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高雄.內門 羅漢門演宋江陣 總舖師美食盛宴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宋滌姬 有人說,「宋江陣」和「總舖師」是高雄內門最閃亮的兩張名片,當地有全國最多的民俗藝陣,以及因陣頭團練衍生的辦桌文化,讓內門成為全台「總舖師」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5戶就有1戶靠辦桌為生,堪稱「總舖師原鄉」。 內門舊稱「羅漢門」,又稱「羅漢內門」,原為平埔語「RUOHAN」的音譯,地形上屬於南化泥岩層分布帶,在長年風雨沖蝕下,形成猶如「月世界」般的地景,如同羅漢鎮守,先民於是將平埔語「RUOHAN」演繹為「羅漢門」。 藝陣之鄉 民俗嘉年華會 內門區人口僅1萬5000多人,卻有43支藝陣隊伍,因此有「藝陣之鄉」的稱譽,其中以「宋江陣」最享譽盛名。「宋江陣」是一種武術藝陣,相傳由南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明所創,另有一說是鄭成功訓練兵卒的陣勢演變而來,目前已轉變為表演性質。 宋江陣演練時,各項兵器都貼有「神符」,以防範誤傷同伴,同時有解厄、驅邪、祭煞等意涵,最普遍的是36或72人陣,據說若團員聚合為108人則犯大忌,容易發生事故。 宋江大宴 辦桌觀光文化 內門位於山區,山多田少,土質又差,不利於農耕,因此居民需要發展農業以外的事業謀生,由於陣頭相當興盛,早年為配合團練時間,教頭都會安排大鍋餐點來慰勞成員。隨著時間推移,餐點由簡單的飯湯、炒麵、米粉,逐漸演變為豐盛的料理,再演變成由總舖師負責的「辦桌」文化。 根據內門區公所統計,內門區有150組總舖師,近年來結合宋江陣文化,推出「宋江大宴」吸引遊客,白天有宋江陣大賽、晚上吃「宋江大宴」,形成內門別具一格的觀光招牌。 平民皇帝 朱一貴鴨母祠 「鴨母王」朱一貴可說是內門最出名的人物,他不僅是台灣三大民變之一「朱一貴事件」的發動者,更是台灣第一位登基的皇帝。朱一貴舉事期間,曾穿上龍袍登基,定國號「大明」,年號「永和」,世人俗稱「鴨母王」或「鴨母皇帝」。 朱一貴是福建漳州人,生於清康熙28年(1689年),25歲獨自來台,以傭工、種田為生,後來在鴨母寮(今內門區光興里)養鴨,由於為人豪爽好客,因此有「小孟嘗」之稱。 康熙59年(1720年),台灣知府王珍虧空官銀15萬兩,並令其子代理鳳山知縣,巧立名目,橫徵暴歛,引起台人普遍不滿。朱一貴於是高舉「反清復明」旗號起事,攻破台灣府城,被擁立在今台南大天后宮登基,後來因鬧內鬨,最終被清軍擒殺。 朱一貴的英雄形象深植人心,因此當地居民為他修廟建祠,並與「天上聖母」媽祖同祀,廟內供奉木鴨、鴨蛋,廟前還有池塘、養鴨寮、古井、朱一貴石雕像等,成為朱一貴文化園區。 光明王寺 寧靜日式風格 內門與旗山交界的五智山,四周山丘環抱,地形宛如蓮花,山上有一座「佛教真言宗五智山光明王寺」,是由台灣首位自日本高野山取得「大阿闍黎」(導師、上師之意)資格的悟光上人創建,弘揚真言密法。 五智山光明王寺主奉大日如來,山門為中國式牌樓,主建築則為日式風格,白牆綠瓦,寺中所有欄杆都有放置白色石獅,象徵佛陀說法如獅吼,喚醒迷途眾生。 腳踩三地 眺望彩竹美景 「308高地」因海拔標高308公尺而得名,位於內門、台南左鎮、龍崎等三區交界點,可以同時腳踩三地,觀看特殊的「月世界」地景,並眺望嘉南平原及台南海岸線。相傳日據時期有一女孩,每天至此眺望出海的情人歸航, 因此又名「望哥台」。 每年農曆年前後,308高地可以欣賞南台灣特有的「彩竹」美景,此時因季節交替,有些竹葉枯黃、有些吐出綠葉,在光線的變化下,竹林呈現「黃綠紅」的漸層視覺效果,搭配「月世界」地景,彷彿置身圖畫中。

