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還稅於民」之後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還稅於民」已經拍板定案,最快在二月底全民普發現金六千元。撒錢的政策固然人人歡迎,但政府大開國庫發放現金,勢必留下許多後遺症,絕非全民共享的「經濟紅利」或政府政績。可預見,「還稅於民」後,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考驗才正開始。

財政部公布,去年(二○二二年)中央政府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因此,不論藍綠的民意代表或名嘴,這次都以「稅收超徵」的理由,大力疾呼要政府「還稅於民」。

但是,稅收超徵的意義只是「政府實際收到的稅收」大於預算數,可能的原因很多,如政府編製預算的稅收估測失靈、未料到景氣變數、或者是大筆稅收統計入帳時間點差異等等;絕不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的「經濟表現出色」。

民進黨政府執政六年多來,除了二○二○年外,中央政府的稅收就有五年超徵,合計超徵一點一兆元,而且每年超徵的金額愈來愈大,二○二一年是四千零三十四億、二○二二年更達四千五百億元。

以往對民眾來說,稅收超徵或許只是財政上的數字意義;但這次行政院首開先例普發現金六千元,全民盡皆有感,也高度注意到近年幾乎連年稅收大幅超徵的問題。

接下來,民間就會開始熱議政府「超收」了納稅人這麼多稅金:稅制應該重新檢討!應該大規模減稅,從制度上還稅於民。

日後若再超徵,是否都要「退稅」或「還稅於民」?先例一旦開啟,未來只要稅收一超徵,民間要求「還稅於民」的聲浪勢將纏繞不放,不但可能將是政府揮之不去的夢魘,更將衝擊政府財政的穩健度。

這兩年國庫看似總計稅收超徵逾八千五百億元;但相對政府的防疫、振興支出也大增,光是「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就高達八千四百億元。民進黨政府還把許多大筆支出都潛藏在特別預算項目中,無法在中央政府總預算真實顯現。因此,近幾年國庫其實仍是入不敷出。

連年的稅收超徵營造出國庫豐盈的假象,事實上,國家債台高築,一年以上的未償債務餘額已經高達五兆七千億元,創歷年新高。

油、電、水等國營事業以及台鐵等鉅額虧損;勞退基金、健保的龐大債務,也隱藏著倒閉風險。請政府官員們摸著良心自問:國家真的有錢可以如此肆意揮霍?稅收超徵為什麼不優先還債,或撥補虧損以減少「債留子孫」?

民進黨政府近幾年挾著完全執政優勢,施政缺乏監督,不但專業失準,連管守國庫的「財政紀律」也蕩然無存。《財政紀律法》開宗明義就標舉,「對政府支出成長的控制、預算歲入歲出差短之降低、公共債務之控制及相關財源籌措,不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促使政府與政黨重視財政責任與國家利益之規範」。如今中央政府霸著珍貴的國家財源恣意討好選民,甚至利用大開國庫藉此轉移諸多貪腐敗壞的施政問題;對於財政紀律擺明已經「不演了」。這樣的政府被人民看在眼裡,下次的選票走向也可能更明白了。

三、四月全民領完現金,時序很快就會進入五月繳稅季節;既然近年政府連年都鉅額超徵,人民生活又面臨通貨膨脹萬物皆漲的痛苦感,納稅人今年還肯乖乖的讓政府拔這麼多稅金鵝毛嗎?政府「還稅於民」之後,一籮筐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