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佛光山泰華寺落成啟用 南、北傳佛教融和新里程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泰國曼谷報導】佛光山泰華寺6月16日於曼谷舉行落成典禮,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親臨剪綵,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率眾接待來自世界各地貴賓1500人。落成前7天,泰華寺舉辦供僧祈福,共計1250名泰國僧人納受,為落成啟用揭開序幕,共同見證南、北傳佛教融和的新里程。 落成儀式,由泰國曼谷市長Chadchart、政務次長Wantanee Wattana,蘇拉薩‧甘乍納拉上將,以及泰國潮州會館永遠名譽主席陳漢士、主席徐惠深,佛光山信徒代表劉招明、佛光山功德主蘇國課、沈清發、黃明泰等共同剪綵、啟鑰,隨後由心保和尚領眾上供,千人在莊嚴梵唄聲虔誠祝禱。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左2)及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右1)、泰國曼谷市長Chadchart(右2)等共同啟鑰。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心保和尚致詞表示,因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宏願,要在泰國弘傳人間佛教;在他70歲高齡時,奉大師慈示,遠赴泰國啓建道場。歷經10年,在泰國佛教界長期支援與協助,還有佛光山海內外功德主及護法信徒大力護持下,終於在今年落成啟用,見證了集體創作的力量,以及佛法的因緣成就。祈願大家不忘初心,繼續護持泰華寺,讓佛日增輝、正法久住。 心保和尚致詞表示,大眾歡喜參加泰華寺落成典禮,法緣殊勝。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心定和尚致詞答謝,感謝星雲大師的器重與提拔,讓他在人生邁入古稀之時,能到泰國開疆闢土、建立泰華寺,促進南北傳佛教的交流。泰華寺由泰國第一大營造公司承建,格局恢弘雄偉,高達逾30公尺的「吉祥金觀音像」已完工7年,至今仍然金光閃閃。未來仍將秉持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共修淨化人心、以慈善福利社會」,繼續肩負弘傳人間佛教的責任。 心定和尚致詞答謝,感謝星雲大師的器重與提拔,讓他在人生邁入古稀之時,能到泰國開疆闢土、建立泰華寺,促進南北傳佛教的交流。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劉招明表示,讚嘆星雲大師在全球各地興建道場,讓廣大信眾的法身慧命有所依止,也能在推動弘法事業時廣植善緣、增福增慧。心定和尚自佛光山創建以來,即堅持一師一道,對於大師交付的任務使命必達,以智慧及慈悲廣結法緣,才能有如此成就。 曼谷市長Chadchart讚嘆心定和尚的慈悲,不分宗教、種族,長期關懷弱勢族群,不僅捐贈1萬多個愛心袋和日用品到泰國各地,並設立獎學金助學,體現四海一家的無私精神。 心保和尚代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致贈泰華寺一幅以寶石鑲嵌的星雲大師聖像,畫上雋刻日本長屋王所寫「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象徵菩提種子遠播泰國,將帶來無窮希望與智慧法益。 心保和尚代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致贈泰華寺一幅以寶石鑲嵌的星雲大師聖像。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另外,為了慶祝泰華寺落成啟用,特別從6月9日至15日舉辦7天的供僧祈福活動,供養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和摩訶馬古德大學師生、比丘、比丘尼,以及泰國副僧王、寺廟住持與僧伽等,總計1250人。 心定和尚表示,前來應供的僧伽雖然多半正就讀大學、研習佛法,但未來都將是弘法中堅。因此供僧祈福不僅以功德回向,祈求佛祖庇佑國泰民安、經濟繁榮,也讓護法信徒有機會供僧,累積福報及成佛資糧,功德殊勝且意義非凡。 佛光山各事業單位及全球佛光人同賀,現場貴賓還有佛光山清德寺住持慧龍法師、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伉儷、中華古今人文學會理事長劉宗澧伉儷等許多海內外榮譽功德主。 來自香港的尹林鈴珠,蒙星雲大師在香港紅磡体育館說法接引,開始護持佛光山各道場。2016年起每年追隨心定和尚到印度朝聖,聆聽因緣法開示而深受感動,發願一定要來參加泰華寺落成典禮。 旅居泰國的彭瑞惠,十年來見證泰華寺興建的艱辛,感佩心定和尚以「尊重與包容」,成為南北傳佛教融和的基礎,並以廣大願心與全球佛光人結緣,才能匯集無數人力、物力,令眾志成城。 來自台灣的慶賀團人數最多,逾500人,成員遍布全台各道場,歡天喜地前來分享泰華寺落成啟用的喜悅,許多佛光二代隨團前來,發願接力護持,呈現人間佛教走入家庭、深化信仰的具體成就。 劉招明致詞,讚歎星雲大師在全球各地興建道場,讓廣大信眾的法身慧命有所依止。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曼谷市長Chadchart讚嘆心定和尚的慈悲。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MORE