MORE

【海闊天空】北海道夏日散步

文/范廣元 溽暑時節,格外懷念多年前初夏,在北國旅行散步的美好記憶,聞著民宿田野泥土香,看著大地繁花似錦、燦爛盛開,賞遍美景之餘,還有「甜點天堂」吃不盡的特色小點,搭著夏季限定的無玻璃窗賞花火車緩步前行,迎面吹著自然風…… 盛夏溽暑,潮溼悶熱的天氣讓人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心浮氣躁。忽然之間,好想念北國的夏天,思緒也瞬間飛往幾年前的那趟旅行,神遊在北海道短暫而燦爛的夏日時光。 札幌城市散步遊小樽 札幌是北海道第一大城,市中心高樓林立,繁忙人潮絡繹不絕,但因街道寬、綠地多,逛起來多了分悠閒。 市區地標的時計台、北海道廳舊本廳舍,洋溢著歐風;另一頭的北海道大學遍地綠蔭,像個大公園,讓人輕鬆徜徉。校園裡有初代教頭克拉克博士的銅像,校訓名言「Boys,be ambitious!」至今廣為流傳,也代表北海道在開拓時代裡勇往直前、充滿希望的精神。 半小時車程外的小樽,風情大異其趣。堺町通兩邊林立復古風建築,以玻璃藝品和音樂盒店家為大宗,也有洋菓子舖、紀念品店等,琳瑯滿目。經典的小樽運河,一旁倚著石造倉庫,另一側是成排復古煤氣油燈,彷彿瞬間走進歷史風華。 美食體驗魅力無法擋 如想來點特別體驗,小樽運河盡頭有身穿傳統服飾的人力車伕,拉著遊客逛小樽;車上的人看風景,自己也變成別人眼中特別的一景。 因小麥、鮮奶等物料充足,北海道有「甜點天堂」的名號。霜淇淋是夏日必嘗的消暑良品,口感香醇,更有哈密瓜、薰衣草等當地限定口味。旅途中,點綴味蕾的小確幸還有:夢不思議泡芙、新鮮水果塔、十勝紅豆鯛魚燒、金字塔紅茶巧克力……魅力盡皆令人無法擋! 主食方面首推湯咖哩。馬鈴薯、南瓜、茄子等北海道產蔬菜的清甜,配上多汁炸物,再以清爽的咖哩湯頭完美調和,齒頰留香。小樽的海鮮丼、札幌的精緻會席料理也是特色,最難忘當地海產的鮮甜軟嫩,末尾以火鍋的高湯煮粥,滋味一絕。 鐵道旅行吹著自然風 由札幌出發,搭乘JR北海道夏季限定「薰衣草特急」,兩小時即直達富良野。嶄新的車廂,淡紫色的絨布座椅上,玻璃天窗透進日光,讓人心情也明亮起來。 「富良野.美瑛Norokko慢車號」則是另一輛特色觀光列車。童趣造型外觀,內裝是木頭桌椅,車廂頂還有樹葉裝飾。列車有窗框卻沒有玻璃窗,以平均30公里的時速緩緩前行,遊客能迎面吹著自然風,零距離享受這片田園風光。 紫色夢境的花季風情 北海道夏天繁花盛開,把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也是所有旅人心之所嚮。中富良野的町營薰衣草園,可搭乘單人纜車座上山;山坡上種滿薰衣草,白晃晃陽光下,伴著輕柔微風,彷彿進入一個紫色夢境。 接著到訪以花田著名的富田農場。6月底,大部分的薰衣草還只有淡紫色花苞,但有一區「濃紫早開」品種薰衣草,已開出迷人的紫色。遊人快門閃不停,捕捉著專屬夏天的顏色,與自己飛揚的身影。如果還不夠滿足,一旁商店有各樣香氛紀念品,可用嗅覺記憶把美好時光封存。 夏日田野上,罌粟花、鼠尾草、大波斯菊……等花卉也很搶眼。富良野「風之花園」和美瑛「四季彩之丘」,一小一大,都有百花盛放的美景。不僅在鄉間,走在市街上,也可能在某個轉角,跟盛開的玫瑰、牡丹不期而遇。夏之風情,無處不在。 溫馨民宿唱田園牧歌 美瑛連綿不盡的起伏丘陵,使其名列「日本最美村莊」之一。生機蓬勃的夏天,田地復耕,丘陵上的小麥田、玉米田、馬鈴薯田,像大地畫布上的色塊,層層疊疊、遠近有致;其間散落著樹林,遠方是積雪山頭,美得像一首田園牧歌。 在美瑛選擇民宿麥之穗,想體驗節目「來去鄉下住一晚」的生活感。一抵達就有兩隻黃金獵犬迎接客人,好溫馨!主人藤井夫婦把兩層樓的小屋維持得很好,日式榻榻米房間簡單舒適,一泊二食包含晚餐和西式早餐。 美食美景的歲時輪替 最棒的是,屋後有座小丘陵,可信步走進原野,恣意踩著鬆軟的牧草,聞著泥土香;心情瞬間開闊,一如北海道的清澈天空。 這趟旅行有退休的母親同行,以北海道作為她日本旅行初體驗。夏日遼闊的田野,繽紛的自然風光,讓出身農家的母親輕易找到認同,進而能享受旅行中的美食、美景,我也備感欣慰。 四季更迭、歲時輪替,自然之美無須多言就能給人感動。旅行在北國的土地,看見的是每個人的心靈原鄉。

