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影后林青霞 清大畢典致詞

金馬影后林青霞15日出席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以嘉賓身分向畢業生分享人生經歷。圖為林青霞(左)與清大校長高為元並肩走入畢典會場,沿路都是家長與學生的尖叫聲。圖/巫鴻瑋

MORE

知名影星林青霞清大畢典致詞 鼓勵學子發覺自我

【中央社新竹訊】國立清華大學今(15)日舉行畢業典禮,知名影星林青霞受邀出席致詞,分享參演電影一夜成名後,有段時間自卑、不快樂,多年前開始寫作,體會學習樂趣,希望學子都能實現夢想,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 清華大學2024級畢業典禮今天上午登場,校長高為元致詞勉勵學子,社會不是一張考卷,人生也沒有標準答案。當大家都在說一定要選擇什麼行業、一定要進某家公司時,應先聽聽內心聲音,不要用別人的尺衡量自己的價值。 接著,高為元以「心目中永遠的東方不敗」介紹林青霞出場,現場畢業生、家長們熱情歡呼鼓掌。 林青霞致詞表示,她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在最徬徨迷惘的時候得到飾演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角色,成名後電影宣傳、片約應接不暇,從最單純的學生校園跳入最複雜的電影圈,忙得令她招架不住。 林青霞(中左)鼓勵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圖/清華大學提供 她說:「有次看著鏡中的自己,那是一張陌生、很不快樂的面孔,人們都認為她年輕、漂亮、有名氣、片酬高,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候,卻是她感到最沒有信心、最自卑的一段日子。」 林青霞表示,20年前她開始寫作,看了不少書、關心身邊人事物,也常參觀美術館充實自己,開始看待自己的喜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做別人眼中的林青霞,而是發覺自己、做有興趣的事,這種快樂難以用筆墨形容。 原本希望高中畢業後就上大學,但因電影賣座而成名,片約一部接一部,雖未真正唸過大學,但在電影中演過大學生,其中還有1部電影就是在清華大學拍攝。 林青霞認為,雖未上大學有遺憾,但後來想通,在社會工作也是學習,希望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 清華大學提供新聞資料指出,今年共有5295名畢業生,包括2337人獲頒學士學位、2615人獲頒碩士學位,以及343人取得博士學位。 此外,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今年也迎接首屆共68名畢業生。 林青霞(前)鼓勵學子們盡早實現夢想,先讓自己快樂再將快樂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變得美麗」。圖/清華大學提供

MORE

南華大學個申分發率84.7%  排名全國18招生亮眼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大學申請入學放榜,佛光山南華大學不畏少子化衝擊、辦學深受各界肯定,今年個申分發率高達84.7%,位居全國分發排名第18,包含社工學系、國際系、民族音樂學系、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等眾多科系皆滿招、招生成績十分亮眼。 在校長高俊雄帶領與全校攜手努力下,南華大學招生優異,許多科系表現出色、受考生與家長青睞;申請入學分發率達84.7%,居全國分發排名第18,台中以南更排名第1;選填南華大學為第一志願人數高達97.6%,彰顯南華辦學有成。 校方表示,今年共有45個系組招生,23個系組滿招,95%以上有2個系組、85%以上也有5系學組,像是財金證劵組、財金理財組、企管創業組、企管經管組、旅遊觀光遊憩組、餐藝組、社工學系、傳播學系、國際系,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民族音樂學系、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建築系社會組、資訊工程AI組、生技學系不分組等系組皆寫下滿招紅盤。 南華大學辦學深受各界肯定,今年個申分發率高達84.7%。圖/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的教育初心、積極適性揚才。」校長高俊雄表示,南華提供每位學生自我探索與創作空間、藴育三好四給特質與跨域專業才能,不僅充分展現學習成果,更打造出讓學生圓滿人生夢想的學習場域。 為幫助學子安心就學,南華大學除學雜費低於國立大學收費,更低於私立大學收費的一半。校方表示,自113年起,配合政府學雜費及住宿費補助措施,每學期學雜費再加碼補助1.4萬起至全免,繁星生及經濟弱勢生住宿費4年全免,經濟弱勢生依身份別更加碼補助最高約3萬元,還可享有4萬或8萬的生活扶助金;針對以第一志願入學的新生,還提供獎勵金1萬元與多元表現獎勵。 透過多方資源挹注,亦讓南華大學辦學成效蒸蒸日上,除長期在國內外高等教育評比中名列前茅、四度榮獲教育部「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肯定,今年更連續五年入榜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並列全國第14名、私校排名第5,亮眼成果有目共睹。