【法寶故事】繁華若夢 唯道是真

文/妙書法師 王舍城有一位長者,像毗沙門天一樣富有,然而沒有子嗣,於是祈禱神明,不久妻子有了身孕,生下了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前世積累了很多福報,剛出生,手指就發出了光芒,照亮方圓十里。父母高興的召集親戚、朋友和占卜師慶祝,並為孩子取名,叫作燈指。 會中一位博學多聞的婆羅門說:「這孩子可能是天上神人轉世,來到人間。」 長者夫婦更加歡喜,連續七天七夜舉辦盛大的布施會。於是城中人人盛傳,長者生了一個有福的孩子,音聲傳到了國王耳中,國王便命長者將燈指帶到宮中。 長者讓乳母抱著燈指,一起來到宮門口,剎時燈指的手指光芒照亮了整個宮殿,所有物品都變成了金色。國王驚訝的問:「這是哪裡來的光芒?難道是世尊來這裡教化眾生?還是天上的神靈降臨?」 國王派人到門外查看,知道是燈指手指的光芒,但心中生疑,不確定是手指的光芒,還是太陽的光芒。於是到了晚上,便把孩子放在象背上,帶到花園中,而燈指的手指光芒,將花園照得像白天一樣明亮。 國王讚歎說:「佛陀說世間一切皆有因緣果報,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耆域對國王說:「佛陀在經典中說過:『如果看不到業報,就會產生貪婪;因為看到了業報,貪婪就會永遠的消失。』現在看到燈指有這樣的福報,即使是貧困的人,也應該竭盡所能行善,更何況是富有的人,怎麼能不積福呢?」 國王非常歡喜,大賜珍寶,讓長者父子回家。 燈指漸漸長大,娶了一位高門妻子。燈指因嬌生慣養,因此不會料理家業,也沒有技藝。有一天,長者夫婦命終,不久,又有一群盜賊趁著燈指出門參加集會,把他家中所有的財物都偷走。 燈指回到家,看到家中被洗劫一空,悲痛欲絕,同時手指光芒也消失了。燈指的妻子因厭惡貧窮,棄他而去,僕人們也都逃跑,親戚朋友斷絕往來,原本關係親密的人看到他,害怕他來乞討,都像躲避仇敵一樣遠離。燈指窮困潦倒,無依無靠,只能乞食維生,後來給人雇傭擔死屍去墓地。結果死屍一附著到背上,就像黏住,放不下來,一路被人驅趕辱罵,更不准他進城,燈指忍不住放聲大哭。 守門人心生憐愍,放他進城回家。回到家後,死屍自然落地,燈指發現死屍手指居然是黃金。燈指心中雖然害怕,但還是試著將死屍手指剪下來,結果剪下的手指原處又長出金手指,生生不息。不久燈指又回復了過去的財富、威德和名聲,而妻子、僕人、親戚、朋友也都回來依附。 燈指感歎地說:「真是奇怪啊!富有的力量如此強大,能讓世人迅速歸附。真是奇怪啊!貧窮力量也如此強大,能讓親近的人迅速離開。我以前貧窮的時候,曾經親密的朋友都斷了聯繫,沒有人願意和我說話,和我親近。今天,所有人都恭敬地侍奉我,雙手合十的尊敬我。即使是出生在像帝釋那樣的地方,擁有像羅摩那樣的勇力,智慧如同天師,如果沒有錢財,一樣毫無價值。而富有的人,不論愚蠢還是聰明,都會被人稱讚,即使什麼都不懂,人們也認為他們聰明,得到許多美名。即使醜陋、年老、衰敗,年輕的婦女也樂意接近他們。」 燈指心中清明了悟說:「世間五欲讓人心神不寧,就像閃電、毒蛇和毒蟲一樣。富貴和快樂不會持久,很快就會讓人厭倦與煩惱。」 於是燈指便將所有財富珍寶都施捨給眾人,在佛法中出家修行,勤奮修習,最終證得阿羅漢。 ──節譯自《燈指因緣經》