MORE

台中.新社 台中美麗後花園 歲月靜好忘煩憂

文/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新社有「台中後花園」之稱,是休閒產業的代表區。每年底舉辦的「新社花海節」,藉由花卉裝置藝術,串連起觀光產業;台中縣市合併後,原本在台中市舉辦的「國際花毯節」也移往新社,與「新社花海節」合併,成為年度地方盛事。 新社在漢人未入墾之前,是平埔原住民聚居之地,屬於噶哈巫族「樸仔籬」社群居地。清嘉慶年間,漢人進入原住民地界與「番人」做買賣,稱當地聚落為「新番社」,後來簡稱「新社」。 新社的地形,主要是由台地和頭嵙山區兩大部分構成。頭嵙山區由於地殼隆起因素,地形陡峻,古大甲溪受到蓬萊運動影響,造成河道數次更動,陸地不斷抬升與侵蝕,因此境內形成數階的河階台地,共有13座河階,是為「新社河階群」。 新社花海 種改場二苗圃 1911年起連續3年,由於發生世界性的甘蔗萎縮病及赤腐病,台灣甘蔗田受害情形嚴重,台灣總督府為克服病害,1913年在新社區大南庄成立「台灣總督府蔗苗養成所」,引進優良甘蔗品種,培育健康種苗,並於1915年增設第二苗圃。 如今,蔗苗養成所已成為農業部下轄機構「種苗改良繁殖場」,並自2005年起在第二苗圃劃出30公頃種植花奔,舉辦「新社花海節」,成為台灣知名地方節日之一。 種改場內有多棟日式建築,以及百年大樟樹、松樹群,場內綠樹成蔭,清爽宜人。入口處的「原蔗苗養成所」與「陳列館」兩棟建物,分別興建於1927年及二戰後,構造精美,2017年由台中市文化資產處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有神無廟 九庄媽佑新社 新社「九庄媽」沒有固定廟宇供奉,只在爐主家設壇供人膜拜,形成「有神無廟」情況,是新社重要的民俗信仰。 相傳在180多年前,有一名樟腦工人,前往東勢石壁坑(今明正里)製樟腦油時,因遇到下大雨,他跑到一間廢棄的破草寮避雨,發現有尊媽祖神像正在淋雨,於是將神像收起,在工作地旁搭建茅屋供奉神像,早晚上香奉茶,後來把神像迎回新社家中供奉。 當時原住民還有「出草」習俗,傳說有一次原住民「出草」時,有十幾個小孩同在一處玩耍,因媽祖顯靈庇蔭,小孩才倖免於難。事情傳開後,各村爭相供奉,香火日漸鼎盛,經協商決議由九庄輪流供奉,並以擲筊方式決定奉祀爐主,以爐主家宅為駐蹕地點。 引水設圳 荒山變為良田 日據時代,位於大南庄的蔗苗養成所成立後,為解決水源缺乏問題,台灣總督府於1927年命工程師磯田謙雄設計水利設施,運用倒虹吸管位能落差原理,選擇大甲溪中游左岸的白冷台地做為進水口,讓水逆勢向上翻越深谷到達新社,工程歷時4年,「白冷圳」也是台灣著名的山地水利工程。 山野教育 學生製陶義賣 福民國小位於大甲溪畔的「白毛台」台地上,是一所森林小學,課程以推廣山野教育為主,並以攀登「谷關七雄」為校本活動場域。學校擁有電窯與附近村民柴燒窯搭配,讓學生製陶,並義賣作品捐給公益團體。 至於學校所在地「白毛台」的由來,相傳百餘年前,當地原住民有戶人家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一個白毛、一個紅毛。不久白毛嬰夭折,全社發生瘟疫,日本政府遂取名「白毛社」,台灣光復後定名「白毛台」,此區種植的白毛台葡萄聞名遐邇。 捨身救人 日教師殉職碑 日本教師山岡榮(1902—1930年),1930年元月隻身來台,任教於東勢農林學校(新社高中前身)。5月初發生豪雨,新社國小提早放學,有7名學童跟隨1名家長、1名兄長回家,因食水嵙溪水暴漲,沖垮竹橋,9人受困溪中沙洲。 受困學童雖非山岡榮任教學校的學生,但他獲悉後,立即從學校宿舍狂奔到現場,並下水游到沙洲救人,卻被捲入激流中,撞上溪石殉職。同年底,地方居民在溪畔立碑紀念,每年獻花敬悼,並自1979年起在殉難日前夕舉辦追思會。