MORE

陪伴學生正向發展  南華生命教育研習坊收穫豐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為提升大學與高中各校推動生命教育的知能,佛光山南華大學昨、今兩天攜手教育部,舉辦「大專校院暨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研習坊」,活動內容包括生命教育推動特色分享、跨域體驗學習,校方並帶領老師參觀全國唯一的台灣生命教育意象館,感受生命從誕生到告別的歷程,豐富內涵受與會人員肯定。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於靜與動的平衡。」南華大學校長、同時也是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高俊雄談到,可透過正念靜坐或適時運動釋放壓力,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挑戰,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教育部專門委員許慧卿表示,教育部將繼續支持各校推動生命教育,期望教師在陪伴學生成長過程中,也給予自己溫暖擁抱,共同推動生命教育在數位發展浪潮中向前邁進。 為期兩天的生命教育研習工作坊,不只帶領大家在地文化體驗與歷史踏查,展示南華深耕生命教育的多元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與學習平台,還參觀南華大學生命教育意象館,透過VR虛擬實境,啟發對幸福及人生終點反思,藉此審視生命意義與價值,令與會者印象深刻、獲益良多。

MORE

戲曲學院巡迴校園演出  師生體驗古典藝術之美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台灣戲曲學院攜手台南市教育局,共同推動校園劇場巡迴演出,於日前巡演月津國小、開元國小、安平國小等五所學校,辦理師生體驗活動,讓師生共感戲曲美學的深厚底蘊。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本次戲曲學院校園巡迴演出,安排演前導聆,解說京劇表演藝術的特色,接著由京劇學系學生演出《拾玉鐲》、《三岔口》等經典劇目,並結合互動教學體驗,由京劇學系老師帶領學生現場進行教學。 透過戲曲元素的解說,學生展示了戲曲基本的三功(毯子功、基本功、把子功)與身段,簡介戲曲中不同角色的聲音意象,以及程式化與虛擬化的動作。這些多元有趣的戲曲元素,如騎馬、上轎、下轎、趕雞、穿針縫線等抽象動作的示範,帶給學子一場戲曲饗宴。 首場於月津國小演出,學生們在演出後捨不得離場,爭相與演員合影。月津國小校長丁女玲表示,這次活動將演員的準備過程搬上舞台,搭配專業又詼諧的主持,師生們頻頻叫好。