MORE

【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感受師父贈字徒弟的關愛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蕭碧霞師姑 師父約是在二○○二年,提出寫「一筆字」的。 那時候,他因為幾十年的糖尿病引起眼底鈣化,眼睛漸漸看不清楚,也沒辦法讀書、看報紙、手寫文章。有一天,他跟我說:「蕭師姑,我現在什麼也做不了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寫字,你來幫我研墨吧!」從那時候開始,師父很有毅力,每天都會寫書法,即使外出弘法,筆墨紙一定隨身,利用零碎時間寫字。 師父對自己要求很高,常說字寫得不好看,我就會跟他說:「師父,您寫的每個字都很漂亮,只要再把它寫直就好。」有時候,寫的字體比較纖細,我會跟師父說:「師父,寫楊貴妃啦,不要寫趙飛燕!」後來師父要寫字前,偶爾都會開玩笑問我們:「我今天要寫趙飛燕,還是楊貴妃?」 師父寫字的速度很快,寫一幅字大約三、四十秒。每次大概寫三十分鐘到 一個鐘頭不等,一次寫五 、六十幅,甚至更多,一天寫兩到三次。 師父把所寫的書法稱作「一筆字」,那是因為他眼睛看不清楚。師父說,毛筆一蘸墨就要一筆完成,不論兩個字、四個字、七個字,如果沒有一筆寫完,第二筆停頓下來,接著要落筆,就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寫了。他寫字,都是憑自己心裡去計算衡量空間大小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 二○○九年徒眾講習會前夕,師父除會客、開示以外,一有空檔,就很努力在寫字。我覺得奇怪,要展覽的字也都足夠了,師父是承諾誰什麼事了嗎?為什麼這麼拚命在寫字,我就問了。 師父說:「徒眾講習會快到了,海內外徒弟一千多人聚在一起不容易,他們在全世界為弘揚人間佛教而努力,我要感謝大家,我沒有什麼可以給徒弟,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寫字送他們。」 因為時間很趕,師父一天至少寫三次以上,每次寫百張以上,而且每一幅字不只有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都有,每一張也都有簽名,各具特色。也因為這樣的拚命,師父的手痛、肩膀痛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為了滿眾生的願,他不辭辛苦,照常演講、課徒、會客……一得空檔就寫「一筆字」。有時弟子不忍心,請師父先休息,明天再寫。但師父總是說:「不要緊,我不知道還能寫多久,趁現在還能寫就多寫,以後不能寫就沒有辦法了……」他很用力在寫,手、肩膀才會很痛。後來手臂痛到舉不起來,醫師說是「勞損」所致,但他一樣強忍著,或是打完止痛針繼續寫。 有一天晚上,師父寫字比平常多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侍者擔心師父的手又疼痛,而且白天的行程也是滿檔,實在不忍心讓師父這麼疲累,於是紛紛提醒師父應該要休息了。我也跟師父講,明天再繼續寫,今天太晚了,但師父不為所動,又寫了幾張,便說:「墨汁還有,倒掉可惜,這一些還可以寫很多張,寫了字,墨汁才有生命。」從中可見師父惜福、惜物 的心。