MORE

【海闊天空】 跟著報紙去旅行 尋找苗栗穿龍圳

文/鄭雅文 外子喜看《人間福報》,除了關注國內外新聞大事,最喜歡的是涵蓋歷史知識的縱橫古今版。去年6月他在版面上看到謝武昌先生的一篇文章〈寶島踏查──穿龍圳 百年風華〉,對苗栗公館在地與水圳歷史很歡喜,立刻在手機上標註景點。 去年底的一個周末,外子規畫這趟家庭輕旅行,竟然旅途處處有彩蛋。 驚喜1: 聖保祿天主堂 中午在公館麵店午餐,路過天主堂,正巧碰到堂內執事人員,邀我們入內參觀原地重建新落成的天主堂。執事仔細講解天主堂內的每一處設計緣由,原來都有其深意,我們體驗進入聖堂前的聖保祿,在黑暗中見到聖光的心路歷程。雖然我們不是天主教徒,但同樣感受到神的恩典。 驚喜2: 苗栗特色館 園內有多處具有特色的壁畫,非常適合拍照,讓女孩們相當歡喜。其中有介紹苗栗傳統產業的場館,如陶瓷博物館、苦茶油及樟腦油製作場、芥菜館等,而就讀小學的女兒對社會課本曾介紹過客家美食芥菜、福菜的製作過程特別感興趣,也加深學習印象。 驚喜3: 黃金小鎮 聽到「黃金小鎮」一名,頓覺「好美的地名」,命名源自於夏季金黃飽滿的稻穗,與阿勃勒樹上成串垂落且隨風搖擺的黃花,相互輝映的金黃。我們也特地來此,尋覓於1840年建造,開鑿山壁引取後龍溪水灌溉農地的「穿龍圳」。 沿著這條充滿歷史感的水圳行走,路旁果樹園裡放養的烏骨雞,窩在沙地裡或走或臥,一派優閒。田野風光明媚,當地物產豐饒,水質清澈、水量豐沛的穿龍圳功不可沒,是上天的恩賜。 圳水漂洗新鮮草莓 我們走了很遠一段路,並沒有找到報紙刊出穿龍圳上裝飾陶片的那一片風景。本來感覺有些失望,眼尖發現產業道路旁的水圳漂來紅點點,原以為是小番茄,心想「草莓季」才剛開始沒多久,隨水波兒送來的,不可能是草莓吧,畢竟這時節入園採草莓可都不便宜! 結果一看漂近的小紅果,竟然真的是草莓,著實令人驚喜。最後,帶女孩兒到草莓園採草莓,結束半日苗栗公館行程。回家先清洗從水圳打撈出的草莓,10來顆,滋味甜美在心頭,特別感謝老天爺的獎賞。 讀報能增廣見聞,讀完後跟著報紙去旅行,親身經歷,覺得好幸福。尤其是一家人在一起出遊的時光,讓身心靈都獲得滿足,彌足珍貴。 旅遊小百科 苗栗縣公館鄉全境丘陵起伏,清朝時期,先民引當地後龍溪水,在山地開鑿出人工的穿龍圳,至今已奔流180餘年,沖積出平坦肥沃的河谷平原,也帶來清澈的灌溉水源,滋養苗栗良田,造就農業的先天優勢。 公館鄉一帶,因有後龍溪及穿龍圳穩定供水,不僅孕育出知名的紅棗,也灌溉街區活力,老屋陸續改造成豆腐坊、農產小鋪等。當地物產豐饒,稻米、芥菜、紫蘇、大頭菜、芋頭、草莓等蓬勃生長,農遊特色包括:山村手路菜、黃金小鎮休憩特區。

MORE

宜蘭市 人間佛教發源地 蘭陽古城展風華

文/人間社記者傅娟娟 宜蘭市舊名「五圍」,全市面積僅29.4平方公里,是台灣面積最小的縣轄市,卻是宜蘭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先民吳沙於清嘉慶年間,率領墾民進入蛤仔難(噶瑪蘭)開墾,「五圍」漸次成為蘭陽平原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 蘭陽別院 晒衣場變道場 佛光山蘭陽別院,舊稱「菜堂」或「佛祖堂」,前身是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雷音寺」。1950年代,雷音寺因長期缺乏法師駐錫,寺院多被附近居民用來當晒穀場、晒衣場,直到1953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應當地仕紳懇託駐錫弘法,才為佛教注入新血輪。 宜蘭是星雲大師在台弘法的起始點,不僅帶動當地學佛風氣,還接引青年入佛門,如今佛光山道場遍及世界五大洲,起始點就在蘭陽平原。 星雲大師曾說:「在我弘法的歷程中,宜蘭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可以說沒有宜蘭的雷音寺,就沒有佛光山;沒有佛光山,就沒有遍布海內外近兩百個道場,更沒有百萬以上信徒、幹部,而且佛光山最早的弟子幾乎都是宜蘭人。宜蘭是人間佛教的發源地。」 雷音寺於1963年遭歐伯颱風毀損,後改建為4樓建築;1996年重建為17層建築,並更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4樓的「甲子紀念堂」,是為紀念星雲大師在宜蘭弘法60周年而設,保存星雲大師在宜蘭弘法的文物,包括大師出家、來台度眾、弘法共修、創辦教育等,詳實記錄星雲大師一甲子的弘化歷程,以及為佛教發展所做的貢獻。 戲說人生 歌仔戲發源地 台灣戲劇館設於宜蘭縣文化局內,是台灣首座公立地方戲劇博物館,以歌仔戲為主,布袋戲、傀儡戲、北管戲曲等台灣重要劇種為輔,館內典藏3000多件文物,對於台灣民間戲劇、地方音樂的演變、保存、研究及推廣作詳盡介紹。 百年官邸 庭園老樹成林 有百餘年歷史的「宜蘭設治紀念館」,由宜蘭廳首任廳長西鄉菊次郎籌建,約完成於1906年,百餘年來有20多位宜蘭縣行政首長居住過,戶外庭園老樹成林,縣府為保存園區內一棵百年老樟樹,將官邸整建為設治紀念館,呈現宜蘭自清代以來設官治理的歷史軌跡。 宜蘭出身的作家頗多,包括簡媜、黃春明、林煥彰等人,都在台灣文學界占有重要地位。位於宜蘭設治紀念館另一側的「宜蘭文學館」,原是舊農校校長宿舍的日式木屋,經整修後對外開放,裡面設有閱讀區、品茶區,並提供書籍供民眾借閱。 蘭城古今 公園裝置藝術 宜蘭於清嘉慶年間建城,當時在城牆周圍種植九芎林作為防禦工事,因此宜蘭也稱為「九芎城」或「九荊仔城」。宜蘭市中山公園新近增設〈蘭城古今〉與〈九芎年代〉兩座裝置藝術,以九芎為意象,將蘭陽古今風貌挹注於裝置藝術中。 其中〈蘭城古今〉設計成九芎蒴果樣貌,五瓣的蒴果造形,結合宜蘭市五大元素:舊城護城河、民間信仰、歷史建築、傳統工藝、在地小吃,反映出宜蘭的歷史發展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九芎年代〉則以六個「文化櫥窗」將中山公園早期樣貌、宜蘭市風貌,以老照片和公園場景進行對照,使人彷彿有穿越時空之感。 穿越時空 百年歷史磚窯 宜蘭市北津、梅州一帶,由於土質黏度高,從日據時期就開始燒製紅磚,繁盛時期窯廠林立,有「磚窯巢」之稱。 宜蘭磚窯前身是「津梅磚窯」,廠區有一支高達37公尺的煙囪,共有13座窯身相連,稱為「十三目窯」,是宜蘭保存最完整的「目仔窯」,2002年納為宜蘭縣定古蹟。 立體繪本 幾米主題廣場 繪本作家幾米是宜蘭人,曾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傑出人物,宜蘭火車站南側的鐵路局舊宿舍區,原本已閒置多年,經重新規畫整建後,搖身一變成為幾米主題廣場,將幾米的繪本作品立體化,成為幾米粉絲旅遊宜蘭的必去景點。 幾米主題廣場的裝置藝術作品,包括《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往各自方向走去的場景;〈星空〉裡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公車上下學場景;火車站前的丟丟噹森林有〈幾米星空飛天小火車〉等立體作品,帶領遊客走進幾米童趣魔幻的繪本世界裡。