MORE

第12屆星雲教育獎名單揭曉   20位典範教師不忘初心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備受各界肯定的2024第十二屆星雲教育獎,歷經嚴謹評選後,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共有二十位教育工作者榮獲「典範教師獎」,透過他們春風化雨的教學心路,不只彰顯主辦單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的「不忘初心」,更展現對教育的無比熱情與付出、令人動容。 今年獲獎的二十位典範教師,分別來自特教、醫學、宗教學等多元領域,儘管彼此專業不同,但都同樣秉持教育初心,成為許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像是大專組得獎者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千玉,長期深耕特教領域,不僅發揮輔具製作專長協助重度溝通障礙病童逐漸融入社會,深受家長感謝,還將自身專業推廣至全台各區,與輔助設計協會、兒發中心攜手合作,其貢獻涵蓋500所學校、1500名學童,深遠影響力讓她獲得2022年遠見USR楷模獎肯定。儘管一路走來的輔導過程艱辛不易,但她始終以此為志、樂此不疲。所謂「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不求回報的無私願力令人感佩。 投身教職達34個年頭的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教師蘇麗敏,長年致力數學教育,擔任教育部高中數學課綱委員,帶領學科中心教師研發考題、數學教案,並利用課餘培訓學生參加科展,成為各競賽常勝軍。 不只培育數學人才,為擴展學生多元視野,蘇麗敏也與校內教師帶學生參訪菲律賓、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地,參與國際義工異地服務學習,還在校園成立戶外教學教師社群, 帶領學生走向高山,展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之旅,對教育的用心讓她榮獲教育部師鐸獎肯定。 劉繼文為讓學生不害怕數學,利用課餘錄製客製化教學影片,引領學生由淺至深自主學習。圖/劉繼文 擔任導師多年的新北市新泰國中教師劉繼文,為讓學生不害怕數學,利用課餘錄製客製化教學影片,引領學生由淺至深自主學習,成效顯著;還為特殊學生編輯「數學能量吐司」等教材,循序漸進提升學生數學力。他更走入偏鄉角落,引領偏鄉老師投入差異化教學,讓「因材施教」不再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的成果。 儘管獲獎無數,但他始終堅守教育崗位、特別錄製2千多部教學影片,無償分享線上教學平台,提供全國學生免費自學,累計觀看次數逾244萬次、達9.4萬小時,嘉惠眾多莘莘學子。 投身教育近40年的雲林縣保長國小校長張景哲,以「行善共好」為理念,成立「教師 100 愛心社」,助弱勢學童獲得安心照顧,透過「以生命影響生命」方式發揮正向影響力。以「品格第一」、「共好雙贏」及「創意辦學」理念經營學校的張景哲,除長期深耕閱讀、推動藝文及童軍教育,還募集二手投影機,設立「玉山圖書館」與「雲林品格英語學院」,鼓勵學童做中學,服務行善,對教育的付出讓他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師鐸獎等獎項肯定。 簡茉莉營造溫馨校園氛圍,讓幼兒園年年成為滿招學校。圖/簡茉莉 在新北市深坑國小附設幼兒園擔任主任的簡茉莉,不僅與新進教師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營造溫馨校園氛圍,讓幼兒園年年成為滿招學校,是當地家長心中的入園首選。此外,為推動幼兒園持續創新,她還帶領教師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競賽,先後榮獲兩次銀質獎、兩次金質獎,使幼兒園成為國內外幼教機構主動參訪的重點園所,充分展現台灣幼兒教育特色。 任教於台中特殊教育學校的廖莉婷,憑藉「不放棄任何特教孩子」信念,發揮特教專業與熱情,耐心對待每位智障、自閉症等情緒障礙學生,並透過「學習圖卡」、「正向行為」等創意教學,幫助學生學習溝通,建立自主生活能力。無私付出讓廖莉婷深獲學生與家長信任,即使畢業多年,仍會回來找她分享生活點滴,對教育的用心由此可見,此次榮獲星雲獎,可謂實至名歸。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表示,第十二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暨茶話會,將於10月12日(六)下午1時30分,在佛光山法寶堂(高雄市大樹區統嶺路1號)舉行,屆時將有眾多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教育盛會。