MORE

【佛寶鑑賞】唐代佛像藝術風格

文/本報綜合報導 自佛陀涅槃後,佛教徒為思念釋迦牟尼佛,用隱喻的法輪、足印及菩提樹代表佛陀說法、住世與成道。例如西元前一世紀印度石欄塔門上的浮雕,及巴爾胡特塔的石欄板上,刻畫了許多佛教本生故事,題材豐富,但都沒有直接出現佛陀形像。 由於希臘人對神的觀念,認為人神同形同性,希臘神話的神與人的形像是一致的,在此觀念影響下塑造神的形像。由於迦膩色迦王崇信佛教,犍陀羅成為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佛教受到希臘化影響,出現最早的佛教犍陀羅藝術,將佛陀塑造成希臘風格的形像。 佛像藝術隨著佛教傳播而興盛,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漢明帝夢見金人,身長、頂有光明,遂問群臣。告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於是帝遣使至天竺,遂使中土出現最早的佛像。 佛像藝術 風格變遷 中國佛像藝術在南北朝晚期至唐代達到巔峰,而當時集大成的藝術作品以唐代佛像最為突出。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承前啟後,主要繼承發揚一部分南北朝的佛像風格特徵。唐代佛教真正鼎盛是在武則天時代,也就是盛唐時期。 初唐佛像大多保留隋代造像遺風,造型多呈體態豐腴,飽滿壯碩,佛像的頭部略顯偏大,身體稍短,面相豐滿而偏方。佛像衣紋上面多喜用隆起如圓繩狀的紋線,並在圓形或六角形的台座上搭敷披布,布的紋褶轉折曲復,成為一時流行的樣式,這種台座樣式和紋線是前所未見的。 工藝精湛 造型創新 唐代菩薩造像的體型稍顯胖碩,姿態坐向更自由發展。在唐以前,觀音像多為站姿,盛唐之時,因觀音像造型世俗化之後,便出現許多嶄新的觀音菩薩造像。菩薩像頂結高髮髻,髻前安一尊佛。同時,菩薩手足處以釧環裝飾,衣紋以寫實手法表現,生動表現出絲織衣物的質感,衣紋呈對稱狀分布,優美流暢,盡顯盛唐工藝之精湛。 除了傳統的佛像和菩薩像,唐代造像還涵括羅漢弟子、天王、力士、供養人等,各尊像職守更為明確,個性化更強,如佛經所描述。整體而言,盛唐時代是佛教造像的黃金時代,此期造像比例舒展勻稱,結構合理,已擺脫隋及初唐時佛像頭部偏大,體態刻板的感覺,而顯動態活潑。 佛教造像形式內涵 雕塑藝術最高的美學理想是傳神,這也是美學思想的主要特徵。佛像雕塑傑作無一不是傳神之作,唐代佛像風格的演變是佛教雕塑進一步中國化,也是受儒道思想影響的結果。 初唐的雕塑,在龍門及莫高窟都保留了重要的代表作品,可以看出唐代健康有力的藝術風格。盛唐是唐代社會各種藝術最具成就的時期,在佛像雕塑藝術成就上出現了奉先寺、天龍山和乾陵諸石刻等不朽傑作,成為造像雕塑藝術發展歷史上的高峰。 傳承與創新 盛唐佛像在形體造型上的特色就是以飽滿為美,給人一種豐足感。盛唐時期以胖為美,佛像也因應世俗化而發生變化。如果就唐以後的中國佛像與犍陀羅時代的佛像相比,可以說除了表情的寧靜大致相同,其他衣飾、五官等都有許多差異,因此有了不同的面貌。 唐代雕塑藝術由於繼續南北朝以來的風氣,進行大規模的石窟造像和寺廟的修建,因而出現內容更豐富、表現範圍更擴大、技巧更熟練的眾多佛教造像。佛教雕塑藝術品在內容及表現上也大大超過南北朝。經過南北朝數百年的發展之後,中國佛教藝術完整的成熟風格也完全形成。 佛法與美學 佛教造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的造像形式,例如唐代的圓刀取代北魏平直的刀法,佛像衣紋更加流動飄逸,力士、夜叉渾身肌肉突起,也符合人體解剖學的原理,充滿雄強的氣勢和力量,在借鏡外來雕刻的同時,也吸收中原地區傳統藝術的工法。 龍門石窟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位居佛龕中央,豐頤秀目,嘴角略翹,稍含笑意,微微俯視的雙眼恰與仰視者的目光交會,容貌形象既莊嚴又不失睿智慈悲,是唐人心中美與智慧的化身,也是現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更是中國佛教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晚唐與五代時期(907~960年)造像樣式接近,此時的造像仍為唐代風格範疇,但技法較之前略為退步。盛唐時期那種氣勢恢宏、充滿自信、自由發揮的風格逐漸消失,變成較為拘謹,略顯生硬的形貌。由於晚唐到五代時間不過百年,佛像存世數量較少,有些特徵介於唐宋之間,因而不易區別。

