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靄停雲集】吳濁流惜字爐之塵

THE MERIT TIMES
文/南島濤
字級
收藏文章
296觀看次
吳濁流敬惜字紙爐。圖/南島濤
文/南島濤

年節閒居家中,除了補讀未完書,便是整理雜物,雜物裡有些能喚醒遺忘已久之事,有些則見之漠然;偶在倉庫一隅見到一只吳濁流「敬惜字紙爐」則是前者,這只略染塵埃小爐讓我想起家裡工廠內的小土地公廟前,也有一個一人多高的惜字爐,爐口上方也刻有「敬惜字紙」四字。

在台灣,惜字爐似乎是客家特有文化,閩南人營建的工廠裡應罕有惜字爐吧?

家人裡與客家族群關係較深的就屬父親,父親接管工廠後便開始學客語,聽說學了幾年便得心應手,對答流利,頗令人驚異!上小學時同學中有不少客家人,於是也跟父親學了一兩句客家話跟同學獻寶,不久便聽聞家長正巧在家裡工廠工作的同學耳語,大意是我是一個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真是可憐!

客家籍的吳濁流及其敬惜字紙爐,不禁讓我想起年幼往事,因而舊事重提,問了媽媽:「我們是閩客嗎?」

媽媽笑著回說:「勳勳,惜字爐是當年分廠興建時,依例蓋一座小土地公廟,因為工廠建在客家庄,一大半員工是客家人,所以除了金爐外就多建一個惜字爐。」

記得那時工廠大焚化爐早已興建完工,工廠員工都還是會將不要的文件字紙拿到惜字爐來處理。

有一年清明,學校放假,於是一早就到工廠訓練小狗,正巧看到工廠門房老兵伯伯手提著一桶水,一手拿著一大疊信走到惜字爐前,口中念念有詞,然後將信一封一封地展開,引火焚化,便忍不住向前詢問:「伯伯這是什麼信?怎麼要化掉?」伯伯淡淡地說:「這是俺寫給俺爹俺娘的信,他們當神了,清明了只能拜託管字的倉頡聖人把我的信轉給俺爹俺娘……」雖然父母一再叮囑惜字爐只能焚化不要的字紙,但是家書應該不是不要的字紙吧?

當時工廠的員工,除了客家人外,還有閩南人與許多外省單身老兵,他們當中有的是某將軍介紹安置,更多是介紹過來的老兵再介紹的同袍,於是工廠裡不時流淌著客家話、閩南語,還有南腔北調。

而外省老兵,大多年歲較高,只能擔任門房、倉庫管理、環境清潔等不太勞力的工作,因此每次我們姊弟到工廠玩耍,這些伯伯額外工作便是看顧我們並設法讓我們遠離作業機具、推高機、大貨車,伯伯們的法寶除了手做一些故鄉童玩外,還各自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故事裡有這些歷盡滄桑的伯伯們的兒時歡愉,也有抗戰剿匪乃至別親渡台的生離、死別,不過不管是說著什麼樣的故事,伯伯們最後總是淺淺地笑著說:「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有時聽完這些故事後,吃飯時會轉述給父母聽,母親聽完都會語重心長地告誡說要惜福呀!並交代如再看到伯伯們到惜字爐焚化家書時,不要打擾伯伯!往後端午、中秋,惜字爐前也屢見伯伯們的身影。

而至歲末除夕,母親照舊在家裡另外開兩三桌,邀請伯伯們到家裡一同吃年夜飯,年夜飯前的傍晚,伯伯們無例外地,會先回到工廠小土地公廟前,朝著西邊擺上幾張大桌子,桌上端立著寫有各自郡望、各自姓氏歷代祖先的紅紙片,這單薄的紅紙片就算是祖先牌位了,然後擺起鮮花、紅燭、祭品、紙錢,遙對西方上香跪地祭祖,這時這些伯伯一改平素神色,聲淚俱下,孤苦、無所依傍大概是伯伯們的異鄉同悲吧。

祭祖後,伯伯們在各自準備的金屬金爐裡化著各自祭祖疏文、紙錢及紅紙片,這天沒打開惜字爐爐門,沒叨擾管字的倉頡聖人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