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說偈--攝眾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圖/妙顯
慈悲淨信具慚愧,

攝受眾生離於貪;

願成如來無上智,

財法二施名初度。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慈悲淨信具慚愧」,慈悲、淨信、慚愧,是攝受眾生的微妙法門。

「慈悲」,人人都喜歡,只要你肯待人慈悲和善,讓人如沐春風,大眾也會樂於親近你。你看,在中國的民間,觀世音因為大慈大悲,家家戶戶都供奉他,所以慈悲最容易攝受眾生,最容易讓眾生感動。

「淨信」,清淨的信仰是沒有雜染,沒有利害對等的關係,只有為善、為美、為真理,一個人擁有清淨的信仰,他的人格必定莊嚴圓滿。此外,還要具備「慚愧」,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感到愧對於他人,人有了慚愧心,自然會待人謙遜有禮,能得到眾人的敬重。

「攝受眾生離於貪」,除了以上所舉的慈悲、淨信、慚愧,佛教裡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也是攝受眾生的法門,能幫助眾生遠離貪欲的過患。

「願成如來無上智,財法二施名初度」,要想成就佛的無上智慧,就必須先對眾生施予財法二施。

布施有很多種,一種是金錢、物資的布施;一種是佛法的布施,即真理或技術、知識的布施;也有一種是心意上的布施,雖然我沒有錢,也不懂什麼高深的道理,不過我心裡對你恭敬。

還有一種是無畏布施,我給你協助、給你溫暖、給你支持,讓你不再害怕、恐懼。

能廣行布施的人,就可以與佛法相應,進而成就般若智慧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