MORE

成大歷史系大學申請分發掛零 校方推測AI浪潮影響

【中央社台南訊】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管道統一分發結果13日公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分發掛零,校方推測和AI(人工智慧)浪潮影響下,未來就業趨勢可能出現變化有關。 成功大學今(14)日表示,在AI浪潮影響下,少數學系在大學申請入學管道統一分發人數低得超乎想像,主因可能和未來就業趨勢出現變化有關;台灣少子化影響,也讓學生來源減少。 成大表示,台灣學生入學管道多,「重榜」機率也較高。申請入學每名學生最多可報名6個校系,學生把握機會多填及參加甄試,最後分發只有1個名額。但申請入學缺額都會回流到8月分科測驗分發入學管道。 圖/李文德 目前,成大歷史系在學人數,分別是大學部223人,研究所博士班、碩士班共69人。113學年預定錄取名額是15人,備取未定。 成大歷史系1969年創立,1972年增設夜間部,1985年成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包括中文、歷史兩組;1993年兩組各自獨立,歷史組改名歷史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1997年博士班招生。 因應社會變遷,成大歷史系夜間部1997年改為進修推廣部,2000年停止招生,2003年起招收夜間上課碩士在職專班,後因階段性推廣教育任務完成而停招。現有大學部、碩士班和博士班。

MORE

【無所不知】兵馬俑(下)

文/陌上君 兵馬俑的創作,主要結合了繪畫與雕塑,既富真實性,也富裝飾性。從已出土的數千件陶俑、陶馬來看,無一雷同。目前發現到人俑類別繁多,有:軍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軍吏俑、騎兵俑、馭手俑等。最令人稱頌的是,這些人俑造型逼真,神色與表情各異,眼神栩栩如生。此外,製作兵馬俑的工匠,有的來自宮廷,有的來自民間。從人俑、陶馬身上能發現陶工署名,這種慣例源自於秦國為了監控陶俑的生產品質所實施的制度,是確保頂級工藝水準的手段之一。 兵馬俑不僅在藝術成就上有傑出表現,也為秦始皇陵和秦國提供珍貴的研究史料,還能反映秦國的風俗民情。例如,活人殉葬在殷商時代非常盛行,當時奴隸是主人的附屬品,主人死後,奴隸就會成為殉葬品。春秋戰國時代,喪葬風俗有了變化,各國開始以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秦獻公時,正式廢止活人殉葬習俗。 此外,我們也能進一步了解秦國的軍事制度。目前出土的兵馬俑坑,除了如前述不同軍種的人俑外,甚至有指揮部,代表秦朝已經將軍事指揮系統獨立出來,是軍事發展前進的一大步,為目前全球考古研究中最早的軍事指揮部。 兵馬俑坑出土時,全世界為之震動,掀起了「兵馬俑熱」,1987年,與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不看兵馬俑,等於沒有真正去過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克曾如此形容,可見其藝術人文價值之高。

MORE

找回快樂

李沛芯 台北市仁愛國中八年十七班 每一個人想追求的快樂不盡相同,有人追求滿分試卷,想要獲得師長及同學的認可;有人追求滿漢全席,享受美食帶來的幸福感;有人追求比賽勝利,沉浸於摘取桂冠的喜悅。而我呢?則在與班上同學一同努力,好好準備班際籃球賽,奪得佳績。 比賽前三個月,班上抱著想拿冠軍的心,卯足全力奮鬥,過程中歷經許多波折,但無論是老師認為我們不夠認真,還是別班嘲笑的眼光,或是友誼賽被說不自量力,皆無法擊潰我們的心。 在父母的支持以及同學們的互相鼓勵下,大家團結完成目標。這段期間雖然很艱辛,我還是十分專注、陶醉的在籃球當中。大家完成同一個目標的感覺,真的很愉快。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如願的拿到第一名,在歡笑聲以及鼓掌聲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頒獎日,當班上的代表緊張的走向獎盃,我像顆跳跳糖般興奮不已,我的快樂來自於校長的肯定,來自於同學們的團結一心,來自於對手不可置信的目光。這一段值得紀錄的回憶,也為國中生活畫下完美的驚歎號。 有時候快樂可以很簡單,就像蘇格拉底說的:「快樂的祕密不在於尋求更多資源,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要多嘗試在單調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可以是做某件事得到成就感而感到滿足,也可以是意外發現得到的痛快感等。總之,快樂可以分為很多種,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MORE

【行草組貳獎】第十六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

行草組貳獎 第十六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 郭宇恩

MORE
/51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