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9】隨堂開示錄 604 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5 「人間佛教」是什麼? 3-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佛光山藏經樓山門(三門),由左至右分別為菩提門、慈悲門及般若門。圖/道璞
《人間佛教實用寶典》編輯會議
時間:2015年11月12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我們佛光人對「人間佛教」,究竟是抱著一種什麼樣子的想法?據我所知,佛光山一千多人,不是每一個都是心甘情願認為我們是人間佛教的信徒。人間佛教在我心裡面,是我的靈魂、是我的信仰、是我的生命、是我的根源,他不容易了解到這個程度,他還是要懷念山林的佛教、經懺的佛教、應酬的佛教。
對於人間佛教的服務、奉獻、淨化、昇華,不要寄望於其他的世界,要寄望我現在當下就有信仰的價值、信仰的意義、信仰的生活,我的生命裡就是這種信仰,生老病死、善惡好壞、是是非非,都不要緊,都在我的信仰裡面有一個盤算,有一個電腦在計算,都是有因緣果報的。
所以,你不信仰人間佛教,還要信仰什麼佛教?你去信仰原始佛教嗎?你去托乞食嗎?還是去住山洞、河邊、樹下?你說我信仰中國山林的佛教、苦行的佛教,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覺得不要用少部分的戒條、想法來要求大家,佛教衰敗的原因,就是用我們出家人的佛教,去要求社會的在家人統統都跟我們一樣,讓在家人對佛教的信仰卻步。
正面思考 從德觀之 
我今天下午在想,佛教有一些學者他要看高深的《大毗婆沙論》、《攝大乘論》、《異部宗輪論》,我們現在的文章、佛書給他,他都看不起,你說那許多教授、那許多學者這樣子崇高嗎?當然,他們了不起,但了不起就在你的行業裡面可以了不起,普遍的大家不會要你。那些只是少部分的,我們也不反對,就如少部分的少數民族,我們也要讓他們存在。
像最近有一個團體要來跟我們研究編藏,他們的道場是持戒律的,但持戒這個問題嚴重,你是持印度當時佛陀制定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的菩薩戒嗎?
我就簡單地說,弘一大師現在普遍佛教界都尊敬他,他的戒行清淨、莊嚴。但是弘一大師跟你在一起,你願意和他同行嗎?你知道弘一大師在世的時候,到佛教寺廟掛單沒有人要嗎?為什麼?「你弘一大師標榜持戒,我這個地方讓你來住了以後,我們都被認為不持戒,我又何必自討愚弄呢?」你持戒我也不要。其實持戒的人,也不必看不起不持戒的人,戒很難受持得圓滿、清淨的,你不要看不起別人。
我覺得印順法師有一句話說得倒好,「你說那許多和尚、出家人不好,在家的信徒你皈依、信佛教,不就是那許多凡俗僧,給你看不起的和尚、出家人度進來的嗎?」所以,對出家人要從道德上看,不要評論他的另外一面,所謂「觀德莫觀失」,從正面去想,不從負面去看。
那現在談我們,我們究竟是信仰什麼呢?佛光山明年開山五十年了,你們大家也是割愛辭親,捨俗入道,放棄人間的紅塵富樂,走進到孤獨、寂寞、簡單的僧團,雖然佛光山有種種的福利辦法,但不管怎樣的福利,在物質上、感情上、世俗的上面,出家人還是和在家人不一樣。
現在我們提出「人間佛教」,主要就是我們不能信鬼神,也不能信畜生。那麼我們究竟要信仰什麼呢?信佛、信菩薩。那佛菩薩究竟在哪裡呢?我的體驗,佛菩薩在我們心裡。既然在我的心裡,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薩,我就是人。
去執除愚 信仰昇華
我對人間佛教「人間」二字的看法,人間有佛教,佛教在人間,這是不能改變的。我也不懂人間佛教,我不是講過嗎?我出家的時候,連釋迦牟尼佛我都沒有聽過,只是說,我在佛教裡面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就了解,我改除我的執著,改除我的愚痴,我在信仰裡面的層次就會漸漸昇華。我的信仰能讓我超越、讓我改進,信仰對人生可以說太重要了。
當然,你也可以信仰你的貪欲,信仰你的脾氣,信仰你的嫉妒心,相信你的自以為是,相信你的執著,相信你的愚痴,那也是一種信仰,但你也可以學習,我要慈悲、我要發心、我要服務、我要為眾,那也是一種信仰。人間佛教是正命、是慈悲的。
新建的藏經樓有一座山門,一面寫著「如來一代時教」,另一面有三個門,就像我們本山的不二門,我就寫了「三解脫門」。信仰就是要超越,不要束縛,不要有壓力,要心無掛礙,沒有恐怖顛倒,不要給名枷利鎖限制住。
佛教的三解脫門,其實講通了,用童子軍的話來說,就是智、仁、勇。般若是我們的解脫道,這是智;慈悲是我們的解脫道,這是仁;菩提是勇,發菩提心要大勇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也是我們的解脫道。人間佛教就是要有慈悲,要有智慧,要有菩提心,就是要解脫。你不這樣子想,還用什麼佛教呢? 
(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