MORE

高雄後花園 壽山6棧木步道加寬、止滑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壽山是高雄市的後花園,不管晨昏總有很多民眾休憩登山,為了健全設施及登山環境,北壽山已經老舊的6條登山步道都將拓寬,還要增設棧板反光條、止滑溝等,總長逾5公里。 壽山有扶疏蓊鬱的老樹,還有豐富的生態,是民眾休憩的好去處,統計每年有逾百萬人次上山,特別的是山上歇腳處還有民眾揹水煮茶,成了山友交誼的茶亭。絡繹不絕的遊客登壽山都青睞於位在市中心區的便利;偶有民眾因故跌傷,還要出動救難,所以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決定拓寬登山棧道寬度從原來的1.2公尺加大為1.5公尺,6條步道總長逾5公里。 管理處今(4/19)日指出,拓寬的步道包括中心亭到雅座、中心亭到天雨及天財洞、小坪頂、猴區亭、雅座到蓮花亭、觀猴亭等處。 管理處說,經尋查山區多條棧道,有多處路段基礎及面材有蟲蝕、塌陷情形,偶爾傳出民眾不慎絆倒或致誤踩跌倒等,為強化步道安全性及舒適性,規畫針對北壽山步道系統進行區段優化,部分路段會於施工時公告封閉或改道,工程預計明年初完工開放。 管理處指出,為了讓登山步道更安全還有防護,除了加寬也會於踏板增設溝型止滑條,階梯路段也會加設反光條,基礎支撐還會以耐候性及抗腐蝕性佳的鋼構,以強化隱蔽處構件的接縫密合度。 管理處提醒,施工期間為免遊客誤入或影響安全,會於施工熱區及節點設立施工告示,屆時請遊客配合或繞道。

