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吹響新生代藝文號角  全台美術生共譜「藝術新聲」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為替藝文產業注入新活力,台中市文化局舉辦全國新銳藝術盛宴「藝術新聲」推薦展,攜手學術界與產業界,帶領藝術新秀跨出校園進入專業藝廊空間,共譜「藝術星勢力」,讓中台灣藝術地圖吹響新生代藝術號角。 文化局指出,「藝術星勢力 Art Star 合作計畫」活動自去年首度辦理便受好評,今年同樣從「藝術新聲」優秀畢業生推薦展中的11校系121位展出學子,擇優推薦參加,由各校系教授及藝術產界顧問組成評選團,精選11位新銳藝術家,包含蔡宇貞、廖崇勛、蔡佑承、葉玉珠、奉威旭、紀少淵、魏呈哲、詹婷雯、闕珮菁、陳資穎、呂如笙等,將在7月18日至21日於日月千禧酒店「ART TAICHUNG台中藝術博覽會」展出精采作品。 文化局感謝科元藝術、松風閣畫廊、亞米藝術、美丘美术、凡亞藝術空間等5家畫廊響應藝術星勢力計畫,成功媒合7位藝術新秀。藉由藝廊專業展覽空間,將新銳藝術家作品能量延伸至產業界,這股連結學術界、公部門及產業界的能量,不只開拓新生代藝術家曝光機會,也讓年輕創作者與藝術產業接軌,帶動在地藝術發展。

MORE

知名影星林青霞清大畢典致詞 鼓勵學子發覺自我

【中央社新竹訊】國立清華大學今(15)日舉行畢業典禮,知名影星林青霞受邀出席致詞,分享參演電影一夜成名後,有段時間自卑、不快樂,多年前開始寫作,體會學習樂趣,希望學子都能實現夢想,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 清華大學2024級畢業典禮今天上午登場,校長高為元致詞勉勵學子,社會不是一張考卷,人生也沒有標準答案。當大家都在說一定要選擇什麼行業、一定要進某家公司時,應先聽聽內心聲音,不要用別人的尺衡量自己的價值。 接著,高為元以「心目中永遠的東方不敗」介紹林青霞出場,現場畢業生、家長們熱情歡呼鼓掌。 林青霞致詞表示,她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在最徬徨迷惘的時候得到飾演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角色,成名後電影宣傳、片約應接不暇,從最單純的學生校園跳入最複雜的電影圈,忙得令她招架不住。 林青霞(中左)鼓勵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圖/清華大學提供 她說:「有次看著鏡中的自己,那是一張陌生、很不快樂的面孔,人們都認為她年輕、漂亮、有名氣、片酬高,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候,卻是她感到最沒有信心、最自卑的一段日子。」 林青霞表示,20年前她開始寫作,看了不少書、關心身邊人事物,也常參觀美術館充實自己,開始看待自己的喜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做別人眼中的林青霞,而是發覺自己、做有興趣的事,這種快樂難以用筆墨形容。 原本希望高中畢業後就上大學,但因電影賣座而成名,片約一部接一部,雖未真正唸過大學,但在電影中演過大學生,其中還有1部電影就是在清華大學拍攝。 林青霞認為,雖未上大學有遺憾,但後來想通,在社會工作也是學習,希望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 清華大學提供新聞資料指出,今年共有5295名畢業生,包括2337人獲頒學士學位、2615人獲頒碩士學位,以及343人取得博士學位。 此外,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今年也迎接首屆共68名畢業生。 林青霞(前)鼓勵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圖/清華大學提供

