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 寺院的功能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在東方的國家,沒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寺院;在西方的城市,重要的街道上都有教堂。教堂,供給信徒集會、做禮拜;寺院,也是提供信徒集會、誦經、拜懺之用,但是寺院還有其他另外許多的功能。
寺院可以供給遠方的人士掛單住宿,就像簡便的客棧一樣,方便行商過旅。寺院又像集會所,供給社區聯誼,團體開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甚至當你心情煩悶,事業挫折,感到人生不順遂的時候,進入寺院禮拜、靜坐、沉思一番,它就像加油站一樣,為你加足了汽油,讓你走向更遠的人生旅途。
自古以來,寺院是一個藝術的殿堂,裏面的佛像雕刻、繪畫,乃至寺院本身的建築之美,令人一見,自然心生寧靜祥和之感。若能置身其間,聆聽晨鐘暮鼓、磬漁梵唱,更能帶給人心靈上的淨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啟發,對社會人心產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約束力。
寺院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藏經樓裏多少的大藏經,供給古今多少學子閱讀,如范仲淹、呂蒙正、王陽明、劉勰、梁漱溟、趙樸初等,成就了古今多少的學子士人,化育了社會多少的傑出人才。
寺院,它是一個代表光明、正義的場所,儘管內心有多少的傷心、委屈、不平,只要走進寺院,從佛像的慈容裏,都能得到撫平,如同黑暗遇到光明,讓人得到信心與力量,重新出發。
寺院就如學校,是推廣教育的中心,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是修養性靈的安樂場,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是採購法寶的百貨店,是悲智願行的學習處,更是一所療治心靈的醫院,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因果法庭,是啟發道德良知的教育學校,是提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
有人說,社會需要醫院、救濟所,不必建太多寺院。其實出錢做慈善救濟,只是一時的;寺院是永遠不滅的光明,寺院是永遠不沉的舟航,所以寧可多建幾間寺院,造就社會教育普及,也不拿錢去瞎救濟。因為救濟是一時的,人心的教化,才是最究竟的慈善事業。
歡迎您今晚八點,觀賞佛光衛視播出迷悟之間「寺院的功能」節目!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