MORE

花蓮.鳳林 東部小鎮馬里勿 校長之鄉夢工廠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花蓮縣鳳林鎮約有6成是客家人,是個典型的客家庄,由於人民勤勞儉樸、重視教育,因而孕育出許多讀書人;所謂「美濃出博士,鳳林出校長」,鳳林出身的小學校長有百餘人,是全台校長密度最高的小鎮,因此被譽為「校長之鄉」。 鳳凰展翅 台灣首座慢城 鳳林鎮位於花東縱谷內,距花蓮市區約30公里,兩旁有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夾峙,在狹長的花蓮縣地形中,剛好居於中心位置。由於人口外流嚴重,全鎮人口至今不到1.1萬人,其中老年人就占2成5,是全國少數的長壽鄉之一。 阿美族稱鳳林為「馬里勿」,是上坡的意思。相傳鳳林未開發前,是一大片茂盛的樹林,樹上纏繞一種名叫「木蘭」的植物,從外觀上看起來,猶如「鳳凰展翅」一般,因此遷徙到當地開墾的漢人,見到此情景,就稱當地為「鳳林」。 鳯林目前仍保有早期農村的生活樣貌,經常可見婦女在圳溝旁洗衣,小溪裡還有蜆與河蚌;尤其每到農曆春節,許多家戶仍使用柴燒大灶炊粿,因「慢活」與「慢食」等條件,2014年獲義大利國際慢城組織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慢城」。 晴耕雨讀 車站慢活意象 由於鳳林是東部最大的客家庄,因此鳳林火車站到處可見客家特色裝飾,例如車站外觀是以「菸樓」意象打造,空間以客家染布點綴;車站廣場兩側分別有「晴耕雨讀」、「蝸牛」意象,除了展現客家人勤奮精神、重視教育之外,也提醒遊客放慢腳步,沉澱心靈,配合鳯林的「慢活」節奏。 綠色水母 田間花園祕境 台9線鳯林段兩旁路樹,被修剪成半圓體,加上榕樹下垂的氣根,隨風搖曳,就像飄浮的綠色水母,被網友稱讚「很療癒」。附近農路20年前種下的水黃皮,如今已為「水黃皮綠色隧道」;冬季田間的油菜花、向日葵,河川浮覆地的波斯菊花海,儼然成為花園祕境。 文風鼎盛 文化館夢工廠 位於鳳智里的「校長夢工廠」,日據時期為「花蓮港廳鳳林支廳長官官舍」,目前是東台灣僅存的郡級長官宿舍。1945年台灣光復後,成為鳳林國中校長宿舍,1986年以後,因無人使用而荒廢;2003年由鎮公所規畫為地方文化館,修繕後定名為「校長夢工廠」。 「校長夢工廠」裡展出多名校長學習及奉獻的經歷,並以口述歷史方式記錄鳳林的教育與學風。夢工廠後方有一座「敬字亭」惜字樓,是客家庄的文化特徵,由於古人認為文字非常神聖,不能隨意褻瀆,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敬地燒掉,展現客家人的傳統精神。 箭瑛大橋 紀念殉職教師 鳳林隔著花蓮溪與山興相望,早年僅有一座竹橋銜接兩岸,1977年10月6日清晨「黛納」颱風來襲,造成花蓮溪水氾濫,竹橋遭沖毀,山興國小教師張箭、鄧玉瑛等人為了到校上課,冒險渡河,因河水湍急,2人不幸被洪水沖走而殉職。 張箭、鄧玉瑛兩名教師殉職的消息,引起政府重視,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深受感動,決定興建水泥大橋,以改善偏鄉交通,並為表彰兩名教師克盡職守、因公殉職的精神,且在橋頭設公園、立銅像紀念。張箭、鄧玉瑛的故事,曾於1985年拍攝成同名電影《箭瑛大橋》。 客家文物 傳承硬頸精神 「鳳林鎮客家文物館」位於鳳林公園內,是東台灣第一座客家文物館,文物館的面積雖然不大,但館藏卻十分豐富,其中展示的許多器具都是當地人自發性捐出。展出內容包括:花蓮客家人的墾拓紀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傳統服飾、早期農具等,頗能發人思古幽情。 菸樓聚落 全台密度最高 鳳林地區適合菸草生長,加上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鼓勵種菸、製菸,以及台灣光復後的東部開發經濟政策,促成製菸業發展,形成台灣密集度最高的菸樓聚落。鳳林多屬「大阪式菸樓」,特色是排煙口突出屋頂,有利排煙。目前保留完整的菸樓有33棟,融和日式建築特色與客家文化風情。