MORE

「茶鄉茶香」特展 一次品味台、蒙、藏茶飲生活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今(15日)起在蒙藏文化館舉辦「茶鄉茶香-從台灣到蒙古西藏」展覽,與國內24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合作,展出約221組件各式茶器具與茶席,以茶為媒介,穿梭古今、橫跨地域,讓民眾一次品味台灣、蒙古、西藏各具魅力的茶飲生活。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表示,茶飲不僅是款待客人的友誼表現,也是現代人追求心靈寧靜與精神慰藉的依歸,隨著時間發展與地理環境的演變,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茶文化。因此展覽規畫「早期台灣茶文化」、「蒙古生活與茶文化」、「西藏生活與茶文化」與「台灣當代陶藝茶具之美」4大主題,串聯今昔時空與台灣、蒙古、西藏文化發展樣貌。 展場陳設犛牛帳篷以及西藏煮茶、喝茶用具等,感受西藏牧區的生活風景。圖/文化部提供 展覽布置了大眾所熟知的台灣當代陶藝茶具及茶席藝術,以時代為「緯」、器具為「經」,跨越清領、日治時期至民國,帶領觀眾回顧台灣的茶金歲月及當代茶藝生活美學。 展覽也特別規畫重現蒙藏當地生活情境,展出蒙古包與犛牛帳篷等生活用品,以及蒙古與西藏煮茶、喝茶用具,一次品味台灣、蒙古與西藏各具獨特魅力的茶飲生活,感受蒙古牧區及西藏牧區的生活風景。  

MORE

《夢土上的李泰祥》特展 穹頂光雕打造「夢中橄欖樹」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舉辦的「《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現正在中正紀念堂3展廳登場。特展展出阿美族音樂大師李泰祥的樂譜手稿、照片及相關文物,全面呈現他的傳奇人生。其中最大亮點,是由策展人張忘製作的穹頂大型裝置,透過光雕投影製造出夢中橄欖樹,並將歌詞意象傳達給每位觀眾。 李泰祥一生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創作出著名的民歌與流行歌曲包括〈橄欖樹〉、〈歡顏〉、〈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一條日光大道〉等。李泰祥的兒子李奕青表示,希望藉由展覽告訴大家父親跟台灣這塊土地的關係,以及去理解一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李泰祥的媳婦林芊君則分享,父親生前常說要為原住民打拼,「爭光榮、爭價值、爭尊嚴」,這也是為什麼他生病手術後仍繼續創作的原因,而《夢土上的李泰祥》其實就是父親的理想國,「歡迎大家來到這個音樂國度,跟隨著他的的腳步,繼續為台灣的音樂打拼。」 展覽策展人張忘表示,感謝多個單位共同參與完成這次特展,「讓李泰祥老師的音樂不被大家忘記。」他也在特別在「尋找夢中的橄欖樹」展區中,設計製作穹頂大型裝置,運用光雕投影創造出夢中橄欖樹的意象,並巧妙地將經典歌曲〈橄欖樹〉的歌詞意象融入其中,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全新體驗。 透過工作室情境復刻,讓觀眾進入如夢似幻的李泰祥創作世界。圖/傳藝中心提供。 傳藝中心副主任鄒求強表示,李泰祥是台灣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他的音樂作品豐富多彩,跨越了時代和風格。期望透過這次豐富多元的展覽,能夠讓更多人認識李泰祥,並激發新一代音樂人繼續傳承和發揚台灣的音樂文化。 特展除了樂譜手稿、照片、文物,還展示李泰祥所創作的實驗與新民風音樂、經典民歌與流行音樂,以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的李泰祥電影配樂影音資料,如同小型電影院,讓觀眾可以在此聆聽和觀賞他的經典佳作,回味那些曾經感動人心的旋律,展期至7月17日。

