家,他們雕出許多莊嚴的佛像,有人承認他們對佛教的貢獻嗎?例如石濤、八大山人,他們的書畫那麼受到世界的推崇、尊重,但佛教有給他們機會嗎?例如在佛教的音樂、歌唱、梵唄等方面有特殊表現的人,在佛教裡有他們的地位嗎?

有些擅長外文,具有語言專長的,例如蘇曼殊在支那律學院、祇園精舍教過書,太虛大師、梁啟超、譚嗣同等人都做過他的學生,我們能稱他一句曼殊大師嗎?佛教一直排斥他,認為他不是佛教的正統,不夠資格稱大師;只有講述佛法經教的人,才有資格稱為大師,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荷花雖好,也要綠葉陪襯;沒有那許多的音樂、美術、藝文輔助,佛教的教義誰來聽講呢?假如紅花都沒有綠葉,就孤單的一朵花在那裡,有什麼美麗呢?所以,希望佛教除了講說經義以外,現在我們要提倡,所有維護佛教的,都是佛法。

一法就是一切法,今後佛教要想復興,除了講經傳道以外,我們要發展文教等各種與佛教有關的事業,只要能助長佛教宣揚的,如辦學校,這是對佛教多大的貢獻!辦養老院、孤兒院,從事慈善事業,難道對佛教沒有貢獻嗎?

現在有很多的藝術家繪畫、雕塑佛像,我們有給他們獎勵嗎?很多的人聖手婆心、施針施藥,傳播佛教的慈悲,我們有給他們一點讚美嗎?佛教因為不重視這許多對佛教有貢獻的人和事業,只靠玄談,所以佛教才會慢慢沒落。

你說,一場講經,才幾個人聽講,但是你一部電影,可能幾百萬人看;你一場佛七才多少人念佛,可能一場球賽就有多少萬人觀賽。為什麼我們對這許多從事音樂、體育、繪畫、雕刻、藝術的人士,都不獎勵,都不尊重他們?好像這些只是雕蟲小技,不值得一提,唯有講經說法的人,才值得上座供養。如此一來,佛教不能廣納人才,佛法怎麼能普及呢?

佛教裡的許多普羅大眾,他們都有各種的特技、專長,都能為佛教大顯神通,幫助佛教弘揚,可惜我們都沒有把他收為己用。你看,一個林書豪,就能震動全世界,他只是打籃球,並且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基督教就受到多少的榮耀;你說我們講經的法師,你們能像林書豪嗎?你們那許多玄談的大德們,你們會想到大陸還有一個姚明嗎?

因此,只要對佛教有所貢獻的人,主持佛教行政的當局,都應該要照顧那許多人,要提拔他們。我們佛教各處的寺廟,自己本身弘法的能量都不夠,我們要能攝受這許多有能量,能夠讓佛法向普羅大眾推展的人,讓他們成為佛教寺院的重要分子,那麼佛教有了這許多人才,就像佛光會現在有幾百位檀講師,到各個校園、各個監獄弘法,增加了佛教的力量,這些豈是玄談的人所能比的呢?

舉例說,像畢俊輝居士能做新加坡世界佛教會的主席,我們有人去了解他,肯定他嗎?社會上多少的校長,有的甚至連教育部部長都不做,寧可到佛教裡來服務,有人肯定他們嗎?只因為他們不會玄談,他們只會做實務,就不受重視。

佛光山在慶祝開山五十周年的時候,我們邀約各界人士來「話說佛光山」,大家一致認為,推動人間佛教,才是未來佛教的希望;唯有人間佛教才能走入社會,唯有重視青年、兒童,唯有透過音樂、藝術、文學、教育、體育等管道來辦各種的活動,讓普羅大眾都能與佛教接觸,這才是發展佛教的重要之道。

因此,談玄說妙的法師們,你們也應該要來重視這種實務的工作,要肯定實務也能傳播佛法,也能貢獻佛教。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