MORE

【海闊天空】小林村紀念公園公益之旅

文/943 我們一群人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輔導小林村重建所設計的一日遊行程,首先來到2012年就完工啟用的小林村紀念公園。 這是為了紀念已被土石掩埋的小林村(居民早年鄒族為主,晚近為平埔族),而在附近一片新土地興建了占地1.7公頃的紀念公園,距離小林村原址有約一公里之遠,其中大部分的面積都是綠地。 種山櫻呼喚村民回家 從公園內的位置圖告示,可以看出原本的小林村遺址,已經沒有路可以進去,小林紀念公園是另擇新地種樹紀念。小林紀念公園中種植了181棵台灣原生種山櫻花樹苗,每一棵櫻花底下都象徵小林村逝去的181個家庭。其中許多家庭是兄弟姊妹住在一起,共用一個門牌,櫻花樹底下有小石柱刻著原本的門牌號碼,象徵先人得以回家。 我們在回鄉幫忙的導覽老師帶領下,進入小林村公祠致意。公祠中列出罹難村民姓名供人憑弔,更供奉著地藏王菩薩。 由於幾乎全村都覆蓋在走位坍塌的整座山下,村民不忍開挖,所以小林村紀念公園中只有列出姓名,連衣冠塚都不算是,而且距離原村有段距離,遊客來到紀念公園,不是踩在事發現場,也完全不是網路上誤傳的納骨塔,民眾不用害怕。 建紀念碑與宗教苦路 越過沉思橋和追思廣場,小林村紀念公園中也有天主教、基督教意象的苦路(原為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的宗教儀式),石牌上刻著全村462位先人的姓名。 小林村紀念公園中還有一座非常巨大的圓錐形紀念碑,是用八八風災後獻肚山傾瀉而下的部分土石堆砌而成,底部直徑8公尺,高9公尺,用以紀念莫拉克颱風8月9日凌晨逝去的小林村民,成為鼓舞村民重建家園的力量,也提醒世人尊重生命、敬畏大自然的威力。 一分為三續傳承文化 災後重建的小林村,現在一分為三,分別是位於五里埔的小林社區90戶、移地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120戶,和小愛小林社區60戶。 從小林村紀念公園離開後,我們搭車到了小林村在附近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日光有積極陽光向上的意思。 在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設計的行程中,我們體驗了小林村以訪談耆老、尋遍各種文獻等方式(像是日治時期由人類學家淺井惠倫紀錄下來的錄音等史料),重新找回小林村的文化傳承,包括竹編器具、漁獵工具、傳統房屋等技法。 傳統編織學先人智慧 我們還試著認識及學習平埔族祖先,以藤蔓製作手環、戒指等用品的工法,包括:柴舉、魚笱、刺繡等。由於用藤製作手環很容易脫落纖維,所以初學者的我們,最後是用包裝帶來學習手環的編織方法。 若旅客有足夠的時間,就能向耆老學習製作各種傳統器具,這些都是小林村新一代的青年村民回鄉協助重建後,努力尋回的各種傳統文化。 災變後青年返鄉互持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忍不住好奇:那麼風災以前的小林村,究竟是什麼樣的村子呢? 據導覽老師說:小林村最早曾是母系社會,古早時期男方若想提親,就要能搬沉重的九芎木到心儀的女生家,先當長工兩年,若女方長輩覺得不錯,才能正式入贅。據說長輩們還會灌醉女兒的男友以觀察其酒品。 災變後回鄉幫忙的小林村民回憶,家鄉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村落,家家戶戶多少都有親戚關係,也會互相幫忙帶小孩,例如爸媽不在家,鄰居就會叫小孩來家裡吃飯,也因此年輕人在失去親人後,反而辭掉大都市的工作回鄉幫忙,共同努力、相互扶持。 編完頭飾星夜享燒烤 在日光小林社區的一日遊行程中,我們也參與了一面採集當地野生植物、一面聽導覽的社區巡禮,再將採集成果編成原住民頭飾花環的體驗。這裡的花冠頭飾,主要都是使用社區中常見的野生花草,如苧麻、九芎、薊草、狗尾草、五節芒……等來編織。 大家都興致勃勃地,聆聽小林村花冠編織老師的講解,再用剛從社區周遭採到的野花野草來編織,眾人七手八腳的,做好以後又互相幫忙拍照留念,非常有意思。 體驗完藤編手環和頭戴花環兩個DIY活動後,就是令人期待的星光夜烤了,有烤青椒、烤杏鮑菇、紙包金針菇、絲瓜等美食,趁著滿天的星星,晚風很涼爽,村民們很熱情,也很會生火燒烤,大夥兒都吃得很飽。 薑黃料理盛名早遠播 日光小林社區的部落廚房更是盛名遠播,好吃到連電視節目大廚,都來此拍攝學做「薑黃臭豆腐」。薑黃正是小林村的在地農產品,眾人吃了都直誇好吃,非常「涮嘴」。 燒烤完畢,我們也體驗了非常有名的「小林夜祭」活動的舞蹈,也就是和部落人們一起跳舞,學習小林夜祭的基本舞步,小林村民滿滿的活力和熱情,讓我們感覺像家人一樣被對待,而不是像一般商家對待觀光客般的相敬如賓…… 到小林村體驗人情味,感覺就像被充電後一樣的活力滿滿呢!如果想給正在努力重建的小林村民一個鼓勵,不妨透過旅行的方式,一起參與令人感動的生命重建故事。

MORE

阿里山林鐵票根 免費搭日本黑部峽谷列車

【記者江俊亮綜合報導】日本黑部峽谷鐵道因冬季積雪而封閉,4月25日起開放行駛宇奈月至貓又之間。阿里山林業鐵路與黑部峽谷鐵道交換車票活動也同步展開,民眾只要憑阿里山林業鐵道「支線周遊二日券」,即可免費兌換日本黑部峽谷鐵道來回車票。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表示,阿里山林業鐵路與日本富山縣黑部峽谷鐵道自2013年締結為姊妹鐵道之後,除了受疫情影響而中斷3年的交換車票優惠之外,每年雙方都共同推出交換車票優惠活動。 民眾只要攜帶使用過的阿里山林業鐵道「支線周遊二日券」至宇奈月車站並出示護照,即可兌換黑部峽谷鐵道「宇奈月-貓又」或「宇奈月-櫸平」來回車票。不過,「宇奈月-櫸平」受能登半島大地震影響,預計10月起才恢復全線通車。 林鐵文資處表示,位於日本富山縣北阿爾卑斯山脈的「黑部峽谷」,是日本少數的V型峽谷,被選為日本三大溪谷∕日本秘境百選之一。黑部峽谷每年12月因為積雪的關係而封山,要等到隔年4、5月雪融後再開山,觀光小火車一直行駛至11月底。 黑部峽谷觀光小火車行駛區間全長20.1公里,單趟約1小時20分鐘,沿線可欣賞黑部峽谷及黑部川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其中,鐘釣車站可欣賞「黑部萬年雪」,這是因為黑部川在此的積雪,在下個冬季前不會全部融化,因此被稱為「萬年雪」。