MORE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年會9月登台 聚焦AI等四大挑戰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在睽違12年後重返台灣,由台北表演藝術中心9月接棒登場。北藝中心表示,今年年會主題為「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小心間隙,挺進前行)」,聚焦探討全球表演藝術場館面臨的傳統創新、在地連結、場館永續以及AI技術等四大挑戰,期待能為劇場經營者帶來全新啟發。 9月4日起為期三天的年會活動包含一場專題演講、四場大型論壇、開閉幕表演及台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共計六場十二組團隊的選粹呈現。北藝中心同步宣告自6月14日起至8月15日受理報名,除了AAPPAC國際會員之外,也開放國內表演藝術團隊與文化機構報名。 AAPPAC主席Douglas Gautier表示,AAPPAC成員在年會中將分別就節目、培訓計畫、市場和管理倡議、以及技術發展各方面交流,彼此激勵、挑戰和互相支持。他說,很高興年會在2024年重返台灣,因為在他眼裡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平台,相信這次的年會將為所有成員帶來難忘的體驗。 北藝中心表示,年會鎖定四大議題進行交流,包含「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鄰里生活:文化場館正與社區共舞」、「恆長永續:天長地久是一個動詞」、「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 其中,AI技術的發展與專業知識是如今的全球顯學,AI如何應用在劇場也成為表演藝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年會特別邀請到Google文化藝術專案經理 Pierre Caessa,他將分享與英國編舞家 Wayne McGregor 共同合作開發出舞作《LIVING ARCHIVE》的創作歷程。這件作品透過編舞家數百小時的編舞紀錄影片及舞團成員的獨舞影片素材,訓練出一套AI編舞系統,改變了過往編舞家的創作方式。 在「台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共有六場Showcase、12組團隊的選粹呈現,包括躍演《勸世三姊妹》。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林政億 同時,在年會期間也規畫了二項系列活動,包括由AAPPAC會員報名呈現的「新作探索(Connecting Series)」,以及由台灣表演藝術團隊輪番登場的「台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 其中在「台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共有六場Showcase、12組團隊的選粹呈現,包括躍演《勸世三姊妹》、窮劇場《母親.李爾王》等,演出型態包含音樂劇、當代舞、傳統戲曲等,展現滿滿台灣表演藝術能量。 此外,北藝中心也宣告,年會開幕表演將由《桑布伊 X 布拉瑞揚舞團》以及舞蹈空間舞團 《碎月》擔綱,而閉幕演出則為台北藝術節好評之作—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希望讓來自亞太各地的AAPPAC會員藉此更能了解台灣表演藝術的多彩多姿與豐沛的創意。

MORE

南華大學個申分發率84.7%  排名全國18招生亮眼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大學申請入學放榜,佛光山南華大學不畏少子化衝擊、辦學深受各界肯定,今年個申分發率高達84.7%,位居全國分發排名第18,包含社工學系、國際系、民族音樂學系、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等眾多科系皆滿招、招生成績十分亮眼。 在校長高俊雄帶領與全校攜手努力下,南華大學招生優異,許多科系表現出色、受考生與家長青睞;申請入學分發率達84.7%,居全國分發排名第18,台中以南更排名第1;選填南華大學為第一志願人數高達97.6%,彰顯南華辦學有成。 校方表示,今年共有45個系組招生,23個系組滿招,95%以上有2個系組、85%以上也有5系學組,像是財金證劵組、財金理財組、企管創業組、企管經管組、旅遊觀光遊憩組、餐藝組、社工學系、傳播學系、國際系,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民族音樂學系、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建築系社會組、資訊工程AI組、生技學系不分組等系組皆寫下滿招紅盤。 南華大學辦學深受各界肯定,今年個申分發率高達84.7%。圖/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的教育初心、積極適性揚才。」校長高俊雄表示,南華提供每位學生自我探索與創作空間、藴育三好四給特質與跨域專業才能,不僅充分展現學習成果,更打造出讓學生圓滿人生夢想的學習場域。 為幫助學子安心就學,南華大學除學雜費低於國立大學收費,更低於私立大學收費的一半。校方表示,自113年起,配合政府學雜費及住宿費補助措施,每學期學雜費再加碼補助1.4萬起至全免,繁星生及經濟弱勢生住宿費4年全免,經濟弱勢生依身份別更加碼補助最高約3萬元,還可享有4萬或8萬的生活扶助金;針對以第一志願入學的新生,還提供獎勵金1萬元與多元表現獎勵。 透過多方資源挹注,亦讓南華大學辦學成效蒸蒸日上,除長期在國內外高等教育評比中名列前茅、四度榮獲教育部「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肯定,今年更連續五年入榜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並列全國第14名、私校排名第5,亮眼成果有目共睹。

