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朝聖】教授斜槓當農夫

THE MERIT TIMES
文/石正人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圖/幸福綠光出版社提供
退下教授身分,拿起鋤頭翻土種菜,成了每天的生活日常,讓我感到非常愜意。圖/幸福綠光出版社提供
退下教授身分,拿起鋤頭翻土種菜,成了每天的生活日常,讓我感到非常愜意。圖/幸福綠光出版社提供
文/石正人

人本來就是一種生物,一定要回歸到大自然去,就像籠中鳥被放出去時會開心自在一樣……



我印象很深刻,應該說,一輩子都忘不了吧!

那時我在台大開了一堂植物醫生的課,主要內容是談病蟲害的防治。當時頭城農會有位推廣股股長來聽課,下課時與我閒聊,我在言談中,不經意地透露,在台北生活壓力很大,常常覺得很悶,喘不過氣來,需要好好紓壓一下。

他聽了之後對我說:「老師!你去住我們那邊啊!」我不假思索地回覆:「好啊!你幫我問問看,如果有塊適合的小山坡地,我就買來種田!」

聊完之後,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不到兩個禮拜,那位股長真的打了電話給我,他說:「有塊山上的土地要賣,真的!要不要來看看?」當時,我幾乎沒有考慮太多,就奔到了頭城!

一到山上,看到那綠意盎然、視野寬闊的景致,有山有海,頓時感覺身心舒暢,心曠神怡。台北那些高壓煩悶的俗事,彷彿被山林洗滌了般,讓我重拾清淨身心。

當時身上帶了兩萬塊,也沒有細問土地的價錢,就請股長幫我下訂,不久之後,進行了過戶程序,我就成了山野一方的地主。

兩千年那時,雪隧還不知道會不會通,沒什麼人會到頭城買山上的土地,我應該算是勇氣可嘉吧!或許是心中對大自然的嚮往,增強了我駐足山間的意念。

在千禧年,這個別具意義的年分,我為自己做了這個生命中的重大決定,於是身為大學教授的我,有了另一個身分:假日農夫。

被山間美景迷惑的我,逐漸發現,買了地才是挑戰的開始。面對這片五公頃的荒山,剛開始實在不知該如何著手,要開墾真的是一大難題,我拿出過往勤奮苦學的精神,土法煉鋼,徒手開闢出一小方天地。

由於沒有太大的野心,也並無打算一口氣就整好所有的地,每到假日,就一個人拿著鋤頭、鐮刀,辛勤揮汗,砍樹、割草,慢慢整理出幾塊小菜圃出來,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耕作。初期的菜園,大概只有五、六十坪大小而已,卻也夠我忙的了!

我其實是來到這裡,才開始跟附近的農夫學種菜,放下教授身分,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求教。

後來才發現,當農夫的眉角很多,要能觀星望斗,順應節氣,沒有想像中容易。即便身為教授,只有在教學舞台上還能發揮光芒,不在講台上,就真的一文不值。

在山上,我像個失去戰場的將軍,跟老農夫從零開始學起,也開始學會更多的謙卑。

當時固定每周六都會到山上報到,後來有了貨櫃屋可以過夜,周五晚上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片天地,只為了身心靈的放鬆與轉換。

待到山裡 心滿意足

每次來山上,就如同小朋友參加遠足般的心情,周五要來,周四晚上就已經開始雀躍了起來,好像明天要去郊遊一樣,高興得不得了。

在山上種菜、放空,在貨櫃屋住了兩天後,周日要回去時,會覺得依依不捨,內心常常拉扯著,好像一隻牛要被掛上耕田的犁,百般不情願,實在很不想回到台北啊!

僅僅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對我來說,卻是天壤之別,只要離開台北,來到山中,環境一變,就能心隨境轉,也才能真正暫時拋下那些平日沉重的負擔。

如果待在台北,即便是周末,也得不到真正的休息,常常是待在家裡,心還在想著工作,就連睡覺時,都會夢到工作上的事,那是一種二十四小時如影隨形的壓力。

常常突然想到什麼,電腦一開,忍不住就又開始工作了起來,就算沒有真正形式上的「工作」,只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甚至是吃飯、洗澡,腦袋裡都會不由自主地冒出工作上的事,真的是一刻也不得閒!

在台北,每天案牘勞形、忙碌生活的我,在山上得到了救贖。

不過,很多人不能理解,附近有一些老人家,也覺得我這個台北人怪怪的,跑到山裡累得跟狗一樣,到底為哪樁?甚至還有朋友跟我說,別人假日是打高爾夫球去放鬆,你到山上種菜,拿著鋤頭,滿身大汗,不是更累嗎?

其實,外人不理解,我拿鋤頭也是一種運動跟放鬆啊!跟拿高爾夫球桿是一樣的意思,況且我還有產值,種了菜還可以送給鄰居、親戚朋友,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周末在山上的日子,跟近幾年流行的露營很像,只是更單純、簡單一些,就是種菜、吃飯、睡覺,僅僅如此,已能讓我身心愉悅。

不需豪華設備,不用精緻美食,貨櫃屋裡一張床加上簡易廁所,就能自在安眠,一覺到天明。三餐常是山下買些麵包,或是簡單煮個麵,摘一摘菜園裡新鮮的菜,加進鍋子,就是心滿意足的一餐。

這種生活其實很誘人,彷彿有一種吸引力,像是山神的呼喚一般,時間到了,他會call你:「來喔!回來喔!」當每個禮拜不斷重複,變成固定儀式的時候,接近周末,就能感受到大自然召喚的力量。

每次來到山上,都像是朝聖之旅,如果不能來,就會有失落感。當某個禮拜有事需處理或要出差,沒辦法上山,就感覺少了儀式感,像是要喝一杯咖啡才能夠開始工作的心情,突然咖啡時間被剝奪了,會覺得心中頓時空了一塊,儘管還是工作著,心卻總是卡卡的,整個禮拜都感覺哪裡不對勁。

我與山早已不可分離,主要原因是,來到山裡面,彷彿生活上的困境,都能因轉念而舒緩。我想是環境改變,抽離原本生活的場域,跟台北的種種瓜葛,才有辦法切割。

另一個原因,人本來就是一種生物,一定要回歸到大自然去,就像籠中鳥被放出去時會開心自在一樣;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才有辦法讓人得到充分的休息,重新獲得能量再出發!

(摘自《蜻蜓石:擁抱生態農場的幸福民宿》,幸福綠光出版)



作者簡介

石正人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歷任:台灣大學昆蟲系主任、台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學組長、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執行長、台灣昆蟲學會理事長、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理事長。

曾獲台大優良教學獎、優良社會服務獎,文化部金鐘獎科學節目製作人、宜蘭縣模範農民獎、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業態創新獎、台灣循環經濟獎中小企業傑出獎等。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