MORE

彰化市 八卦鷹揚磺溪路 半線舊城老車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提起彰化市,不免令人想到「八卦山大佛」、國定古蹟「扇形車庫」等人文景觀。清雍正元年(1723年)彰化設縣,至今剛好滿300年,昔日縣治「半線城」,就是今天的彰化市,由於八卦山過去有冷泉湧出,因此也稱為「磺溪」。 彰化市舊名「半線」,過去是平埔巴薩族「半線社」居地,清康熙年間漢人大量入墾,至康熙56年(1717年)已發展為有四條商業街道的「半線街」;1723年設縣時,清廷以「建學立師,以彰雅化」,因此取名彰化。 定寨望洋 兵家必爭之地 八卦山是彰化名勝,也是欣賞灰面鵟鷹過境的地點之一。雍正9年(1731年),台灣發生史上規模最大的平埔族民變,清廷鎮壓後,台灣巡道倪象愷在山上建「鎮番亭」。道光16年(1836年)建「定軍山寨」,並將山名改為「定軍山」,昔日「定寨望洋」為古彰化八景之首。 八卦山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清乾隆年間,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清軍與林爽文交戰於八卦山。 林爽文事件後,戴潮春(戴萬生)組「八卦會」在八卦山一帶活動;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發,八卦山便成為重要戰場。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台灣義軍與日軍交戰於八卦山,雖然義軍一度重創日軍,然而終因寡不敵眾,最後日軍占領八卦山。相傳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此砲戰中,死於砲擊,後來日人拆除定軍寨,建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紀念碑」。 現今的八卦山大佛,即為古時的「鎮番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所在地。二戰結束後,日本親王紀念碑遭拆除,並自1956年起在原址興建大佛,大佛蓮座直徑14公尺,高22公尺,佛像內部有6層,為彰化市地標。 賴和詩牆 台灣文學故鄉 八卦山大佛右後方有一面「賴和詩牆」,由100片垂立的鋼板刻上「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原稿筆跡。賴和本業是醫師,也是詩人、作家、社會運動者,畢生鼓吹「抗議文學」及「農民文學」,是1930年代台灣文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賴和在彰化開辦診所,因經常幫助貧窮患者,而被稱為「和仔仙」。他濟助弱勢的事蹟頗多,曾有居住在南投埔里的原住民婦女,自埔里步行至彰化求診,賴和除了免費施藥之外,還給予乘車金,要求她務必乘車返回埔里,以免病情加重。 泮池芹泉 國定古蹟孔廟 彰化孔廟創建於清雍正4年(1726年),為縣儒學所在地。乾隆23年(1758年)重修,大成門外設泮池與照牆,泮池有「芹泉」題石,取《詩經》「泮水採芹」之意。因為古時學宮稱為「泮宮」,學宮旁水池稱為「泮水」;學子入學稱為「採芹」。 嘉慶16年(1811年)孔廟重修時,增建大成殿前露台石欄杆,泮池上建「登瀛橋」,以喻讀書人求得功名,如登仙界「瀛洲」一樣。現今的孔廟是道光10年(1830年)大修後的格局,至今仍保有早期孔廟的建築風格,是台灣中部文教發展的重要象徵。 扇形車庫 火車頭的旅館 國定古蹟「彰化扇形車庫」,於日本大正11年(1922年)啟用,車庫有12道向外輻射的鐵軌,因形狀如摺扇而得名。由於當時使用的是蒸汽火車頭,為克服蒸汽火車頭轉向的問題,在車庫前方設有一座轉車台,讓火車頭可以調轉方向。 由於鐵路是重要的國防運輸設施,因此太平洋戰爭期間,彰化扇形車庫曾遭盟軍轟炸與機槍掃射,至今仍能見到修復痕跡及彈痕。 車庫目前停留有CK124蒸汽火車頭、第一代柴油R6等各式火車頭,因此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神蹟顯化 開化寺南瑤宮 開化寺舊名「觀音亭」,清雍正2年(1724年)興建,後殿供奉「痘公、痘婆」,相傳是曾在彰化行醫的一對夫婦,因治癒許多染上天花的民眾,因此由民眾刻像供奉。如今仍有家長帶子女來上香,希望「痘公」與「痘婆」能治療孩子的青春痘。 媽祖廟「南瑤宮」的興建起源,相傳清雍正年間,有陶工楊謙從嘉義笨港到彰化瓦磘工作,隨身攜帶笨港天后宮的香火袋掛在工寮內,當地居民見夜放毫光,認為媽祖顯靈而勤往膜拜。乾隆3年(1738年)建廟供奉,因地處「邑治南門外尾窯」,因此取名「南瑤」。

MORE
/2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