MORE

陪伴學生正向發展  南華生命教育研習坊收穫豐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為提升大學與高中各校推動生命教育的知能,佛光山南華大學昨、今兩天攜手教育部,舉辦「大專校院暨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研習坊」,活動內容包括生命教育推動特色分享、跨域體驗學習,校方並帶領老師參觀全國唯一的台灣生命教育意象館,感受生命從誕生到告別的歷程,豐富內涵受與會人員肯定。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於靜與動的平衡。」南華大學校長、同時也是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高俊雄談到,可透過正念靜坐或適時運動釋放壓力,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挑戰,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教育部專門委員許慧卿表示,教育部將繼續支持各校推動生命教育,期望教師在陪伴學生成長過程中,也給予自己溫暖擁抱,共同推動生命教育在數位發展浪潮中向前邁進。 為期兩天的生命教育研習工作坊,不只帶領大家在地文化體驗與歷史踏查,展示南華深耕生命教育的多元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與學習平台,還參觀南華大學生命教育意象館,透過VR虛擬實境,啟發對幸福及人生終點反思,藉此審視生命意義與價值,令與會者印象深刻、獲益良多。

MORE

台南美展得主出爐  彰顯藝術家蓬勃創作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2024台南美展「台南獎」得主今天出爐,今年共有592人投件。其中,台南獎得主與作品分別為「書法類」呂佳憲的「陳肇興詩二首」、「攝影類」王宣閔的「穿越時空的精靈」,以及「立體造型類」楊雅晴的「無何有之鄉」,彰顯在地藝術家蓬勃創作活力。 投件作品於4月18、19日進行初審,6月3日展開複審,競爭激烈。本屆台南獎得主呂佳憲,以書法獨有的線條藝術展現新意,墨色及空間布局,實為上乘之作;「穿越時空的精靈」攝影類得主王宣閔,以拍攝琥珀昆蟲為題,並裱以壓克力框,於作品中進行一場耐人尋味的哲思對話與輝映;「無何有之鄉」立體造型類得主楊雅晴,則以創新實驗手法挑戰釉料及土的特質,令人眼睛一亮。 西方媒材類、東方媒材類與傳統工藝類首獎,則分別由王啓文以作品「憂鬱的女孩」獲得西方媒材類首獎;麥詩韻以作品「金魚街」獲得東方媒材類首獎,其作品以創新手法進行膠彩及水墨結合,跳脫傳統框架;毛祚欽以作品「牡丹金如意」獲傳統工藝類首獎,作品以纏花工藝製成,技巧精實出色。 文化局表示,綜觀今年所有得獎作品,既有當代藝術創作方式,緊扣著議題並對文化系統及歷史連結進行探究,也能看見觀視自身個體的內在生命經驗與作品之間的相互關係,彰顯屬於台南既獨立又融合之文化精神。 「2024台南美展」得獎作品將於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各藝廊展出,頒獎典禮將於9月28日(六)下午2時30分,在台糖長榮酒店舉行。

MORE

戲曲學院巡迴校園演出  師生體驗古典藝術之美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台灣戲曲學院攜手台南市教育局,共同推動校園劇場巡迴演出,於日前巡演月津國小、開元國小、安平國小等五所學校,辦理師生體驗活動,讓師生共感戲曲美學的深厚底蘊。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本次戲曲學院校園巡迴演出,安排演前導聆,解說京劇表演藝術的特色,接著由京劇學系學生演出《拾玉鐲》、《三岔口》等經典劇目,並結合互動教學體驗,由京劇學系老師帶領學生現場進行教學。 透過戲曲元素的解說,學生展示了戲曲基本的三功(毯子功、基本功、把子功)與身段,簡介戲曲中不同角色的聲音意象,以及程式化與虛擬化的動作。這些多元有趣的戲曲元素,如騎馬、上轎、下轎、趕雞、穿針縫線等抽象動作的示範,帶給學子一場戲曲饗宴。 首場於月津國小演出,學生們在演出後捨不得離場,爭相與演員合影。月津國小校長丁女玲表示,這次活動將演員的準備過程搬上舞台,搭配專業又詼諧的主持,師生們頻頻叫好。