MORE

通興宮宋江陣 傳承有成獲文資授證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創立於1946年的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為傳承保存宋江陣,通興宮2021年向市府文資處提報文化資產,經文資處安排委員訪查,肯定廟方對宋江技藝保存的用心,將於今天晚上頒發文化資產登錄證書。 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為參加「西港仔香」而於1946年成陣,成員主要由埔頂、東勢寮等兩庄居民組成。1982年禮聘嘉義縱鶴拳名師童金龍至庄內傳授少林五形拳,與原有宋江陣技藝結合,形成本陣特色。 文資處表示,該陣保存多項武陣傳統儀式,如淨宅、安八卦,出陣前必過「烘爐火」淨身等等,開館陣式、武術及參禮,以及維持不謝館等各式技藝文化亦保存完整。難能可貴的是,陣頭成員自主整理陣頭沿革,編成宋江陣指導書,並舉辦武術研習營,傳承用心,深獲庄民認可,已成庄頭重要精神文化。

MORE

教界動態

德格印經院 印版列入亞太名錄 「藏傳佛教三大印經院」之一的德格印經院,現時收藏約三十二萬塊印版,用於印刷藏文和梵文經典,當中不少是在十八至二十世紀中葉雕製的,內容涵蓋七成以上的藏文化典籍,題材包括佛教、歷史、藝術、醫學、文學、天文學等,最近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MORE

對抗乳癌 聖路易佛光人健走

國際佛光會聖路易協會中區分會8日在Tower Grove Park公園,參與全球最大乳癌防治組織Susan G Komen聖路易分會舉行的「More Than Pink Walk—抗乳癌募款健走」活動,11名會員在中區分會長方燦華的帶領下,與近萬人共同為乳癌研究治療而走。圖為佛光人與活動負責人Dawna Currigan(前排身穿黑衣者)合影。 文/人間社記者石歆雅 圖/國際佛光會聖路易協會提供

MORE

幼童軍服務員木章基訓 圓滿

【人間社記者孫芳菲台中報導】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台中市第九十六期幼童軍服務員木章基本訓練,八至十日在台中市大甲區佛光山妙法寺舉行,來自全台各地學員和服務員四十二人學習幼童軍團集會等相關課程。 「阿卡拉!我願盡力!」佛光童軍總部執行長李耀淳親自示範幼童軍吼聲,強調要挺胸並專注、有精神。李耀淳指出,將幼童軍吼聲正確做好,團集會就有好的開始和圓滿的結束。 妙法寺住持覺華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教育培養人才,服務員要經過專業課程訓練,才能帶領幼童,學習後,須實際服務體證。此次受訓服務員大多數是家長,甚至有阿嬤因孫子參加童軍團而想成為服務員。 佛光童軍中區副執行長郭東鴻說,佛光山不僅成立童軍團,還有小菩薩學堂,是全人教育體系,都需要童軍服務員發揮知能來貢獻。余淑惠是第一屆接受服務員木章基本訓練的佛光童軍,他分享連續參加六期木基訓的過程和收穫,眾人讚譽他二十五年來的勤學態度。