MORE

第12屆星雲教育獎名單揭曉   20位典範教師不忘初心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備受各界肯定的2024第十二屆星雲教育獎,歷經嚴謹評選後,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共有二十位教育工作者榮獲「典範教師獎」,透過他們春風化雨的教學心路,不只彰顯主辦單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的「不忘初心」,更展現對教育的無比熱情與付出、令人動容。 今年獲獎的二十位典範教師,分別來自特教、醫學、宗教學等多元領域,儘管彼此專業不同,但都同樣秉持教育初心,成為許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像是大專組得獎者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千玉,長期深耕特教領域,不僅發揮輔具製作專長協助重度溝通障礙病童逐漸融入社會,深受家長感謝,還將自身專業推廣至全台各區,與輔助設計協會、兒發中心攜手合作,其貢獻涵蓋500所學校、1500名學童,深遠影響力讓她獲得2022年遠見USR楷模獎肯定。儘管一路走來的輔導過程艱辛不易,但她始終以此為志、樂此不疲。所謂「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不求回報的無私願力令人感佩。 投身教職達34個年頭的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教師蘇麗敏,長年致力數學教育,擔任教育部高中數學課綱委員,帶領學科中心教師研發考題、數學教案,並利用課餘培訓學生參加科展,成為各競賽常勝軍。 不只培育數學人才,為擴展學生多元視野,蘇麗敏也與校內教師帶學生參訪菲律賓、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地,參與國際義工異地服務學習,還在校園成立戶外教學教師社群, 帶領學生走向高山,展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之旅,對教育的用心讓她榮獲教育部師鐸獎肯定。 劉繼文為讓學生不害怕數學,利用課餘錄製客製化教學影片,引領學生由淺至深自主學習。圖/劉繼文 擔任導師多年的新北市新泰國中教師劉繼文,為讓學生不害怕數學,利用課餘錄製客製化教學影片,引領學生由淺至深自主學習,成效顯著;還為特殊學生編輯「數學能量吐司」等教材,循序漸進提升學生數學力。他更走入偏鄉角落,引領偏鄉老師投入差異化教學,讓「因材施教」不再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的成果。 儘管獲獎無數,但他始終堅守教育崗位、特別錄製2千多部教學影片,無償分享線上教學平台,提供全國學生免費自學,累計觀看次數逾244萬次、達9.4萬小時,嘉惠眾多莘莘學子。 投身教育近40年的雲林縣保長國小校長張景哲,以「行善共好」為理念,成立「教師 100 愛心社」,助弱勢學童獲得安心照顧,透過「以生命影響生命」方式發揮正向影響力。以「品格第一」、「共好雙贏」及「創意辦學」理念經營學校的張景哲,除長期深耕閱讀、推動藝文及童軍教育,還募集二手投影機,設立「玉山圖書館」與「雲林品格英語學院」,鼓勵學童做中學,服務行善,對教育的付出讓他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師鐸獎等獎項肯定。 簡茉莉營造溫馨校園氛圍,讓幼兒園年年成為滿招學校。圖/簡茉莉 在新北市深坑國小附設幼兒園擔任主任的簡茉莉,不僅與新進教師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營造溫馨校園氛圍,讓幼兒園年年成為滿招學校,是當地家長心中的入園首選。此外,為推動幼兒園持續創新,她還帶領教師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競賽,先後榮獲兩次銀質獎、兩次金質獎,使幼兒園成為國內外幼教機構主動參訪的重點園所,充分展現台灣幼兒教育特色。 任教於台中特殊教育學校的廖莉婷,憑藉「不放棄任何特教孩子」信念,發揮特教專業與熱情,耐心對待每位智障、自閉症等情緒障礙學生,並透過「學習圖卡」、「正向行為」等創意教學,幫助學生學習溝通,建立自主生活能力。無私付出讓廖莉婷深獲學生與家長信任,即使畢業多年,仍會回來找她分享生活點滴,對教育的用心由此可見,此次榮獲星雲獎,可謂實至名歸。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表示,第十二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暨茶話會,將於10月12日(六)下午1時30分,在佛光山法寶堂(高雄市大樹區統嶺路1號)舉行,屆時將有眾多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教育盛會。

MORE
/57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