MORE

西來英文書院開學 學佛之路啟航

【人間社記者潘青霞洛杉磯報導】佛光山西來寺於九日舉辦英文書院開學典禮,十七位來自美國加州大洛杉磯、德州、內華達州、伊利諾州、威斯康辛州、麻薩諸塞州、佛羅里達州,平均年齡為二十七歲的青年,將同堂共學兩周,期望藉由解行並重的佛學課程,更了解自己,以智慧面對人生。 住持慧東法師致詞表示,佛學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知識和禪修,這兩周的課程將提供學員更全面的理解,尤其在智慧和專注力的增進,需要透過個人深刻的體會和實踐。期勉學員堅持兩周不放棄,並致贈學員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象徵星雲大師智慧火炬的傳承。 惠提爾學院(Whitter College)教授Paul Kjellberg致詞表示,他見證歷屆西來英文書院學員的蛻變,儘管在過程中會遇到挑戰,但這些障礙能夠帶來成長,他深信兩周後的學員會脫胎換骨。 課程涵蓋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弘法生平、人間佛教宗門思想、早晚課、法會共修、出坡服務、佛學與心理諮商、佛教與藝術、素食烹飪等內容。 在九位工作人員及輔導員中,有四位是去年的學員,其中Brian Lo擔任開學典禮主持人。Graciela Rodriguez表示,書院為他的人生疑問,提供了珍貴的解答,相信今年的學員也能受益良多。

MORE

溫哥華佛光山30周年 誌慶活動紛呈

【人間社記者定住、俞雁南溫哥華報導】溫哥華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溫哥華協會,九日於列治文King George公園舉行「二○二四為世界和平祈福暨佛光園遊會」,以慶祝溫哥華佛光山在大溫哥華地區成立三十周年。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特致賀函,省議員Henry Yao、Teresa Wat、市議員Bill McNulty、Chak Au、台北經濟辦事處處長劉立欣及各界代表出席,計有一千五百多人共襄盛舉。 住持覺初法師表示,慶祝溫哥華佛光山成立三十周年之際,很感恩能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走過豐碩的三十年,期盼大家攜手連心,一同為世界和平、眾生安樂獻上最誠摯的祈願。 「多元文化是加拿大最大的優勢,今天的活動,不但慶祝佛教文化的獨特性,更將不同背景的加拿大人團結在一起,展現積極包容的精神。」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賀函,感謝溫哥華佛光山多年來為大溫民眾提供精神歸依處,傳播喜悅,豐富人心。 Teresa Wat當場宣布,繼BC省政府宣布將每年五月第一個周日定為佛教活動日之後,溫哥華市政府和列治文市政府也決定跟隨,於每年五月的第一個周日舉辦佛教推廣活動。 隨後展開「為世界和平祈福儀式」,覺初法師帶領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世界和平祈願文〉,現場莊嚴祥和。接著舉行「2024 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開跑典禮,也為近百位十二歲以下孩童舉行「佛光寶寶暨三好兒童祝福禮」。 會場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美食區,有西式美食、手工麵點、台灣小吃、東南亞椰林小吃、港式風味、冷熱飲、炸物等七個美食攤位,都是大排長龍;而販賣雜貨、精品的文物攤位也因人潮而提早售罄;另外,兒童醫院首次設置諮詢中心,供民眾了解各項健康訊息。

MORE
/27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